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吧 关注:19,367贴子:190,038

回复:班固与司马迁 汉书 史记与汉武帝的忠孝儒家思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礼记》曰:舜其大孝也欤,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礼》云:「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
《礼记》云,【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
《礼记》云,【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
《大戴礼记 · 曾子大孝第五十二》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宣此者也;忠者,中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体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彊者,彊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於天地,衡之而衡於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孝有三:大孝不匮,中孝用劳,小孝用力。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
----------------------
《大戴礼记 · 曾子本孝第五十》
  故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俟命,不兴险行以徼幸;孝子游之,暴人违之;出门而使,不以或为父母忧也;险涂隘巷,不求先焉,以爱其身,以不敢忘其亲也。
  孝子之使人也不敢肆,行不敢自专也;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又能事父之朋友,又能率朋友以助敬也。
  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谏;士之孝也,以德从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任善,不敢臣三德。
  故孝之於亲也,生则有义以辅之,死者哀以莅焉,祭祀则莅之以敬;如此,而成於孝子也。”
-----------------
《大戴礼记 · 曾子立孝第五十一》
  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
  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微谏不倦,听从而不怠,懽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
  故曰: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长,君子一孝一弟,可谓知终矣。”
---------------------
《大戴礼记 · 曾子事父母第五十三》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
曾子曰:“有。爱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
-----------------


IP属地:江西56楼2023-03-01 15:51
回复
    《礼记》的"孝"观念对于西汉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汉王朝提倡"以孝治天下",孝对于西汉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均有重大影响.
    “礼”是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所传授的儒家六经,无不渗透着浓重的“礼”学内容,正如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皮锡瑞在《经学通论·三礼》中说:“六经之文,皆有礼在其中。六经之义,亦以礼为尤重。“
    清末著名古文经学家曹元弼《礼经学》卷四《会通》中也说:“六经同归,其指(旨)在礼。《易》之象,《书》之政,皆礼也。”
    《礼记》一书则不仅陈述各种礼的“数”,而且阐释、揭示了各种礼的“义”。《礼记》四十九篇,内容非常繁富,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上至治国方略、社会发展规律,下至家庭伦理规则,在《礼记》中都有专章论述。它集中阐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因此,就思想学术价值而言,可以说《礼记》在三《礼》之中最为重要。
    “三《礼》”当中《仪礼》十七篇出现最早,相传是由孔子整理和传承下来的。汉代所谓“五经”之一的“《礼》”就是指《仪礼》而言。
    《礼记》四十九篇是西汉中期礼学博士戴圣搜集编纂的一部礼学资料汇编,当时还不算“经”,故称为“记”。到东汉末期,经著名经学大师为其作注,《礼记》的思想学术价值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到三国曹魏时,《礼记》便升格为“经”,并设立了博士,取得了与《仪礼》《周礼》并列的地位。北朝时,“诸生尽通《小戴礼》。于《周(礼)》《仪礼》兼通者十二三焉。”这说明当时的学者重视并热衷于《礼记》之学
    唐朝时期,《礼记》升格为“五经”之一,并为其作“正义”(疏)。从此之后,《礼记》的地位实际上正式超越了《仪礼》
    朱熹在二程思想的基础上,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与《论语》《孟子》两书并列,合称为“四书”。


    IP属地:江西57楼2023-03-01 15:52
    回复

      《礼记》是一部由汉代学者汇集的孔子及其弟子、后学论述先秦礼制的文集,收入四十篇文章。《礼记》四十六篇,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成篇年代也各有先后,不能因为四十六篇曾经过秦汉学者传抄、整理,甚至增删改动了部分文句,就把它们全部看成是汉代的文献。
      《哀公问》等十四篇是春秋末期至战国前期的文献,《奔丧》等十九篇是战国中期的文献,《深衣》等七篇是战国中晚期的文献,《文王世子》等三篇是战国晚期整理成的文献,《檀弓》等三篇是战国晚期的文献。
      《礼记》由西汉《礼》今文学博士戴圣编纂,编纂时间在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至成帝阳朔四年(前21)以前的三十年中。
      《礼记》中源于孔子、曾子的著作,【一、《哀公问》二、《仲尼燕居》三、《孔子闲居》四、《儒行》五、《曾子问》六、《大学》七、《学记》】
      《礼记》中源于子思、公孙尼子的著作,【二、《坊记》三、《中庸》四、《表记》五、《缁衣》六、《乐记》】
      《礼记》中源于先秦其他儒学家者讨论先秦礼制之作,【一、《曲礼》二、《少仪》】
      《礼记》中源于战国中期的文献,《礼古经》之逸篇,一、《奔丧》二、《投壶》
      《礼记》中源于战国中期的文献,论述丧葬礼之作,一、《丧服小记》二、《大传》三、《杂记》四、《丧大记》五、《问丧》六、《服问》七、《间传》八、《三年问》九、《丧服四制》
      《礼记》中源于战国中期的文献,论述祭祀礼之作,一、《祭法》二、《祭义》三、《祭统》
      《礼记》中源于战国中期的文献,泛论先秦礼制之作,
      一、《王制》二、《礼器》三、《内则》四、《玉藻》五、《经解》


