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516贴子:10,032,829

回复:是谁剪了湘云做的扇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00楼
湘云穿宝玉的童装,一点也不奇怪,这是生理常识。俗话说二八佳人,指十五六岁的小女是妙龄,十七八岁时便基本停止发育了。而这个时间却正好是男孩发育的高峰期,人们平日所说毛都没长全的小子,便是这个年龄段的人。
您说我“除了强调 你自己的理解 还有什么证据?”不知您指的是哪件事?
您说”没有人给湘云旧衣服,是湘云须要时,自己找出来应急的。-----那不还是 贾府让湘云没衣服穿,贾府这是在给史家面子吗?”我真不明白您这话的意思。侯府自有绮罗丛,湘云穿什么衣裳,争是争的侯府的脸,丢是丢的侯府的人。何须别人给面子?与贾府有什么相干?
黛玉刚进贾府,贾母问起她的身体状况。知道黛玉在家吃人参养荣丸,马上令人给黛玉配药。以后贾府的人病了,不论吃什么药和补品,都必须也给黛玉配一份吗?这不是鸡蛋里面找骨头吗?宝玉将黛玉吃燕窝的事透露给了贾母,贾母不也是立刻给黛玉送来了吗?黛玉陪贾母玩耍病了,就成了对黛玉不关心了?成了苛待黛玉了?您这都是些什么逻辑?
贾母待宝琴好是客情,待黛玉却是血脉相连的亲情,您不会连这最基本的常识也不知道吧?


IP属地:山东125楼2024-10-20 19:56
收起回复
    @晖煜❤明荷 回101楼
    脂砚斋不过是个普通红迷,根本没看懂《红楼梦》。竟冒充了作者的近亲人胡乱涂鸦。
    作者开篇就强调:梦幻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十三回脂批竟说秦可卿魂托凤姐之事未成。十三回凤姐梦,是贾府整体大结局的全貌。若真未成,凤姐的梦岂不全是些废话?贾府的结局又该是什么样呢?
    其根本不知道作者设置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目的。秦可卿乃兼美众裙钗的群芳髓,是千红一窟的集结,万艳同杯的综合。脂批竟造谣说:其令作者删去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
    根据五回词曲和其它谶语提示:湘云是未婚猝死。凤姐是因贾琏得知张华告状是被凤姐所逼后休妻,死于回金陵的途中。通灵玉上注明:贾府被抄前宝玉已离家出走了。所以脂批说什么卫若兰带金麒麟、什么狱神庙,什么蒋雨涵袭人接济宝玉宝钗等等,纯属些胡说八道。


    IP属地:山东126楼2024-10-21 19:41
    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02楼
      谢谢兄台提示,贪酷之弊确实是作者的评语。由于您的提醒,我查了《辞海》,搜过百度,又将那段文字重新做了推敲。《辞海》对贪字的解释有爱财、无节制的爱好、舍不得、通探字。举例有贪污、贪婪、贪玩、贪吃、贪恋、贪生等,没拿贪酷做例。因此又到百度去找,见百度有篇文章特别精彩,摘几段与您共赏。
      考察“贪酷”一词,历来被认为有两个释义,一指贪婪残酷之行为,二指贪婪残酷之人。对此解释,笔者认为均是望文生义,以讹传讹,未解古人造词之正义。
        笔者认为,“贪”字,应取其“求多”之义,如“贪睡”“贪玩”,而非“贪污”“贪婪”;“酷”字,应取其“严酷”之义,而非“残酷”。“贪酷”一词,应理解为“过分追求严酷”,特指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过分的苛责,引申义为“官场中上司对下属过分严酷”,这是封建律法中被禁止的一种行为,因其不利于封建官僚体系内部的团结,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贪酷”一词,与贪婪、贪污无涉。
        以此解释贾雨村被革职之由,则合乎情理:贾雨村初入官场,因博清名,对下过分严苛;对上恃才自傲,导致“官员皆侧目而视”,触犯众怒,被上司以“擅纂礼仪”,破坏官场秩序为名,参本上奏。皇帝因其触犯“贪酷”罪名“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而对其并无坐狱抄家之举。  贾雨村的被免,不是因为自身贪污贪婪,而是由于其初涉官场,因看不惯大小官吏贪婪贪污等各类丑行,对下行严格管理之举,对上不愿阿谀奉承,因此得罪了官场大小既得利益者,虽“有些贪酷之举”,仍为其所不容,“不上一年”即被排挤出列。这一惩戒给了初出茅庐的他当头一棒,从此悟出了在封建官场如何混世的道理,也为后面乱判葫芦案、草菅人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笔者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精心安排贾雨村这个人物角色且细致描写其官场沉浮的经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贾雨村从一 开始之“有志之士”沦落到与封建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无恶不作,其蜕变过程既有自身个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其在官场上的遭遇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为人处世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揭示了封建官僚体制将好人变成坏人、将良吏变为恶吏的深刻历史原因,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忽喇喇大厦将倾”的必然灭亡命运。贾雨村是封建社会无数大小官吏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典型代表,他既是封建社会体制的受害者,最终又成了种种丑恶社会现象的制造者。而探求贾雨村由清到浊的蜕变过程,曹雪芹决不会像传统解读的那样把他描绘成一入官场就现出本来面目——贪污贪婪之人,这样理解,即损害了曹公本意,也减弱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光辉之处。对于这一点,读者可自深思之。


