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483贴子:10,032,119

回复:是谁剪了湘云做的扇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11楼
探春说自己有错就真的有错吗?不过是句气话而已。若真的错在探春,凤姐用得着安抚探春睡下才离开吗?王夫人知道后为何一声不吭?邢夫人为何又将王善保家的打了一顿?
宝钗明明觉得元春灯谜无甚新奇,一看就猜着了,为何说难猜,装模作样的故意寻思?自己作了个竹夫人谜,名家们说其陋俗不堪,绝不类蘅芜之笔。因此冯其庸《红楼梦》校注组的大咖们才达成共识,弃之不用。其与黛玉在诗社里争冠的真实才华那里去了?见到宝琴的怀古诗,众人都说好。独宝钗说后两首不大懂得,惹得黛玉说宝姐姐太矫揉造作了。黛玉的说法得到了探春、李纨她们的共同支持。其实众姊妹们有比宝钗更熟悉这类书籍的人吗?这算不算虚伪?滴翠亭移祸于黛玉,算不算自私?兄台不会从来都没看见这些情节吧?
宝玉厌恶仕途经济,宝钗劝宝玉读书上进,这是个人的志趣和追求。与自私和虚伪根本是不沾边的概念。您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宝玉宝钗凤姐都说暹罗进贡的茶不咋地,独黛玉说好喝,这是各人的口味。黛玉没有刻意的迎合和讨好任何人,是在实话实说。怎么也与自私和虚伪扯上关系了呢?比喻饭菜,有人口味重,有人口味轻,有人喜辣,有人喜甜,那么口重的人虚伪?还是口轻的人虚伪?喜辣的人自私?还是喜甜的人自私?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逻辑?兄台不会是喝大了吧?


IP属地:山东136楼2024-10-31 20:15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13楼
    我们解读《红楼梦》,应该立足于原著文字的综合分析,而不是断章取义的天马行空。讨论每一件事,三言两语都未必掰扯清楚。您那些望风捕影的遐想,我不可能用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让网友认可。即便我自认为分析的够清楚了,由于您的固执,也如沸汤沃石,您依然也会视而不见的。
    黛玉重情,宝钗重名、重禄。这是看《红楼梦》最起码的认知。宝钗的志向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追求的是人世巅峰的辉煌。因没得到选秀的机会,嫁宝玉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本来是个人的追求,无可厚非。
    有玉的方可嫁,是和尚的话。和尚道士是神仙,属于幻,所以说这是结局内容的预告。注明了宝钗将来必定会嫁给宝玉。至于为何会是这种结局?得有读者细读全书,自己去寻找水到渠成的合理性。这便是《红楼梦》的魅力之一。其与玉玺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紫鹃心下暗暗筹画的事。紫鹃劝说黛玉选择宝玉,求薛姨妈为黛玉做媒,算不算为黛玉筹划?但若干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宝玉黛玉的婚事不是一个小丫鬟所能左右的。我们应该尊重事实,不应该凭空遐想些东西当事实,做依据。
    我的解读是否合理,您可以质疑,可以批驳。当觉得无可挑剔时,即便不想承认我说的对,也用不着不舍咬的非要挖苦一下才解气,须知我们都是朋友,无冤无仇,不是敌人。


    IP属地:山东137楼2024-11-01 20:13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23楼
      湘云有什么针线活必须得有“这期间的针线都是二婶替湘云完成的。”她们都是服装厂的女工吗?
      我们讨论的是珍珠和鱼眼睛的区别。不是讨论人应不应该成熟。宝玉是想到别人那里讨便宜呢?还是对那些会算计的人望而却步?
      您硬是将湘云黛玉友谊的嬉闹理解为恶意诋毁。我说的已够多了,已无话可说。
      《红楼梦》博大精深,我们吃不透很正常。但都有点起码的文学知识吧?有些东西即便不太懂,也会听听别人的口风吧?大观园宝玉题对额,在您眼里真那么一文不值 吗?干过学政的贾政就那么不知好赖吗?您说的话是不是太狂了点?须知贾政是因为贾代儒的夸赞才让宝玉跟随的,其目的是在炫耀,让儿子往自己脸上贴金,而不是让儿子来丢丑的 。
      【宝玉本是个不读书之人,再心中有了这篇歪意,怎得有好诗文作出来。】这是宝玉作芙蓉诔之前的旁白。在解读这句旁白时,我们是否应该与作姽婳词之前那段旁白作综合分析?【(贾环贾兰)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谓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浪,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的。】综合分析:所谓的读书人,应该是专指攻读应用于科举考试那些八股文之类书籍的人。歪意:是不想循规蹈矩。死搬前人的套路。怎得有好诗文作出来:指没有恪守正宗规范要求的文章。
      谢谢兄台的提示。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分歧,讨论总会增加知识。


