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声部:她自己的小心思
你都看到这儿了,我觉得我高低得给你磕一个——不仅为了感谢你这么给我瞎写的文章面子,也因为我接下来又得说一些很复杂,以至于我自己可能都没完全搞明白的东西了,得和你道个歉。
对于多声部问题,巴赫金有过简单的描述定义(简单吗?):
主人公的自我意识里渗透着他人关于他的意识,主人公的自我表述被投入了他人谈论他的话语;他人意识和他人话语引发一些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一方面确定了自我意识的主题发展、它的断裂、后门、抗议;另一方面确定了主人公的言语及其重音的间断、句法的破裂、重复、保留和拉长。
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儿抽象。让我举个例子吧:在上面你已经读过的部分中,你会发现我充斥着对我想象中的读者的挽留与交流,比如因为怕大家没有耐心而缩短了对巴赫金的介绍,在给出焰苇的交谈1时假想有人问这段话为何体现情感而作出回应。这些情况的发生,就是因为我的意识中渗透着读者关于我的意识,因而我的表述就暗含着读者可能的对文章无聊的抱怨或对我提出的例子的反对,进而影响了我的整个论述架构。
好的,我们浪费的时间够久了。接下来说说焰苇的哪些语音存在多声部的现象,以及它们又分别体现了什么。在这里,说话的“主人公”肯定是焰苇,而“他人”则是博士。让我们看一下任命助理语音:

就像前面引用的片段里提过的一样,句法的破裂是他人意识渗透带来的结果之一,在焰苇的语音里,可以体现为句中的省略号标记的停顿。(当然,不是每句语音的省略号都是他人意识渗透的结果,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说得简单点,就是焰苇在这里停下来整理了一下措辞。那么她为什么要整理措辞呢?我们也许可以从她最后对词汇做出的选择进行倒推。
荣幸,为何是荣幸?在我个人的认知里,荣幸这个词是带有一定的客套成分在里面的。很多时候我们见到崇拜的人,确实会发自真心地说“很荣幸能与您见面”,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出于礼节喊一句,而且如果是关系相对较近的师长或领导,那喊荣幸就有点太客气了,反而显得生分。焰苇和博士的关系无疑是很亲密的,那这个“荣幸”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