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3,445贴子:1,323,880

回复:淮阳子(3.6)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消费者总是先有了某种欲望,然后才会作出购买决定。消费者的欲望是消费者追求消费品的推动力。
伦理评价通过善恶判断,表明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肯定或否定、赞成或反对的倾向性态度,并同时调节人们的行为。
伦理评价是价值判断,植根于人的理想、信仰,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而经济评价是事实判断,强调效果、收益,与人的物质生活紧密联系。节俭是朝着克制欲望,减少消费的方向发展的,它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只有当人与人之间,人与一定的事物之间具有了一定的主客关系时,才会产生价值现象。一切自然物之所以有价值,是相对于人类的实践而言,如果离开了人类的活动,无从谈起其价值。


IP属地:河南61楼2024-11-01 22:03
回复
    人是“完美主义”者或曰“改良主义”者,具有趋向完美和改良存在的本性。人类具有突破具体追求抽象、突破凡俗追求神圣、突破欠缺追求完美,即突破有限追寻无限的本性。人不仅可以思考宇宙世界,而且可以思考人类社会;思考宇宙世界之结果是获取自然科学知识,思考人类社会之结果是获取社会科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人具有“反思”的能力,即对思考本身进行再思考的能力。人自身就具有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张力,正因为这种张力,才促生了人类对于智慧的热爱与追求。人类在最初追寻无限性的过程中产生的智慧统称为“哲学”。


    IP属地:河南62楼2024-11-01 22:09
    回复
      在中世纪早期,双方同意、公开婚礼与牧师祝福是公认的结婚条件。婚姻要建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而且这种同意必须是出于自由,这是基督教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公开婚礼是婚姻得到证明与公众认可的标志,牧师祝福则标志着教会对婚姻的认可。


      IP属地:河南63楼2024-11-01 22:10
      回复
        “哲学”最初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作为人类知识的总汇,它曾是人类惟一的学问。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从无所不包的“混沌”中走出来,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形而上学”所探求的是世界的本体,“形而下学”所揭示的是世界的现象。
        具体学科的任务是追求具体知识,而“哲学”的使命则在于追寻具体学科背后的超越性、终极性答案。哲学是全面的知识,它不止于某一具体学科,而是融贯不同学科的“学科系统”。


        IP属地:河南64楼2024-11-01 22:13
        回复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实验与观察发现,2至7岁的儿童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缺乏必要的知识,对事物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和逻辑因果关系知之甚少,此阶段的儿童思维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别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意向的。皮亚杰把这样的思维称为“泛灵论”思维。


          IP属地:河南65楼2024-11-01 22:17
          回复
            0-5岁的儿童不懂规则对社会行为的约束性。5-10岁的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单方面遵从权威,有一种遵从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10岁以后的少年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们根据相互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


            IP属地:河南66楼2024-11-01 22:18
            回复
              如果小孩在付出了很多努力后,依然无法克服引发挫折的障碍,会引发一连串的挫败感。让大脑从极端情绪状态回归理性,对于解决问题非常重要。在理性状态下,人们会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的挫折,是那些让你为自己的决定和所作所为付出的真实代价。


              IP属地:河南67楼2024-11-01 22:25
              回复
                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储存式的教育”。“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最终改造世界,追求更完善的人性,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IP属地:河南68楼2024-11-01 22:25
                回复
                  “开放意识”,指的是你能够广泛地注意到周遭发生的事,但并不沉溺其中或者被细节牵着鼻子走。在运用开放意识的时候,我们不会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做任何评判、批评或抵制,只是单纯地感知一切。


                  IP属地:河南69楼2024-11-01 22:27
                  回复
                    情商始于自我意识,即倾听来白你内心的声音。关注内在声音的领导者能更好地做出决策,更深地认识自己。有情感自我意识的领导者非常坦诚、真实,可以敞开心扉谈论自己的情感或者坚信的指导原则。真实感,指的是你无论在人前还是独处时,都能保持同一个样子。


                    IP属地:河南70楼2024-11-01 22:28
                    回复
                      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三种关注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导力,这三种专注力分别是专注于“自己”、“他人”和“更广的外部世界”。关注自我,并积极地关注他人是造就情商的主要因素,关注更广的外部世界有助于领导者提高战略、创新和组织发展方面的能力。缺乏对自身的关注可能会让你丧失方向和驱动,缺乏对他人的关注会让你变得迟钝,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会让你产生盲区。


                      IP属地:河南71楼2024-11-01 22:29
                      回复
                        自我控制,人们努力把注意力放在希望聚焦的事物上,并尽量排除干扰的行为,在学术上被称为“认知控制”。通俗的说,就是“意志力”。透明度,真正地向他人敞开自己的情感、信念和行动,它可以促进诚实正直的氛围。
                        专注于他人是指我们关注他人的情绪、情感以及需求,产生同理心和建立人际关系。认知同理心,即理解他人处境的能力。情绪同理心,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同理心关怀,即明白他人需求的能力。同理心关怀要求我们既能面对因同情他人产生的痛苦情绪,又能泰然处之,不被这些情绪支配。


                        IP属地:河南72楼2024-11-01 22:30
                        回复
                          戈尔曼定义的情商包括5个方面的维度,分别是:
                          一、自我意识。个体体验和觉察自我情绪和情感的能力。自我意识意味着对自己的情绪、优势、劣势、需求和动机的深刻理解。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代表着诚实、开放、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二、自我管理。管理自己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三、自我激励。面对挫折和失败依然坚持不懈的能力。
                          四、同理心。体味他人情感的能力。
                          五、社会技能。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IP属地:河南73楼2024-11-01 22:33
                          回复
                            实用主义主张将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釆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终目的。而实用主义者对行动、行为的解释,完全贯彻了利己主义精神,即只管行动是否能否给个人或者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IP属地:河南74楼2024-11-01 22:34
                            回复
                              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限,所以大脑趋向于识别和接受有限的、简单、有规律的信息。心智对完全新的概念或信息接收理解效率较低,如果能跟心智认知中已有的概念做产生关联,更容易理解记忆。比如,轿车刚诞生时,被描述为“不用马拉的车”;描述一个人足智多谋,有人会说这人就像个“小诸葛”。


                              IP属地:河南75楼2024-11-01 22: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