      IP属地:山东138楼2024-11-03 18:13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24楼
        我99楼与75楼的回复有矛盾吗?几等成色的衣服取决于布料的贵贱,而不是针黹技术的高低。宝玉不穿职业仆人做的衣服吗,是嫌弃她们的做工差劲,而并非衣料的好赖。这样的回复有什么区别呢?
        湘云穿别人的旧衣服,仅限于在贾府中才能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若在史家,即便想穿也未必敢穿。若穿着别人的旧衣服出门会客,其二叔二婶能放过她吗?这不明摆着败坏他们的声誉,宣扬其虐待侄女吗?您有这种奇特的想法,不会是发高烧吧?
        宝钗给黛玉送燕窝,是对黛玉的体贴关心,同时也是在取悦贾母。贾母会非常感动的。到了您嘴里,怎么反成了打贾母脸了?您究竟能不能分清是非曲直?
        贾府是公爵府。位列四大家族之首。又出了个皇妃,非其他三家所能企及的。自抄捡大观园后,便已处处显露出凄凉的败像。表明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贾府鲜花着锦之盛的繁华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将没有了欢声笑语,接踵而来的几乎全是噩耗。所以八十回书戛然而止。至于是些什么样的噩耗?作者不忍心细说,全隐在梦幻里了。由读者重新细读全书,自己去按图索骥,慢慢发现。这便是古今中外,《红楼梦》独步文坛的艺术风格。


        IP属地:山东139楼2024-11-04 18:32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25楼
          经过这么多天的讨论,我渐渐发现我们的分歧不仅是解读方法,而是兄台对人的自然本性陌生。俗话说隔辈亲,贾母对宝玉黛玉的关怀是自然亲情,是放在同一个高度上的。对黛玉的关心可以说胜过宝玉。因为贾母有若干孙子孙女,黛玉却是她唯一的外孙。而且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能对黛玉无私庇护的人也只有她了。若黛玉受到了别人的欺负和伤害,贾母会拼了命也要保护的。一些人对黛玉好,不排除有些是为了取悦贾母。湘云是贾母侄子的女儿,远不能与宝玉黛玉并论。因也是父母双亡,贾母会尽力给予帮助,但湘云与二叔的血缘关系要比贾母近,所以贾母不可能不顾一切的去干涉他们的家务事。这是自然的人性亲情,贾府人都心知肚明,读者也都心知肚明。您却能将贾母不管黛玉死活说的振振有词。既然这样,我说什么也是废话,实在没有说服您的能力


          IP属地:山东140楼2024-11-05 18:19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27楼
            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堆山积海,真正让我心悦诚服的却并不多。贪酷一词,网上基本都解释成贪婪残酷。我反复琢磨,觉得这种解释与参本的话语格格不入。贾雨村若真是贪婪残酷之人。参本中何能出现“沽清正之名”这样的话?所以继续查找。见到大盗宝库这篇文章,异常兴奋,觉得此文作者学识非常渊博,引经据典,说的有理有力,分析的十分透彻,我望尘莫及。这么精彩的文章都丝毫动摇不了您的固执,那么我说什么也白搭。也不知您是真的执迷不悟?还是在装醉不认酒钱?因实在喜欢那篇文章,再摘几段与见到此帖的网友共享吧。
            【试举几例明之:
              《石头记·乞丐妇重配鸾俦》:“可见家道富饶的人,免得贪酷,致损名节。”意为家境富裕的人,对下人不能太过苛责,以免坏了名声。此处如用“贪污”“贪婪”之意解,明显有不通之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务进柔良,退贪酷,各正厥事焉。”此句中“贪酷”乃“柔良”的反义词,与“贪污”“贪婪”之意毫无牵涉。
            林纾《诰授光禄大夫郭公墓志铭》:“金满奸狡,垣以官吏贪酷状扇其徒类。”意指一个名叫金满的人,常学官吏对下属任意打骂的样子而扇打其徒。
              《明史·谢瑜传》:“比疏上,令如贪酷例除名,瑜遂废弃,终於家。”此例可看出,“贪酷”已成为封建律法中的固有罪名,用于惩戒官场中对下属过分严酷的行为。】