      IP属地:山东127楼2024-10-22 20:15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再 回102楼
        史家的升迁原因,我回复的遍数已够多了。您没有原著文字可据,凭空遐想些东西翻来覆去挂在嘴上,有意思吗?史家虐待湘云,是既当**又想立牌坊那种。要不然,湘云出门时用得着丫鬟仆妇如众星捧月吗?用得着大热天,里里外外穿那么多华丽的衣服吗?
        贾府是公爵,邢夫人、王夫人、尤氏都有诰封,她们参加过什么聚会吗?史府是侯爵,湘云二婶为何却能因聚会而忙的不可开交呢?说话得靠点谱才行。
        您说:【 湘云不在史家期间 该湘云做的针线 是由谁来完成?请正面回答 。别光一句“都已翻来覆去的的重复多少遍了”就完了。】这句话您重复的遍数确实够多了,湘云究竟是千金小姐还是服装厂女工?是给谁做的针线活?哪些是湘云该做的针线活?为何必须要有湘云来做?
        现在尚不到六十岁的人,就有曾独自开过成衣铺的人,即便您不知道一个工匠究竟能保障多少个人的衣裳,可以顺便问问小区的大爷大妈们。这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IP属地:山东128楼2024-10-23 20:11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03楼
          湘云做针线要到三更天,是不是劳力强度过高?给别人做点活,长辈们便不自在。未离开贾府,便哀求宝玉想法接她回来住,是不是时间不自由?其与贾府的小姐比,有地狱和天堂之别。探春她们的针线活,爱做就做,不爱做不做,喜欢给谁做就给谁做,谁也管不着。想弄个诗社玩玩,就聚在一起尽情的玩,还能得到凤姐的公费支持。若说这还不算泡在蜜罐里,究竟怎样才算呢?
          您拿湘云与尤二姐的使女比较,真让人纳闷,怀疑您是否读过《红楼梦》原著?尤二姐一入贾府,其身边的使女便被凤姐全部撤换了。要善姐她们伺候尤二姐,就是在让尤二姐在痛苦中挣扎。
          【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此句我不清楚是出自那回,希望兄台提示一下,我仔细琢磨琢磨。
          封建社会没有女性职场。无论是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都必须会做针线活。但小家碧玉做针线是为了将来的生存。大家闺秀做针线,只是凭兴趣,并非为了养家糊口或增加财富。这话我也记不清已重复多少遍了。即便网友不厌烦,我自己也觉得太絮叨了。
          我们讨论红学,是为了相互学习,增加知识。并非为了占个上风而强词夺理。陪父母或亲朋好友逛逛街就算劳动过度?陪父母或亲朋好友吃个饭就是被剥夺了时间自由?您这奇思妙想真让人哭笑不得。
          甄宝玉和甄府是虚幻的东西。作者设置甄家是在提示大结局的部分内容,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在这个帖里就不再展开了。