      IP属地:江西58楼2023-03-01 15:54
      回复
        司马迁的史记最精彩的一章,不是《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而是《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而汉书的《卷六十三·武五子传 戾太子刘据》《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是史记主题思想的最佳的补充篇章。
        卫青、霍去病、霍光与金日磾,是对汉武帝绝对的忠诚没有任何二心,特别是霍光,在发生戾太子刘据事件以后,卫子夫皇后自杀,霍光依旧忠诚于汉武帝。霍去病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是霍光的同父同母的哥哥,卫君孺,卫子夫是霍光的姨母,卫长君卫青是霍光的舅舅。
        史记《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记载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卫媪。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儿,次女即子夫。
        大将军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於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军吏皆曰“善”。
        遂囚建诣行在所。入塞罢兵。
        是岁,失两将军军,亡翕侯,军功不多,故大将军不益封。右将军建至,天子不诛,赦其罪,赎为庶人。
        大将军既还,赐千金。是时王夫人方幸於上,甯乘说大将军曰:“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三子皆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愿将军奉所赐千金为王夫人亲寿。”大将军乃以五百金为寿。天子闻之,问大将军,大将军以实言,上乃拜甯乘为东海都尉。
        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后五岁,伉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及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失侯后二岁,冠军侯国除。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子伉代为长平侯。
        大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长平侯伉代侯。六岁,坐法失侯。
        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其后枝属为五侯。凡二十四岁而五侯尽夺,卫氏无为侯者。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


        IP属地:江西59楼2023-03-01 16:19
        回复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 戾太子刘据》的记述,更加凸显汉武帝忠孝新儒学思想,对于治国安邦,稳定西汉天下秩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卷六十三·武五子传 戾太子刘据》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
          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壶关三老茂上书曰:“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
          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故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已被谤,伯奇放流,骨肉至亲,父子相疑。何者?积毁之所生也。
          由是观之,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適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
          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忠臣竭诚不顾鈇钺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书奏,天子感寤。
          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上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太子有遗孙一人,史皇孙子,王夫人男,年十八即尊位,是为孝宣帝.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后八岁,有司复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益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奉明县。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园奉邑,及益戾园各满三百家。


          IP属地:江西60楼2023-03-01 16:21
          回复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 戾太子刘据》的记述,更加凸显汉武帝忠孝新儒学思想,对于治国安邦,稳定西汉天下秩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齐怀王闳与燕王旦、广陵王胥同日立,皆赐策,各以国土风俗申戒焉,曰:“惟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闳母王夫人有宠,闳尤爱幸,立八年,薨,无子,国除。
            燕刺王旦。旦壮大就国,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招致游士。
            及卫太子败,齐怀王又薨,旦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上怒,下其使狱。后坐臧匿亡命,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
            武帝由是恶旦,后遂立少子为太子。
            帝崩,太子立,是为孝昭帝,赐诸侯王玺书。旦得书,不肯哭。
            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褒赐燕王钱三千万,益封万三千户。旦怒曰:“我当为帝,何赐也!”
            遂与宗室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等结谋,诈言以武帝时受诏,得职吏事,修武备,备非常。即与刘泽谋为奸书,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传行郡国,以摇动百姓。泽谋归发兵临淄,与燕王俱起。
            天子遣大鸿胪丞治,连引燕王。有诏勿治,而刘泽等伏诛。益封并侯。
            久之,旦姊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与燕交通。
            会天子使使者赐燕王玺书曰:“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籓屏社稷。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若发,赖绛侯等诛讨贼乱,尊立孝文,以安宗庙,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樊、郦、曹、灌,携剑推锋,从高皇帝垦灾除害,耘锄海内,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勤苦至矣,然其赏不过封侯。
            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旦得书,以符玺属医工长,谢相二千石:“奉事不谨,死矣。”即以绶自绞。后夫人随旦自杀者二十余人。天子加恩,赦王太子建为庶人,赐旦谥曰刺王。旦立三十八年而诛,国除。后六年,宣帝即位,封旦两子,庆为新昌侯,贤为安定侯。又立故太子建,是为广阳顷王,二十九年薨。