            IP属地:山东142楼2024-11-06 18:28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28楼
              一些重复了若干遍的话,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没必要再浪费口舌了。但您说:“你看书都只看湘云穿的衣服是不是新的吗?”我觉得有必要再重复一下我以前说过的话。曹雪芹惜墨如金,着装方面,只对宝玉凤姐做个重彩渲染,其他人在须要的情况下,也不过淡淡的一两笔。对湘云,却特意写到了四次着装,但这四次着装却有三次穿得是别人的衣服。作者一面强调其家有“绮罗丛”,一面宣扬其穿别人的衣服。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琢磨吗?那么您都在琢磨些什么呢?
              湘云自小就在贾府住过,贾母专门给她配备了丫鬟侍候,说明其在贾府住的日子不会短,是长住。但湘云虽父母双亡,却有个亲叔叔。若将亲侄女始终寄养在外,肯定会影响到他的声誉的,所以自然要接回到史府住。当其叔叔升迁外任时,湘云已是将要出嫁的大姑娘了。不愿意跟随叔叔上任,愿意留在京都到贾府暂住,也不会招来闲言碎语了。您对这些世俗人情,简直像是外星人,又总爱往邪恶处想。说成贾母在讨好娘家侄儿,巴结史家的权势,真让人无语。
              湘云是侯爵之家,认识王妃很正常。综合梦幻及其它情节分析,南安王妃到贾府是为了探春婚事而来。为了消除探春的窘迫,要宝钗黛玉湘云陪同让其能够自然放松。但此事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IP属地:山东143楼2024-11-07 21:28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29楼
                不自在是原著的话,我的理解就是心里不痛快,脸色难看。不知您是怎么想的?
                若湘云能爱在贾府住多久就住多久。用得着还没离开贾府,就可怜巴巴的求宝玉,要宝玉时常提醒贾母将她接回来住吗?
                探春她们做针线是凭兴趣,谁逼她们做了?贾母不让黛玉做针线活,那是尊照医生的嘱咐。
                李纨搬进大观园,是负责教小姊妹门读书识字做针线活。让她们的小年时代过得幸福快乐。所以办诗社才要求凤姐出公费。凤姐调侃李纨,不过是妯娌间的玩笑。至于后来的凑份子钱,是她们觉得不能贪得无厌,无休止的索要公费玩乐。
                贾珍贾琏给尤二姐的侍女全被凤姐换掉了,凤姐用自己的心服去侍候二姐,就是不让二姐有舒心的日子,您不会连这些都没注意到吧?
                迎春是主子,丫鬟仆妇是她的奴隶,可以任由她驱使和打骂。但迎春性格太懦弱,心太软,宠得她们在外面横行霸道,在家里骑在她头上撒尿。迎春不说,别人也不知道这种情况,怎么管?这与湘云处境的性质有丝毫相同吗?


                IP属地:山东144楼2024-11-08 18:29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31楼
                  讨论问题觉得别人的话无可反驳时,不应该凭空捏造些话语赖成别人说的。我什么时候说“丫头 们得天天时时地做针线”?什么时候说过“宝玉身边的丫头 都是天天在宝玉屋里拿着那针线蒲篓埋头做针线”?至于其它问题,您至少都已重复了十几遍了,我都认认真真的申明了自己的观点。但您油盐不进,只固执的重复着一些旧说词,没有半点新内容,这种宁死不离荞麦地的执着,神仙也没办法。


