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问政
“伊龙,前线发来战报,雨逆已经包围了九凤城,你觉得闻梓将军能坚持多久?”女帝樰泪将手中的黑子轻轻按在棋盘上,抬头看着对面的风伊龙。
风伊龙并不看她,只是将白子放在棋盘上,微笑道:“陛下,你这一角的子我又吃掉了。”
女帝“啊”了一声:“不算不算,朕在问你问题,你怎么能趁机吃朕的棋子。”
风伊龙将棋盘一角的黑子一粒粒捡进棋皿中:“陛下,若九凤城内不出意外,闻梓将军坚持三月足矣,九凤城粮草充裕,城墙坚固,即便是雨逍遥,也没那么容易登上城墙。”
女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闻梓将军精通兵法,应当能够守住三个月,只可惜,这样的名将却要成为弃子……”女帝轻声叹息。
风伊龙却只是看着棋盘:“陛下刚才舍不得着一角的棋子,妄图极力挽救,可惜不但失了棋,还失了势,如今大势已归我所有,这盘棋,陛下已经无力回天了。”
女帝扫了整盘棋一眼,微微一叹:“罢了,罢了,只盼闻梓将军家人平安,朕能做也只有好好照顾他的家人了。”女帝忽然想到了什么,看着风伊龙:“如果是你,会怎样进攻这样的九凤城呢?”
风伊龙想了想:“无非下毒、烧粮、策反,先让城内大乱,然后开始攻城。不过,我并不了解雨逍遥,也许他会有更好的办法。”风伊龙面色平淡,仿佛说着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女帝却有些吃惊:“若按你的方法,多少日可下九凤城。”
风伊龙只是笑笑:“只怕还是要一个月左右吧,毕竟这些事情不会很快见成效。”
女帝慢慢将棋子分别捡进棋皿:“伊龙,根据各地上报的征兵情况来看,好像并不理想,至今才招募到十几万人,朕可是答应了要交给小鬼四十万大军的,现在怎么是好?”
风伊龙的脸色终于变得严重起来:“陛下可曾怀疑过先祖遗留下来的国策么?”
女帝顿时愣住了,先祖智者所制定的国策被一代代人延续着,已经被奉为圣典,会出现什么错误么?如果自己擅自更改国策,朝中大臣会怎么看,皇室宗亲会怎么看,万一因此导致国家动荡又怎么办?
看着女帝的神情,风伊龙摇了摇头,淡淡道:“陛下,您认为‘人丁年税制’如何?”
女帝皱着眉头渐渐陷入了沉思,“人丁年税制”是隐国最根本的税收制度,这会有什么问题呢?忽然,她灵光一闪,竖起食指问道:“是因为尾大不掉么?”
风伊龙微笑着点了点头:“曾经的功臣们,如今一个个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家族,家族人口增加了,可是封地不变,他们本就不事生产,为了向帝国缴纳赋税,他们只能将其转嫁在封地内的百姓身上,百姓苦不堪言。当百姓需要朝廷时,朝廷根本没有提供帮助;如今朝廷有难,有求于百姓,试想,百姓又怎会出力呢?”
看着女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风伊龙接着道:“如今叛军打着重整乾坤的旗号,将他们攻占的土地分给士兵百姓,只怕参加叛军的叛军会更多吧!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法,从长远来看,叛军带来的破坏依然更多,雨逍遥是个作战的天才,可是他并不擅长治国,能看到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这,就是陛下的优势,朝堂之上,经国之才累累之众,只要能制定出一套新的国策,胜利的天平就会向我们倾斜,这场战争打的不是军力,而是民心!”
女帝樰泪的神色慢慢变得严肃起来,智者曾经说过:掌握民心的人必将掌握天下!如今,她对这句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只要能让天下民心所向,三大军团的叛乱何愁不平!
风伊龙俊俏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其实,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一群人,陛下需时刻谨记啊!”
九凤城外的帅帐内,雨菲疾步走进了帅帐,看着正在议事的雨逍遥,抱拳道:“少帅,相随将军已经到达指定地点,一切已经准备就绪!”
“好!真是太好啦!”雨逍遥颇为高兴,他扫视着在场的诸将:“通令全军,一个时辰后于九凤城前列阵,是时候向闻梓将军下战书啦!”
“得令!”众将脸上都是兴奋的神色,等了快一个月了,终于可以发起进攻了。
闻梓看着城墙下军容整齐的叛军,也有些动容,雨帅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果真是杀气凌烈!可惜,这样的军队本该成为保国守土的中流砥柱,如今却成了帝国最大的祸患……想到这里,闻梓又忍不住叹息。看着军阵之中,一名金甲骑士策马走了出来,无论是骑士还是战马,都裹在金色的铠甲中,骑士拔出佩剑,指向城头:“闻梓将军,请出来一叙!”
闻梓走到城墙边,朗声道:“城下可是少将军!”他没有叫雨逍遥少帅,自是要与他划清关系。
“闻梓将军,家父蒙冤被杀,你若还念着家父教导之恩,就打开城门,随本帅一同推翻女帝吧!”雨逍遥望着闻梓,大声说道。
闻梓哈哈一笑:“雨帅曾教导末将,男儿当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未曾教导末将如何叛国作乱!”闻梓声音越来越大,似是要在场所有士兵都听到。
雨逍遥只是冷笑:“既然如此,那本帅只能用强了,三日之后,必破九凤城!”
闻梓拔出战刀,指向城下:“那本将就等着少将军发兵啦,唯有以死以报雨帅教导之情、先帝知遇之恩!”
雨逍遥不再说话,调转马头,走回本阵:“传令三军,攻入九凤城后,但凡带甲之人,力斩不赦,以全翼虎军团马革裹尸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