            IP属地:江西61楼2023-03-01 16:24
            回复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 戾太子刘据》的记述,更加凸显汉武帝忠孝新儒学思想,对于治国安邦,稳定西汉天下秩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广陵厉王胥。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
              昭帝初立,益封胥万三千户,元凤中入朝,复益万户,赐钱二千万,黄金二千斤,安车驷马宝剑。
              及宣帝即位,封胥四子圣、曾、宝、昌皆为列侯,又立胥小子弘为高密王。所以褒赏甚厚。
              始,昭帝时,胥见上年少无子,有觊欲心。而楚地巫鬼,胥迎女巫李女须,使下神祝诅。
              会昭帝崩,胥曰:“女须良巫也!”。
              宣帝即位,胥曰:“太子孙何以反得立?”复令女须祝诅如前。
              后延寿坐谋反诛,辞连及胥。
              有诏勿治,赐胥黄金前后五千斤,它器物甚众。
              胥又闻汉立太子,谓姬南等曰:“我终不得立矣。”乃止不诅。
              胥谓太子霸曰:“上遇我厚,今负之甚。我死,骸骨当暴。幸而得葬,薄之,无厚也。”即以绶自绞死。及八子郭昭君等二人皆自杀。天子加恩,赦王诸子皆为庶人,赐谥曰厉王。立六十四年而诛,国除。


              IP属地:江西62楼2023-03-01 16:26
              回复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 戾太子刘据》的记述,更加凸显汉武帝忠孝新儒学思想,对于治国安邦,稳定西汉天下秩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昌邑哀王髆,天汉四年立,十一年薨,子贺嗣。立十三年,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征王贺典丧。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语在《霍光传》。国除,为山阳郡。
                大将军光更尊立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即位,心内忌贺,。。。上由此知贺不足忌。贺就国豫章。议皆以为不宜为立嗣,国除。
                班固,赞曰:巫蛊之祸,岂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时,非人力所致焉。
                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见,其长竟天。后遂命将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后,师行三十年,兵所诛屠夷灭死者不可胜数。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太子子父皆败。故太子生长于兵,与之终始,何独一嬖臣哉!
                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内平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暴骨长城之下,头卢相属于道,不一日而无兵。由是山东之难兴,四方溃而逆秦。秦将吏外畔,贼臣内发,乱作萧墙,祸成二世。故曰“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兵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易》曰:“天子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顺,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故车千秋指明蛊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过人也,以其销恶运,遏乱原,因衰激极,道迎善气,传得天人之祐助云。
                【今注,班固探究章太子之冤,结论是天子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这是从天道与人道合一的角度,诠释汉武帝忠孝新儒学思想】
                -------------