                  IP属地:山东145楼2024-11-09 18:19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32楼
                    您举例说:{【“云姑娘会开心儿,拿着我们取笑儿,快罚一杯才罢。怎见得我们就该擦桂花油的?倒得每人给一瓶子桂花油擦擦。”黛玉笑道:“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还要阴阳 湘云给完东西会去告人家偷盗
                    别拿什么旁白说事,书中人可看不到什么旁白,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就是 湘云提到【油】黛玉就说拿了湘云的油是要打盗窃的官司的,再联系一下 王夫人屋里刚出的丢【油】事件,不知道内情的 自然会认为 黛玉是知道内情的,原来王夫人屋里丢油的事情与湘云有关。}
                    还是将原著摘录的全一点吧:“众人不理论,宝玉却明白,忙低了头。彩云有心病,不觉的红了脸。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黛玉自悔失言,原是趣宝玉的,就忘了趣着彩云,自悔不及。”
                    书中说湘云等众人都不理论,也就是众人根本不知道黛玉的话是啥意思。但宝玉宝钗彩云却都心知肚明,黛玉也后悔失言。可见无论是书内人还是书外人,都清清楚楚知道咋回事,独兄台不明白,硬是设想些奇谈怪论来抹黑黛玉才心安。您与黛玉究竟有多大的仇啊?
                    您说“”那么 面对 敬自己一尺的周瑞家的 黛玉是怎么敬周瑞家的一丈的? 周瑞家的哪里对黛玉不敬了?没把宫花直接扔给黛玉处的丫头 而是送到黛玉手里,这算不敬黛玉?见黛玉对自己的到来视而不见 就主动打招呼 这算不敬黛玉?面对黛玉的无故怼言 没有回怼 这算不敬黛玉?”
                    黛玉是贾府的客人。送宫花却将黛玉放到了最后,这算哪门子尊敬?这本来就是对黛玉的不尊重。黛玉发泄一下不满,以示警告是天经地义。不要说黛玉没有错,即便有错,周瑞家的凭什么敢回怼?若黛玉真较起真来,王夫人为了讨好贾母,不但不会怪黛玉,而且回惩罚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夫人的钦差,被探春打了耳光,邢夫人王夫人不照样忍气吞声吗?


                    IP属地:山东146楼2024-11-10 18:05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33楼
                      是我问您还是您在问我?兄台怎么不知反正了呢?我在主楼论证了自己的解读,想引起网友的共鸣。也是在检验自己的观点究竟能否站得住脚。所以欢迎网友提出质疑、批评,进行讨论。若觉得别人批评的对,我会欣然接受。考虑我的观点是应该修改呢?还是干脆放弃。但我写的帖子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信口开河,让人一触即溃。如果别人批评的不对,就必须维护。维护的方法就是例证反驳。所以我们的讨论方式始终都是你问我答,你攻我守,怎么能成了我问你呢?
                      讨论之初,您对主楼的观点提出了批评,我回复了之后,您应该对我的回复进行批评,或寻找主楼的其它方面批评,而不应该将我的回复置若罔闻,一成不变的重复已经说过的话。若一些网友本来喜欢我们这个话题。进楼来却见我们一句话颠来倒去千百遍,谁还搭理我们呢?
                      顺便提醒您件事,丰儿是凤姐的贴身大丫鬟,地位等同于袭人紫鹃司棋她们,月钱应该比紫鹃司棋多。因为一两银子的大丫鬟贾母有八个,王夫人四个,李纨凤姐是否应该也有一两个。但这是猜想,尚未掌握真凭实据。


                      IP属地:山东147楼2024-11-11 18:23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34楼
                        你想事情总是逻辑混乱,真让人诧异。军长、师长、团长见到司令员都得敬礼。一个老农民见到司令员却无需敬礼,按您的逻辑,这个农民是不是比师长、军长地位高?荣国府的人,不是贾母的子孙就是贾母的奴才,见到贾母自然应该行大礼。刘姥姥不是贾母的晚辈,不是贾府的仆人。岁数又比贾母大,和王夫人还沾点葭浮亲,自然无需因为贫穷而行跪拜礼。若真的有地位,鸳鸯何敢拿她当猴耍。说是过后道了歉,试想一下,贾府中那位小姐可以由得鸳鸯任意戏耍?


