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吧 关注:1,404贴子:10,528
  • 24回复贴,共1

送白七序译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空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03 23:19回复
    原文:
    天地所以间南北,山川所以别风云。阳舒阴惨,觉造化之为劳;日运星回,恨良辰之不定。白七官天台杰气,地乳奇精,当益友之龙头,处通侯之燕颔。灵珠耀掌,是琴酒之文人;长剑横腰,即风云之烈士。属天象掩峻,帝道徵奇。吐词场之珠玉,作朝廷之鸾凤。寰中握手,得希代之英灵;天下倾心,尽当年之意气。整秋驾,驻春装。背横溪之七曲,对长亭之十里。中情易感,下调多愁。送君当东陆之前,逢我在北风之别。嗟乎!良友不追,神交已远。同人者少,方见阮籍之眼青;知我者稀,不觉冯唐之首白。唯当逊游绝壑,旅思空山。幽桂一丛,赏古人之明月;长松百尺,对君子之清风。既而花鸟争飞,烟霞竞集。青山高而望远,白云深而路遥。贵余以道,谁能著後五千言?赠子以言,空有离前四十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03 23:19
    回复
      @立官桂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03 23:21
      回复
        楼主辛苦了!向你学习!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04 05:54
        回复
          离前四十韵,联系上下文是否和屈原有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07 13:29
          收起回复
            楼主辛苦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5-10 13:13
            回复
              译文:
              天地之所以区分南北,山川之所以风云异色。春夏舒朗,秋冬萧瑟,感觉到自然变化的辛劳;太阳运转,星辰回旋,伤恨於良辰的难以固定。白七官有着天台山一般的超凡气概,岐山一样的奇异精神。是益友之中的龙头,为通侯身上的燕颔。灵珠握於手上,是善于弹琴,爱好饮酒的文人;长剑悬於腰间,是拥有风云壮志的士子。正值天下承平,帝道昌明。其所撰文章,如珠玉立於词场一般珍奇。至於其人,则是朝廷之中的鸾凤。我与其在人间相遇,有幸结识这样一位才不世出的人物「希代,即稀世罕有」;在天下论心,极尽了当年的气概。整理御马的技艺,留下春天的着装。背对着七折的横溪,面朝着十里的长亭。心中之情容易表现出来,卑微的官职让我充满愁绪。送君离去之前正值秋季「《后汉书律历志》:“日行北陆谓之东,西陆谓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遇上我后已经是冬天了。唉,良友难以追回,神交已经远去。像我一样的人太少了,才看到阮籍以黑眼示人。了解我的人同样太少,不知不觉间像冯唐一样白了头。我应当远游绝壑,旅思空山。像一丛幽桂,欣赏古人曾经看过的明月。如百尺长松,迎接君子一般的清风「将自身比作长松,迎接君子的到来」。不久花瓣零落与鸟雀争飞,烟雾和云霞汇集到一处。我站在青山之上,凭着青山的高度极目远眺,目送着白七官在白云深处渐行渐远。凭借品行而尊重我,谁能为我写下后续的五千字道德经?把我想说的话赠送於君,只有离别之前的四十韵诗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16 20:51
              收起回复
                “西陆”按蒋注为春天,你提到“西陆”指秋天,我检阅了下百度,根据出处不同,存在以上两种解释。要说哪种解释在此文中更合理,不妨结合全文分析一下。《礼记》云“秋者,愁也”,宋玉称“悲哉,秋之为气也!”,这在王勃文章中也所引证,如《秋日游莲池序》,“秋者愁也,酌浊酒以荡胸襟,志之所之,用清文而销积恨”,《秋日饯别序》“黯然别之销魂,悲哉秋之为气。”因此,秋与愁可以说是强相关。既然“西陆”代指秋天,那么“送君当东陆之前”的“东陆”应指春天,显然这与下文中的“下调多愁”的愁是相悖的,这是第一点。文中有“整秋驾,驻春装”,按“西陆”喻秋的说法,这里就不可能是“驻”春装,而是“衣”春装。这是第二点。“幽桂一丛,赏古人之明月”假设“西陆”喻秋,那春天桂树开花可以说是有悖於常理,至於不开花的桂树,自然也就不存在“幽”一说了,这是第三点。综上,文中“东陆”喻秋,相对而言更为合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17 16:40
                回复
                  1.下调多愁不是在“东陆之前”的后面,而是前句。按前后句,王勃是因“下调”(低沉的曲子)而发愁,不是因季节,这和春天秋天并不相关。
                  2.驻春装这句,这与究竟是否“衣”“驻”没什么必然关系”。看原文“东陆之前,北风之别”按我说辞(西陆指秋,东陆为春)遇见他时在春天之前,送别是在冬天。也就是说王勃并没具体指在哪一季节,但最晚无疑是“北风”。在冬天遇见,又在冬天分别。而驻意为“止,停”。驻春装与衣春装没什本质不同。
                  3.幽丛这个,注意前句的“唯当”,也就是说王勃不是真的在幽丛赏明月,在长松迎清风。他是在假设,我应该怎样。既而……这几句也是王勃想象后的样子。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17 17:56
                  收起回复
                    再说说我为何说东陆为春。《后汉书·律历志》确实说「西陆为春」。当时引起了我的疑惑。因为我看先唐的作品,西陆都是指秋的。后来我查了下资料。清末的王先谦引吴栋的说法:「此以列宿东西南北之言也」按,应作西陆谓之秋。……东陆谓之春。
                    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我找了几例(东陆西陆。)。
                    东陆:
                    1.东陆和风至,先开上苑花。——唐·王储
                    2.东陆行春典,南阳即旧居。——唐·苏颋
                    3.候属青阳,气渐东陆。——吴淑《春赋》
                    西陆:
                    1.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郭璞《游仙诗》
                    2.至乃西陆始秋,白道月弦。——江淹《丽色赋》
                    3.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骆宾王《在狱咏蝉》
                    4.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李白《古风·其三十三》
                    5.枯草被西陆,烈风昏太清。——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
                    东陆为秋天,只有在后汉书找到。但我前面已经说了。清末人认为这是错的。我也认可。因为我从来都没有找到,在文章中或诗词中东陆为秋天。而相反的是,我在这里面找到了东陆多指东方或是春天。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17 17:56
                    回复
                      楼主辛苦了,可以译注一下《春思赋》吗,太难理解了,谢谢楼主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21 11:21
                      收起回复
                        送君当东陆之前,逢我在北风之别。 我的理解是: 北风之别指暮冬,东陆之前指初春。 两人在暮冬相逢,在初春分别,其实没有多长时间, 相识虽短,但已成莫逆之交,所以才会感叹良辰之不定。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6-18 22: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