          IP属地:山东129楼2024-10-24 20:24
          收起回复
            @随意逛逛留印:回104楼
            《红楼梦》自然真实,没有大奸大恶,没有大贤大圣。由于我们阅历不同、处境不同。理念不同、兴趣不同、信仰不同、看的版本不同、看的粗细不同,还有《红楼梦》文笔狡猾,遣词刁钻,与其它小说的艺术风格不同。所以我们对书中人物和事情的观点不同很正常。
            我们讨论的目的是相互学习,增进知识。所以应该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拿出针对性的例证来评论是非。但随意兄像与林黛玉有多大仇似的,凡别人的帖子里出现黛玉的名字,便像以前游行示威一样,喊一些相同的口号。没有例证的口号,喊的遍数再多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IP属地:山东130楼2024-10-25 20:30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再 回105楼
              袭人在宝玉卧室里做过针线,只要能证明宝玉卧室并非没有剪刀就够了。
              袭人是宝玉的首席大丫鬟,晴雯等人须接受袭人的指派那是无疑的。但由于袭人做人低调,对晴雯确实有些放纵。就如现在的一些单位和家庭,有些叛逆现象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晴雯、麝月白天也未必都是在做针线。晚上伺候宝玉睡觉时,却又偏偏必须忙着做针线了?您这是讨论问题呢,还是在抬杠?
              家庭大型聚会。必须有最得力的大丫鬟随身伺候,同时也得有小丫鬟跟随,方便替手垫脚或传唤类的事。您既然看过《红楼梦》。连这最基本的常识尚不清楚,不觉得遗憾吗?
              宝玉发火时,毁坏的是自己的东西。什么时候破坏过别人的东西?凭什么去剪黛玉做的香囊?其剪扇套,自认为是花自己的钱买的,并不知道是湘云做的。这个问题在讨论的一开始,我们便各自申明了自己认知的理由。怎么现在重又纠缠起这事呢?
              宝玉睡觉后丫鬟站在旁边伺候。这是您举的例证,您自己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现在怎么反倒赖上我了呢?


              IP属地:山东131楼2024-10-26 20:26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06楼
                我27、33楼那些回复丝毫没有错。拿人比戏子,在那个年代确实有侮辱人的性质。所以凤姐他们才看出不说出来。湘云胸无城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因此才脱口说出。若这种比法真没毛病,宝玉何至于给湘云使眼色?但湘云并非存心侮辱黛玉,所以黛玉也根本没往心里去,也没想找任何人的麻烦,只不过是宝玉杞人忧天罢了。这事我们重复的遍数已够多了,您为什么非要无中生有,凭空说黛玉找湘云毛病呢?
                您既然清楚作者“只是用旁白交代给读者”了,那么还想要什么证明呢?难道不能让黛玉背上口黑锅,就真的寝食不安吗?
                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若别人下眼小瞧,却对其毕恭毕敬。是不是犯贱?
                元春赐物大有蕴意。是相关结局内容的关键性伏笔,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此帖就不展开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是非标准应该对事不对人,您不喜欢黛玉这种性格的人没有错。但不顾事实,混淆概念,颠倒黑白的去抹黑,是不会引起共鸣的。元春赐物和送宫花性质相同吗?送宫花和送手帕能混为一谈吗?真不知您是想法单纯,还是喝醉了不认酒钱。


                IP属地:山东132楼2024-10-27 19:11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07楼
                  您107楼的回复有26条之多,看如口似悬河滔滔不绝,却全是些重复了最少十几遍的旧话,没有半点新内容。106楼刚回复过的话,107楼紧接着一字不差的再重复遍,真不知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也真把我搞糊涂了,不管我说什么,皆如沸汤沃石,好像没说一样,都像您没看见一样。始终都是将讨论之初的旧话间隔性的重复一遍,不过偶尔换几个措辞而已。
                  我这里认认真真的分析例证。您却像是理都没理,只不过机械的重复着相同的回复,如逗着傻子玩似的。人,还是厚道点好。须知,看到帖子的不仅是你我。