                IP属地:江西63楼2023-03-01 16:27
                回复
                  五帝本纪只是司马迁整部史记的药引子。5000年前的黄帝,只是汉武帝光辉形象的前奏曲。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卷三 殷本纪第三,卷四 周本纪第四,卷五 秦本纪第五,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只是汉武帝文治武功的序曲。
                  史记的《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卷一十 孝文本纪第十,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卷一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是汉武帝忠孝新儒学思想的第一乐章。这一乐章,通过汉高祖的白马誓约,以及吕太后的故事,以及汉文帝与汉景帝时代的诸侯们、军功们的故事,第一次吹响了【忠孝】主题的旋律。
                  《史记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记载。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於蜀汉,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彊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馀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卻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今注,汉高祖忠义也。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汉高祖,忠孝两全也。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卻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
                  【今注,忠义,天下安危之本。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今注,司马迁全面诠释忠孝思想的源头,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
                  【今注,董仲舒,云。《经史百家杂钞○董仲舒-对贤良策三》记载。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故孔子曰:“亡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馀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IP属地:江西64楼2023-03-01 16:34
                  回复
                    亲亲尊尊的忠孝思想,强调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纪,是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的逻辑出发点。
                    司马迁云,【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司马迁云,【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儒者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法家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司马迁云,【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夫不通礼义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IP属地:江西65楼2023-03-02 05:13
                    回复
                      司马迁总结自己写【史记】的思想出发点,【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韩非揣事情,循埶理。作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作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鞅去卫適秦,能明其术,彊霸孝公,后世遵其法。作商君列传第八。
                      徙彊族,都关中,和约匈奴;明朝廷礼,次宗庙仪法。作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画。作袁盎朝错列传第四十一。
                      维仲之省,厥濞王吴,遭汉初定,以填抚江淮之间。作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吴楚为乱,宗属唯婴贤而喜士,士乡之,率师抗山东荥阳。作魏其武安列传第四十七。
                      智足以应近世之变,宽足用得人。作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作平津侯列传第五十二。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民倍本多巧,奸轨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於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至於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IP属地:江西67楼2023-03-02 05:22
                      回复
                        司马迁云,【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蓺为法。六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IP属地:江西68楼2023-03-02 05:24
                        回复
                          《史记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记载。司马迁云,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夫儒者以六蓺为法。六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霍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於变;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於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乐乐所以立,故长於和;春秋辩是非,故长於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
                          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夫不通礼义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IP属地:江西69楼2023-03-02 05:33
                          回复
                            《史记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记载。司马迁云,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班固的时代,已经是汉武帝创建的忠孝新儒学思想发展时期、最早的一个繁荣高峰,这个新儒学的繁荣高峰的代表人物是王莽。而班固只是汉武帝新儒学思想催生下、第一代最有成就的汉武帝忠孝新儒学的杰出作品,整部汉书以及后来的东亚文化圈的官方史书,不过是进一步诠释汉武帝忠孝新儒学的思想罢了。
                            班固整部汉书的目录顺序,就展现了班固以儒家思想为主的逻辑脉络,以及班固的儒家思想的特点。班固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宣传儒家思想成为他的自觉行动。在《汉书·叙传》中,他开诚布公地宣称自己编纂《汉书》旨在“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纬《六经》,辍道纲”,其中的原因正如他在《汉书·礼乐志》中所言:“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儒家思想“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
                            因此,《汉书·司马迁传》赞语批评司马迁的《史记》不以圣人和六经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说司马迁“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故《汉书》删除了《史记》中具有非儒思想的话语和资料。
                            班固把宣传儒家思想作为编纂史书的宗旨,对后世影响很大,《汉书》出现后,不仅纪传体正史大都沿袭了这一做法,而且相当多的野史编纂也把宣传儒家思想作为己任。
                            班固对司马迁也进行了评价。一方面肯定《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另一方面认为司马迁不能明哲保身,以及文章有不符合儒家经典之处等。
                            汉武帝时期共有13为丞相,分别是:一、建陵侯卫绾、二、魏其侯窦婴、三、柏至侯许昌、四、武安侯田蚡、五、平棘侯薛泽、六、平津侯公孙弘、七、乐安侯李蔡、八、武强侯庄青翟、九、高陵侯赵周、十、牧丘侯石庆、十一、葛绎侯公孙贺、十二、彭城侯刘屈氂、十三、富民侯田千秋。
                            班固称曰:公孙弘、卜式、儿宽皆以鸿渐之翼困於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兴六十馀载,海内乂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
                            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臣慕向,异人并出。卜式试於刍牧,弘羊擢於贾竖,
                            卫青奋於奴仆,日磾出於降虏【今注,金日磾(mì dī)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时,其父与昆邪王密谋降汉,旋反悔,为昆邪王所杀,其部众归汉,遂与母弟被没入官,输黄门养马。后擢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入侍左右】,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
                            汉之得人,於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
                            笃行则石建、石庆,
                            质直则汲黯、卜式,
                            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
                            定令则赵禹、张汤,
                            文章则司马迁、相如,
                            滑稽则东方朔、枚皋,
                            应对则严助、朱买臣,
                            历数则唐都、落下闳,
                            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
                            奉使则张骞、苏武,
                            将帅则卫青、霍去病,
                            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馀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孝宣承统,纂脩洪业,亦讲论六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襃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邴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邵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之属,皆有功迹见述於后。累其名臣,亦其次也。


                            IP属地:江西70楼2023-03-02 05:43
                            回复
                              公孙弘,曰【臣闻天下之通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此五者天下之通道也。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史记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丞相公孙弘者》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曰:“臣闻天下之通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此五者天下之通道也。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鉴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驽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
                              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褎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间,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IP属地:江西71楼2023-03-02 05: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