古闽南语有“典”可查
2005年07月17日14:16 海峡网-厦门晚报
我市新发现的《增选手抄妙用呼音》搜集了大量闽南语中的方言字、词、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本报讯(记者彭建文)一本收录闽南方言词、方言字以及方言音的《增选手抄妙用呼音》,差点被陈先生当废品卖掉。日前,经过文字专家许长安教授细心推敲之后,陈先生才知道《增选手抄妙用呼音》在研究古闽南语方面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前不久,家住马巷的陈先生在整理家什时,突然发现一本陈旧的手抄本,模糊的封皮上写着《增选手抄妙用呼音》,三寸厚,里面都是黑色字眼,感觉像是一本字典。他拿给周围上了年纪的人看,发现里面有好些字词不知如何发音。所以,他就很好奇地把它保存起来。翻开封皮,记者发现里有“陈剑位”的盖章,刻印的时间为民国一十三年。书里有这么一行字:同安田洋舌耕人陈淑勤录,赐爱生陈剑位藏。陈剑位是陈先生的叔叔,但陈淑勤是谁?谁是字典的作者?这些问题目前还有待查证。
从《增选手抄妙用呼音》的序言“兼用漳泉腔”可知,它参考了漳州和泉州的腔调,而且糅合了同安腔。其序言还说:“常考字典之书所载押韵之意,以为万民引证而助流教之世……实易搜寻之便,固将四十二音之字为母,次第排攥,继以十五音之导,方八音明之,自然能知其字……”意思是说,它是一本以切音方式自编的手抄字典,以方便民众搜索字词,有益教化。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许长安认为,《增选手抄妙用呼音》是一本没有见过的闽南语字典,其意义在于它搜集了大量闽南语中的方言字、方言词以及方言音(包括鼻音)。特别是大量现代闽南人早已不会说的方言词和方言音,对于研究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很有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许教授说,正因为《增选手抄妙用呼音》搜罗了大量现在难以见到的古字,且给古字注释了发音,还组成了词语,那些在汉字里找不到的闽南语名字,都可以通过它找到其形、其音、其意。文史专家洪卜仁则认为,《增选手抄妙用呼音》是非物化文物,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珍惜和利用。
注释:
切音——用两字拼成另一个字的音,如在《增选手抄妙用呼音》里, 声母“颇”与韵母“春 ”组成“奔”。(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