                  IP属地:山东133楼2024-10-28 19:44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08楼
                    真不知您是怎样看的《红楼梦》,一些想法也太奇葩了吧?刘姥姥算什么客人?不要说主子,即便是下人丫鬟又有谁将其当人看的?平儿说是那个打秋风的又来了,鸳鸯将其当玩物耍,因躺了一下宝玉的床,吓得袭人惊慌失措。因嘴唇碰了一下妙玉的茶杯,妙玉便将一个非常名贵的杯子不要了。无论刘姥姥的出身还是人品,都被黛玉所鄙视。其什么时间将刘姥姥当客人了?这是个阶级问题,几千个字未必掰扯明白,在此就没必要展开了


                    IP属地:山东134楼2024-10-29 20:06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10楼
                      宝玉、香菱、黛玉、宝钗、凤姐都被和尚道士关照过,他们都不凡。这些关照的方式和语言都值得我们去反复琢磨。还有时宝钗、停机德、蘅芜君、山中高士晶莹雪这些遣词更值得我们深思。看似一些褒奖的语言未必不是贬义。
                      您将男女七岁不同席奉为经典,那么在贾母处聚餐,为何宝玉黛玉始终都在同一张桌上?元春令十三岁的宝玉与众姊妹一起搬进了大观园,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为何都没有异议?难道他们都不懂封建礼仪?封建时代的贵族们都不懂封建礼仪,独您这个现代人知道封建礼仪?您觉得会有人信吗?不将黛玉抹黑就那么不甘心吗?
                      您说:【 葫芦僧炸供失火是以小寓大,这个以小寓大 是不是就是说 贾府将来也会败于一场火?】您说的话总是让人惊讶,不会连寓意这个词都不懂吧?五回的美人自缢图就一定是美人上吊吗?狼扑美人图就是迎春被狼咬死了吗?若这样一目了然,幼儿园小朋友也看懂《红楼梦》了,何来百年红学众说纷纭?
                      作者设置巧姐撞客是虚幻的东西,所以有寓意,是在提供揭开大结局的线索。但这种迷信风俗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红楼梦》字字珠玑,都应该细细琢磨,不能遐想的离谱,更不能忽略无视 。


                      IP属地:山东135楼2024-10-30 20:02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11楼
                        探春说自己有错就真的有错吗?不过是句气话而已。若真的错在探春,凤姐用得着安抚探春睡下才离开吗?王夫人知道后为何一声不吭?邢夫人为何又将王善保家的打了一顿?
                        宝钗明明觉得元春灯谜无甚新奇,一看就猜着了,为何说难猜,装模作样的故意寻思?自己作了个竹夫人谜,名家们说其陋俗不堪,绝不类蘅芜之笔。因此冯其庸《红楼梦》校注组的大咖们才达成共识,弃之不用。其与黛玉在诗社里争冠的真实才华那里去了?见到宝琴的怀古诗,众人都说好。独宝钗说后两首不大懂得,惹得黛玉说宝姐姐太矫揉造作了。黛玉的说法得到了探春、李纨她们的共同支持。其实众姊妹们有比宝钗更熟悉这类书籍的人吗?这算不算虚伪?滴翠亭移祸于黛玉,算不算自私?兄台不会从来都没看见这些情节吧?
                        宝玉厌恶仕途经济,宝钗劝宝玉读书上进,这是个人的志趣和追求。与自私和虚伪根本是不沾边的概念。您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宝玉宝钗凤姐都说暹罗进贡的茶不咋地,独黛玉说好喝,这是各人的口味。黛玉没有刻意的迎合和讨好任何人,是在实话实说。怎么也与自私和虚伪扯上关系了呢?比喻饭菜,有人口味重,有人口味轻,有人喜辣,有人喜甜,那么口重的人虚伪?还是口轻的人虚伪?喜辣的人自私?还是喜甜的人自私?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逻辑?兄台不会是喝大了吧?


