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流泪吧 关注:356贴子:23,170
  • 7回复贴,共1

关于诗歌创作过程的思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是怎么被创造的,就我自己的经验和对别人的了解,最多的还是情浓而成诗,一挥而就。对于对诗非常热爱的人,有时因为缺乏灵感,但又很长时间不写诗,也有刻意作些练习,没“诗”找“诗”的情况,近似苦吟。事实似乎早已证明,情到笔随才是好诗诞生的温床。 
话说回来,一挥而就就真“就”了么?我本人向来反对即兴作品,这一点有鲁迅给撑腰~换一方面讲,这种“一挥而就”好似绘画时的写生,充满灵动的气息,但毕竟是半成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就算被古典派贬为画画只打草稿的印象派绘画,在大自然中写生后也是要拿回画室再进行修改的。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有的人写的诗,写时根本就不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样写出来不就是垃圾么?最近想明白了,这也不算垃圾,是写生,是草稿。感情的规律就是当我们意识到一种感情存在时它就会自主消失,而诗歌表达情感时,容不得我们去琢磨,这是一种什么情感,什么形状,多少钱一斤。等这种情感已经洇进艺术作品中时,我们反思,还可以提取,同时也会发现其中不科学和不易被别人接受的地方。 
这也消除了一种看法,认为感情丰富的人都能成为诗人,倒可以这么认为,感情丰富的人对于诗歌的半成品生产有天赋~ 
因此我认为作为诗人,需要掌握的本领最重要的是加工、提取那些半成品的能力。这主要包括滤出一些过于自我的东西,回顾并理清自己的创作思路,以便为众人接受(如果只是给自己写诗或者给一小搓人写诗,会失去诗歌的价值。我倒愿意说,诗歌一直都是大众的,不是小众的。举个例子,圣经、佛经、古兰经、道德经、亡灵书,这些诗体的文字能被那么多人接受,说明人们并不排斥诗歌,或许是我们做的不够好而已);另一方面是加强改善诗歌的音乐性,包括对字句的进一步锤炼,平仄韵律的规范化等。 
就像木工锯木头、玻璃工烧玻璃一样,诗人的手艺最重要的,应该是对自己的诗歌加工锤炼条理化的能力吧。


1楼2006-02-05 22:19回复
    我曾经说过不换马甲的,但由于历史原因换了两件。加A是由于个人原因,出于不爽,把万废了,不得不换;换成现在这样是由于A万登录太麻烦……以后争取不换了。
    我们北京不兴片儿刀,兴板儿砖,等我捡两块儿来扔


    3楼2006-02-05 23:06
    回复
      我得继续想……开始对诗歌的音乐性发问。
      边缘文类具体是什么意思?


      10楼2006-02-07 13:33
      回复
        这么说就是处在消亡的边缘或是新生的边缘


        12楼2006-02-07 13:45
        回复
          开放五官,博爱世界。 
          勤读多思,熔繁于简。 
          意在笔先,意随笔生。 
          不落窠臼,一挥而就。 
          避免修改,适度留白。 

          前边想的可以扔了,这几句“四字真言”(确实不是假话~),偷了不少前人的血汗酿制而成,至少能供我自己使用一段时间~


          14楼2006-03-06 20:42
          回复
            自古有苦吟的贾岛孟郊,也有一挥而就的李白,一直有这两种做法,不算窠臼。而且窠臼要突破的是一些老套子,不能一概而论,总不能哪天连真善美的人性也给突破了。
            再生什么意思??留白这度靠自己把握,以不害原义为主。不能为了简练把一些不懂的东西以留白的方式掩饰。

            我从小没学会生气,有时别人说我生气,那是冤枉我。你随便说就行~


            16楼2006-03-06 21:43
            回复
              再生啥意思?


              18楼2006-03-06 21:57
              回复
                注什么(个人观点)啊~谁说的不是“个人观点”~
                我也改过,但效果不好。改比创作难多了,还得先回到当时的心境。还有就是刚缝完的衣服补也是补丁,过多少年再补还是补丁,除非再精通一门平面设计,否则补丁老是那么寒碜着。有时间去学平面设计,不如更多心思去生活、体悟。不足的地方,心里明白就行,就像建筑,古人有幼稚之处,但没有哪个傻帽儿去说什么帕特农神庙功能不合理,去重新设计一下的~那些记载了当时认识水平的建筑物,一是有其美好的记忆价值,二是有激励人们避免错误的教训(我们对某物热爱的原理,也在于对其缺陷心知肚明,否则就是崇拜了)。
                诗歌也一样……(扯远了,生拽回来~)


                21楼2006-03-06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