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3,814贴子:52,680,098
  • 7回复贴,共1

射雕和神雕,到底是谁碰瓷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9-27 01:41回复
    遇到初会的读者时,最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你最喜欢自己哪一部小说?”这个问题很难答复,所以常常不答。【单就“自己喜欢”而论,我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
    又常有人问:“你以为自己哪一部小说最好?”这是问技巧与价值。【我相信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所进步: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鹿鼎记》后记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9-27 01:43
    回复
      情感上,金庸最喜欢情感强烈的五部,神雕第一个提名,射雕连前五都排不进。技巧和价值上,长篇大于短篇,后期大于前期。射雕和神雕到底是谁碰瓷谁?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9-27 01:46
      收起回复
        问:有人说郭靖形象中有您的影子,这可能吗?
        答:作家其实都有折射自己的时候,都会在作品中留下某种烙印。
        【写郭靖时,我对文学还了解不深】,较多地体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人格。如果说有自己的影子的话,那可能指我的性格反应比较慢,却有毅力,锲而不舍,在困难面前不后退。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下苦功夫,不求速成。【到后来,随着对文学理解的加深,实践经验的增多,我的小说才有新的进展。后面的小说,处理这个问题比较好。】
        ——————
        以上文字摘自严家炎访问金庸对话录。金庸自己认为写作郭靖的时候对文学的了解不够深,换句话说就是郭靖这个角色文学上的深度和价值不够(至少和杨过、乔峰、令狐冲等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角色相比是这样)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9-27 01:51
        回复
          《神雕》企图通过杨过这个角色,抒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礼法习俗都是暂时性的,但当其存在之时,却有巨大的社会力量。师生不能结婚的观念,在现代人心目中或许已很淡泊了,然而在郭靖、杨过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然则我们今日认为天经地义的许许多多规矩习俗,数百年后是不是也大有可能给人认为毫无意义呢?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等社会的行为模式,经常随着时代而改变,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变动却十分缓慢。三千年前《诗经》中的欢悦、哀伤、怀念、悲苦,与今日人们的感情仍无重大分别。【我个人始终觉得,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识、政治规范等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句话在今口仍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但我深信将来国家的界限会消灭,那时候“爱国”、“叛国”等等观念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
          以上文字出自神雕后记,金庸自己认为人的性格和情感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观念更重要,因为长远来看国家的界限是暂时的,而人的性格、情感、个性却是长久的。人性尊严和价值的探索也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爱默生名言:世界上最光辉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立起来。金庸写作神雕、塑造杨过恰好就是对这一名言的探索和践行。当然这种深度的思考想让郭吹理解显然是强人所难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9-27 02:39
          收起回复
            无须赘言,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弗洛依德思想,是康德理论还是基督教与佛教精神,人类所有真正伟大的学说无不是以“人的解放”为主题。这种解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个体的自立。爱默生说得好:“民主的根子与种子就是'尊重你自己”这个学说。”而一种缺少民主气氛的人类伊甸园是不可想像的。惟其如此我们得承认:“世界上最光辉最宏伟的职业就是使个人站立起来”。
            ——徐岱《论武侠文化——关于金庸小说的人文思考》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9-27 02:47
            回复
              无须赘言,无论是Marx主义还是弗洛依德思想,是康德理论还是基督教与佛教精神,人类所有真正伟大的学说无不是以“人的解放”为主题。这种解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个体的自立。爱默生说得好:“民主的根子与种子就是'尊重你自己”这个学说。”而一种缺少民主气氛的人类伊甸园是不可想像的。惟其如此我们得承认:“世界上最光辉最宏伟的职业就是使个人站立起来”。
              ——徐岱《论武侠文化——关于金庸小说的人文思考》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9-27 02:54
              回复
                《射雕》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灵巧,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的特征,但不免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大概由于人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所以《射雕》比较得到欢迎,很早就拍粤语电影,在泰国上演潮州剧的连台本戏,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拍过多次电视片集和电影;他人冒名演衍的小说如《江南七侠》、《九指神丐》等等种类也颇不少。【但我自己,却觉得我后期的某几部小说似乎写得比《射雕》有了些进步。】
                ——————
                以上文字见于射雕后记。郭靖黄蓉的形象更近于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单一,也就是脸谱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挖掘不够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郭靖和黄蓉面对来势凶猛的蒙古大军,听了黄蓉表示“咱们杀得一个是一个,当真危急之际,咱们还有小红马可赖”,期望能和丈夫一起死里逃生,郭靖却正色道:“蓉儿,这话就不是了。咱们既学了武穆遗书中的兵法,又岂能不受武穆精忠报国四字之教。”这话虽然说得掷地有声,但却显得苍白空洞。而对黄蓉的处理显得一味凸显她的聪明机智,鲁迅评三国演义说写诸葛多智近妖。黄蓉这个人物也有此弊。这导致在文学价值、艺术内涵、人文厚度方面,郭靖黄蓉和后面塑造的如杨过、乔峰、小龙女、令狐冲,韦小宝等角色相比,差距明显。所以金庸才说价值上后期大于前期。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0楼2024-09-29 15: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