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吧 关注:215贴子:531
  • 6回复贴,共1

科普帖: 详解撒网的横纵比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横纵比是撒网的核心数据,是判断网的底纲和面积打开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计算濮水长度的基础,在实际织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08 14:03回复
    一、撒网的横纵比是指底扣网眼数与竖向网眼数之比,其中竖向网眼数是指网顶到停申或吊兜处的网眼数,不包括网兜。
    例如:40起头二眼一申,一申20,16申停申,底扣网眼数360,竖向网眼数为16×2.5=40,停申时横纵比就是360÷40=9。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08 14:04
    回复
      二、撒网停申时的横纵比是有极限的,不同的加申方式,停申时的横纵比极限也不同。
      40起头二眼一申,一申20的网,停申时横纵比的极限是8;
      60起头三眼一申,一申30的网,停申时横纵比的极限是8.57;
      40起头四眼一申,一申40的网,停申时横纵比的极限是8.9。
      撒网完全打开后,每一圈网眼张开角度的总和,都比上一圈网眼张开角度的总和多360度。 根据这个规律可知,横纵比为8时,底扣网眼理论开度是90度。所以按这几种正常加申方式织网,无论织多少申,停申时底扣网眼开度都不可能达到90度。
      以上是理论开度,由于加申圈网眼开度的略微减少,以及自然平铺时网眼的小幅收缩,实际平铺时底扣网眼开度只能达到理论开度95%左右。如60起头三眼一申的网,停申时底扣网眼实际开度的极值只有不到80度。
      所以停申后如果不加织濮水,吊兜处网眼就不能充分张开,网的高度就永远无法满足底纲打开的半径,网的面积就达不到最大化,这就是传统撒网为什么要织濮水的主要原因。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08 14:04
      回复
        三、 停申后加织濮水,竖向网眼数增加,而底扣网眼数保持不变,撒网的横纵比就会逐渐降低,濮水增加越长,横纵比就越低。与此同时,因为圈数增加,底扣网眼开度就会逐渐增大。所以在合理范围内,横纵比越低,底扣网眼开度就越大。
        1、当横纵比降到8,理论上底扣网眼开度达到90度,实际平铺时底扣网眼开度为85度左右。因为底扣网眼开度85度左右正是实际撒网的理想状态,所以横纵比为8,就称为撒网的黄金比例。
        2、当横纵比降到7.5,理论上底扣网眼开度达到95度,实际平铺时底扣网眼开度为90度左右,这时的网高正好可以满足底纲理论打开半径,底纲呈正圆形态。
        注:以上底扣网眼开度,均是指定过型的新网实际完全打开时的平铺效果。具体开度因网线材质和粗细,网眼大小和疏密的不同会略有差异。
        无论起头多少,只要采取正常的加申方式,都符合这个规律。只是具体角度会略有一点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08 14:05
        回复
          四、由于自然状态下,网眼开度超过90度就会自动回缩,网眼开度越大,回缩的越厉害,所以濮水也不是越长越好,必须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1、横纵比为8:1,对应的濮水长度就是最低濮水长度,即:
          最低濮水长度=底扣网眼数÷8-停申时竖向网眼数。
          2、横纵比为7.5:1,对应的濮水长度就是理论(标准)濮水长度。即:
          标准濮水长度=底扣网眼数÷7.5-停申时竖向网眼数。
          3、深水大网,以及打桥面、打闸口需要加长濮水的网,可以根据实际合理增加,但一般情况下,横纵比最低不要低于7:1。
          横纵比为7:1,对应的濮水长度就是最大濮水长度。即:
          最大濮水长度=底扣网眼数÷7-停申时竖向网眼数。
          注:为便于计算和记忆,标准濮水长度和最大濮水长度的横纵比采取的是近似值,计算结果误差很小。
          综上所述,撒网的横纵比决定了底扣(吊兜处)网眼开度,从而决定了底纲和面积打开程度,实际上是反映出对网眼的利用效率。根据网眼变化规律的计算,并结合实践验证,撒网的横纵比合理范围在7-8之间,横纵比高于8,网眼得不到充分利用;横纵比低于7,底扣网眼开度过大,形成浪费。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08 14:06
          回复