                        IP属地:山东148楼2024-11-12 18:05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35楼
                          您说:“所以 作者为什么要对某些人明褒实贬,是不知道 怎么贬人吗?”
                          从您的话语看:您对《红楼梦》的艺术风格太陌生了。简单举个例吧,按常规解释,咏絮才是指才思敏捷,停机德是指女子贤德,志向远大。但咏絮才造成了林中挂,停机德造成了雪里埋。所以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作者用咏絮才停机德的取意。根据书中情节分析,咏絮才取意是自持才高出风头。停机德取意是渴求名禄的无情。您说这些用典,究竟是对黛玉宝钗的褒还是贬?若照您说的那样直白,《红楼梦》还有什么魅力?红学用得着争论不休吗?
                          您说:“为了洗黛玉 连席和桌都要拿出来混淆一番,看来 你也知道 自己是在硬洗 不然为什么除了曲解就只会混淆词意了,无视原文 只会强调你理解的封建礼数。”
                          您大脑里除了语法知识,是不是连中国字的字义都装不下了?网上查一下,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同席与同桌有什么区别?不要只管雄赳赳气昂昂,明明自己不懂,却急于去说别人说的不对。不懂书中或网友的措辞很正常,上网查一下不就行了吗?究竟是自己不懂原文,还是别人无视原文?
                          您说:“为了洗宝玉 您硬是把连葫芦庙失火都掰成了判词了呀,可惜 警幻不配合您”
                          我们是讨论问题。不能曲解加造谣。我什么时候将葫芦庙炸供失火掰成判词了、梦幻谶语伏笔虽然都是在提示大结局的内容。但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所以我们的解读方法应该机动灵活,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作者在开篇时就交代了设置甄士隐这个人物的目的和作用,因甄士隐的败落与葫芦庙失火有关。所以我们就应该深挖葫芦失火究竟有什么寓意?因经反复琢磨,我认为是以小寓大。求求兄台,莫将我的措辞曲解的太离谱了,被网友们误会。
                          您回复的4、5、6、7、8条。我已回复过好多遍了,您死活不认这个理,我说什么也是废话。就不重复啰嗦了。


                          IP属地:山东149楼2024-11-13 18:06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回136楼
                            探春有什么错?向谁认过错?不要总将遐想当事实。
                            竹夫人谜是不是宝钗作的,三言两语说不清,有时间我会将此事作个专论,届时还希望兄台继续捧场讨论。
                            您说:“相比黛玉 李纨探春没看过杂书 只是听个故事梗概便认为杂书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 才不认同宝钗的如此小心。但黛玉就不一样了,她自己就是看了杂书 掉到了坑里 成天想着终身啊成亲啊什么的,现在 见到别人走到了坑前 不出言阻止不说 还告诉人家 前边没坑 放心走吧”
                            我真怀疑您是不是外星人?看杂书有什么不好,宝玉正是因为“喜好些杂书”才能“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宝钗黛玉都看过《西厢记》《牡丹亭》书,她们做过出格的事吗?掉到什么坑里了?尤二姐、三姐未必识字,却致人父子兄弟麀聚之乱。鲍二家的、灯姑娘不可能识字,却喜欢延揽天下英雄。她们为什么掉到坑里去了?什么叫“看了杂书掉到了坑里”?《金瓶梅》历代被列为第一禁书。鲁迅、矛盾、巴金那个文豪没看过?他们都掉到那个坑里了?
                            说实话,您这套说词完全出自封建意识,如宝钗同出一辙,矫揉造作,故作清高。(明晚再回)


                            IP属地:山东150楼2024-11-14 18:20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51t5Dy: 再 回136楼
                              您提问题,有时真像幼儿园小朋友那样幼稚。那本小说将嫁祸他人的事情必须标明这是嫁祸他人的?作者将滴翠亭的场面展现给读者,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由读者自己去判断。若作者标明这是嫁祸,这小说还有什么看头?红迷还争论个什么劲?
                              宝钗追求仕途,宝玉厌恶仕途,比喻现在,有人喜欢考公务员,有人喜欢数理化。这不是个人的志趣和追求是什么?这与虚不虚伪沾边吗?您怎么总是混为一谈呢?
                              烟酒茶种类繁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味。凤姐分送的茶既然是外国进贡的茶,说明绝对不是劣等茶。凤姐宝钗宝玉不喜欢吃,独黛玉喜欢吃,这有什么可非议的?吃咸淡甜辣也是各人的口味,但作饭菜的技术却有优劣之差,要不然,厨师何能有等级之别?您说事,怎么总是混淆概念呢?


                              IP属地:山东151楼2024-11-15 18: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