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吧 关注:4,386贴子:239,869
  • 1回复贴,共1

《袁绍篡位阴谋破产记》 前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他,拥有最显赫的家族背景,也曾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
     他曾经令众多英豪闻风丧胆,也曾经玩弄中国政局于股掌之上;
     他曾经长期受到政治迫害,却又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和前途;
     他曾经一呼百应。也曾多次被部下背叛;
     他曾经是曹操的主要靠山,最后却成了曹操最大的敌人;
     他曾经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亲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却未能开启一个新时代;
     他本应成为开国皇帝,最终却沦为历史的配角。
     他就是袁绍,一个在生前威震天下的霸主,一个时代的主宰者。从三国到清末,从曹操到袁世凯,袁绍的亡魂始终在中华大地上游荡徘徊。如果没有袁绍,东汉帝国不可能如此迅速地瓦解;如果没有袁绍,中国不会陷入长达一个世纪的混乱;如果没有袁绍,曹、刘、孙三家根本不可能瓜分天下。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袁绍都深刻地影响了汉末、三国乃至之后的中国历史。
     汉末、三国的历史纷繁复杂,对同一事件,不同史书往往有不同的记载,和先秦、秦朝及西汉的“一言堂”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无论史籍中的说法有多少,历史的真相毕竟只能有一种。东汉末年政坛的诡谲和复杂,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罕有其匹。如果将有关史料认真对比研究,必然会发现其中大有可玩味之处。
     所谓“可玩味之处”,也就是不合情理,或者相互矛盾的记载。在这些记载中,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主角被描绘成了配角,配角反而升格作了主角。主角被描绘成配角,是因为他们最后失败了;配角晋升为主角,是因为他们最后胜利了。而历史,本来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翻开史书,胜利者总是睿智、正直、勇敢、仁爱的,失败者总是愚蠢、邪恶、胆怯、残暴的。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那些百战百胜的大征服者果真是美德的化身吗?自古成者王侯败者贼,胜利者是永远不会被作为战犯审判的。在生前,他们可以用暴力压迫人们的肉体;而在死后,他们还可以继续用谎言蒙蔽人们的灵魂。这,就是胜利的报酬。
     不过,胜利者仍然可能受到一个法庭的审判。这个法庭的名字就叫:历史。一部全新的史书,就是一个全新的法庭。
     早在魏、晋时期。东汉的历史已经被公认为杂乱难辨,但也被公认为值得研究撰写。早期成书的相关史籍有《汉灵帝起居注》、《汉献帝起居注》、《汉名臣奏》、《汉末英雄记》、《三国志》等数十部。但都难如人意。比较而言,《汉名臣奏》的内容最真实,但范围过于狭窄。陈寿的《三国志》被公认较好,但内容过于简略。东晋末期,袁宏搜集史料,分辨同异,改正谬误,撰写成编年史《后汉纪》。南朝刘宋中期,范晔又撰写成《后汉书》,梁朝人刘昭、唐朝人李贤、清朝人惠栋等学者都曾为之作注。《后汉书》本来没有志,刘昭将司马彪《续汉书》里的志加入其中,所以其内容有时会与纪传部分相矛盾。
     整体而言,《三国志》、《后汉纪》、《后汉书》的内容比较严谨详实,而且都完整地流传下来,构成了研究东汉历史的主要资料基础。本书的史料来源,主要就是这三部史籍。遇到相互矛盾,不易从逻辑上辨别对错的问题,则以这三部书的前后顺序为准,即:《三国志》比《后汉纪》权威,《后汉纪》又比《后汉书》权威。其他史籍大多早已散失,所幸有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详征博引,部分地保存了下来,值得重视。不过,有些史籍的写作立场严重偏袒曹魏,内容也常常自相矛盾,可靠性并不都很高,其价值需要分别评估。
     《三国志》和《后汉书》固然是有关东汉后期历史的最佳古籍,但也常常自相矛盾。其实,《三国演义》在学术界和民间能取得巨大成功,已经反衬出,读者们对《三国志》、《后汉书》、《后汉纪》等史书的不满。但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许多历史人物在学界和大众的心目中迅速脸谱化,结果形成了大量背离史实的成见。



1楼2010-10-30 21:17回复
    我还没有发现全书的链接,这个前言还是我找了十分钟才找到的。
    链接,至少摆渡没有


    5楼2010-10-30 2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