            五、撒网横纵比的本质意义
            撒网的横纵比,本质上就是网的周长与半径的在网眼数量上的比例。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圆周率π,与半径之比是2π。网虽然是正几百边形,但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圆。
            撒网的底纲理论周长是底扣网眼在正方形时的对角线之和,但要注意,网的半径并不是竖向网眼在正方形时的对角线之和,所以底扣网眼数与竖向网眼数之比并不是2π。
            这是因为撒网打开后,网眼张开角度是从上而下逐渐增大,竖向网眼并不是统一的正方形,而是开度逐渐增大的菱形,它们的对角线之和不能按正方形来算,而是要按自然有序渐变的规律来计算。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实际平铺当撒网完全张开,底扣网眼开度达到90度时,底扣网眼对角线长度之和与竖向网眼对角线长度之和之比是2π,但底扣网眼数与竖向网眼数之比却不是2π,而是2.414π。
            也就是说当撒网的横纵比为2.414π,实际平铺时底扣网眼张开角度达到90度,配以理论底纲长度,完全打开后底纲成正圆,这时网的面积也达到最大化。
            所以撒网的理论(标准)濮水长度=底扣网眼数÷2.414π-停申时竖向网眼数
            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同时考虑到实际平铺时的少许误差,横纵比2.414π可以取其近似值7.5。
            只要是圆,周长与半径之比都是2π。所以撒网无论织多长,无论底扣网眼开度多大,底扣网眼对角线长度之和与竖向网眼对角线长度之和之比都是2π。但网眼开度不同,底扣网眼数与竖向网眼数之比并不一样。换句话说就是,长度之比相同,但数量之比不同,所以网眼开度不同。这就是撒网的横纵比决定了底扣网眼开度的原因。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08 14:06
            回复
              六、横纵比的应用举几个例子:
              例一、5厘米网眼,60起头三眼一申,一申30,16申,底扣540眼,岸撒打远,濮水最低要织多少?
              横纵比为8:1,对应的濮水长度就是最低濮水长度,即:
              最低濮水长度=底扣网眼数÷8-停申时竖向网眼数。
              540÷8-56=11.5眼(57.5厘米)
              例二、7厘米网眼,40起头四眼一申,一申40,12申,底扣520眼,新网要正圆,没有荷叶边,濮水织多长?
              横纵比为7.5:1,对应的濮水长度就是理论(标准)濮水长度。即:
              标准濮水长度=底扣网眼数÷7.5-停申时竖向网眼数。
              520÷7.5-54≈15眼(105厘米)
              这是定型后的平铺效果。如果新网不定型,则要横纵比达到7.2时,底纲为正圆,没有荷叶边。520÷7.2-54≈18眼(126厘米)。
              例三、11厘米网眼,40起头二眼一申,一申20,22申,底扣480眼,船撒深水,濮水最大可以织多长?
              横纵比为7:1,对应的濮水长度就是最大濮水长度。即:
              最大濮水长度=底扣网眼数÷7-停申时竖向网眼数。
              480÷7-55≈14眼(154厘米)
              例四、5厘米网眼,60起头三眼一申,一申30,22申,底扣720眼,织了11个眼的濮水,吊兜处网眼张开角度是多少?
              横纵比为2.414π(这里用精确值),对应的底扣网眼开度是90度。即:
              吊兜处网眼张开角度=(竖向网眼数ⅹ2.414π÷底扣网眼数)ⅹ90
              (88ⅹ2.414π÷720)ⅹ90=83.42度。
              知道了吊兜处网眼张开角度,就可以计算出实际需要的底纲周长。公式如下:
              底纲周长=sin½θx网眼长度x底扣网眼数。
              θ为吊兜处网眼张开角度。
              这就是实际需要的底纲周长,定型过的新网按这个长度扎,底纲基本成正圆形态,没有荷叶边。知道了正圆时底纲的周长数据,具体织网时就可以通过适量增加周长和兜门数据,来达到想要的底纲松紧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08 14: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