                        IP属地:山东136楼2024-10-31 20:15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13楼
                          我们解读《红楼梦》,应该立足于原著文字的综合分析,而不是断章取义的天马行空。讨论每一件事,三言两语都未必掰扯清楚。您那些望风捕影的遐想,我不可能用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让网友认可。即便我自认为分析的够清楚了,由于您的固执,也如沸汤沃石,您依然也会视而不见的。
                          黛玉重情,宝钗重名、重禄。这是看《红楼梦》最起码的认知。宝钗的志向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追求的是人世巅峰的辉煌。因没得到选秀的机会,嫁宝玉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本来是个人的追求,无可厚非。
                          有玉的方可嫁,是和尚的话。和尚道士是神仙,属于幻,所以说这是结局内容的预告。注明了宝钗将来必定会嫁给宝玉。至于为何会是这种结局?得有读者细读全书,自己去寻找水到渠成的合理性。这便是《红楼梦》的魅力之一。其与玉玺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紫鹃心下暗暗筹画的事。紫鹃劝说黛玉选择宝玉,求薛姨妈为黛玉做媒,算不算为黛玉筹划?但若干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宝玉黛玉的婚事不是一个小丫鬟所能左右的。我们应该尊重事实,不应该凭空遐想些东西当事实,做依据。
                          我的解读是否合理,您可以质疑,可以批驳。当觉得无可挑剔时,即便不想承认我说的对,也用不着不舍咬的非要挖苦一下才解气,须知我们都是朋友,无冤无仇,不是敌人。


                          IP属地:山东137楼2024-11-01 20:13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23楼
                            湘云有什么针线活必须得有“这期间的针线都是二婶替湘云完成的。”她们都是服装厂的女工吗?
                            我们讨论的是珍珠和鱼眼睛的区别。不是讨论人应不应该成熟。宝玉是想到别人那里讨便宜呢?还是对那些会算计的人望而却步?
                            您硬是将湘云黛玉友谊的嬉闹理解为恶意诋毁。我说的已够多了,已无话可说。
                            《红楼梦》博大精深,我们吃不透很正常。但都有点起码的文学知识吧?有些东西即便不太懂,也会听听别人的口风吧?大观园宝玉题对额,在您眼里真那么一文不值 吗?干过学政的贾政就那么不知好赖吗?您说的话是不是太狂了点?须知贾政是因为贾代儒的夸赞才让宝玉跟随的,其目的是在炫耀,让儿子往自己脸上贴金,而不是让儿子来丢丑的 。
                            【宝玉本是个不读书之人,再心中有了这篇歪意,怎得有好诗文作出来。】这是宝玉作芙蓉诔之前的旁白。在解读这句旁白时,我们是否应该与作姽婳词之前那段旁白作综合分析?【(贾环贾兰)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谓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浪,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的。】综合分析:所谓的读书人,应该是专指攻读应用于科举考试那些八股文之类书籍的人。歪意:是不想循规蹈矩。死搬前人的套路。怎得有好诗文作出来:指没有恪守正宗规范要求的文章。
                            谢谢兄台的提示。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分歧,讨论总会增加知识。


                            IP属地:山东138楼2024-11-03 18:13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24楼
                              我99楼与75楼的回复有矛盾吗?几等成色的衣服取决于布料的贵贱,而不是针黹技术的高低。宝玉不穿职业仆人做的衣服吗,是嫌弃她们的做工差劲,而并非衣料的好赖。这样的回复有什么区别呢?
                              湘云穿别人的旧衣服,仅限于在贾府中才能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若在史家,即便想穿也未必敢穿。若穿着别人的旧衣服出门会客,其二叔二婶能放过她吗?这不明摆着败坏他们的声誉,宣扬其虐待侄女吗?您有这种奇特的想法,不会是发高烧吧?
                              宝钗给黛玉送燕窝,是对黛玉的体贴关心,同时也是在取悦贾母。贾母会非常感动的。到了您嘴里,怎么反成了打贾母脸了?您究竟能不能分清是非曲直?
                              贾府是公爵府。位列四大家族之首。又出了个皇妃,非其他三家所能企及的。自抄捡大观园后,便已处处显露出凄凉的败像。表明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贾府鲜花着锦之盛的繁华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将没有了欢声笑语,接踵而来的几乎全是噩耗。所以八十回书戛然而止。至于是些什么样的噩耗?作者不忍心细说,全隐在梦幻里了。由读者重新细读全书,自己去按图索骥,慢慢发现。这便是古今中外,《红楼梦》独步文坛的艺术风格。


                              IP属地:山东139楼2024-11-04 18: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