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吧 关注:36,866贴子:633,192
  • 13回复贴,共1

曾是全球时尚鼻祖的松江布,70多年后“回归”永安百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是全球时尚鼻祖的松江布,70多年后“回归”永安百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01 10:21回复
    《新民周刊》记者 | 金 姬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01 10:21
    回复
      2025-08-21 02:28: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49年5月25日,永安公司大楼最高处的“绮云阁”,一面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这也是上海解放时南京路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又恰逢国庆佳节,松江布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回归“中华第一街”南京路的永安百货,迈出了振兴松江布重要的一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01 10:23
      回复
        此次展览还有叶榭筘布织造技艺的现场演示,希望以这种方式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01 10:24
        回复
          松江布:经纬之间有自信
          说起叶榭筘布,很多上海人可能并不了解。笔者作为籍贯松江的上海人,也是通过去年采访“岁月藏金”封面报道,才对叶榭筘布略知一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01 10:25
          回复
            始于明代的叶榭筘布,是松江布的一种。正所谓“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娄塘纱”,松江布的美誉由来已久。“松江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在明清之际广受欢迎,与董其昌代表的松江书画,共同反映了古代松江繁荣昌盛的社会经济文化。
            曾经的松江府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在今上海市境内。元朝时期,松江乌泥泾(今徐汇区华泾镇)人黄道婆由崖州带回的先进纺织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松江几乎家家纺纱,户户织布。
            松江在明、清两代是中国棉纺织业的织造中心。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云:“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清康熙《松江府志》提到“吾乡所出皆切实用,如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01 10:28
            回复
              早在乾隆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开始从中国购进棉布。在贸易过程中,英商发现广州所产的棉布穿洗后容易褪色,而松江布(英人称为“南京布”)则久洗后依然色泽艳丽,松江布在英国风行一时。
              清咸丰十年(1860),全国销售布匹4500万匹,其中3000万匹产自于松江府,约占全国的2/3。通过海上丝路,松江棉布用一经一纬构建起了东西方之间交流的桥梁。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中就描写了中国紫花布(松江布的一种)在法国民间流行的情景。
              松江布不但质地柔软,而且花样繁多,不完全统计有上百种之多。一般常见有叶榭筘布、标布、三棱布、斜纹布、紫花布、飞花布、柳条布、格子布、药斑布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01 10:30
              回复
                其中,始于明代的叶榭筘布所织尤精。2020年,叶榭筘布被列入第八批上海市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叶榭筘布纺织技艺展的策展人,是出生在松江泗泾的青年画家冬野。他回忆说,母亲一代的松江女性还会用纺纱织布,但这一生活习惯近40年来几乎在松江家庭销声匿迹了。他开始真正接触松江布是在2006年。当时,冬野搜集和家乡相关的各种老物件,一开始只是为了画静物,后来觉得其中一些东西就是家乡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最值得传承的就是松江布。
                冬野(左)在展览现场接受《新民周刊》采访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01 10:31
                回复
                  2025-08-21 02:22: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冬野认识一个收破烂的外乡人老张,此人在松江待了十几年,每天摇着个铜铃铛,骑着个黑色破旧的三轮黄鱼车,穿梭于松江城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吆喝。冬野收藏的那些松江布多半都是老张贡献的。
                  如今,冬野的仓库里收藏了15000多卷松江布,来源于泗泾下塘街、秀野桥、盐仓、黑鱼弄、勾月弄、景德路、叶榭、仓桥、新浜、石湖荡等松江各地。这些松江布最年轻的也有40年的历史,最老的可能有上百年的历史。
                  2018年,冬野与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老师们的相遇,让他开始从田野调查中深度挖掘松江布的历史和纺织技法。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01 10:32
                  回复
                    与永安百货“再续前缘”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冬野租下了位于松江仓城历史风貌区的文物保护点——凯氏宅。青砖黑瓦,四方天井,木质香味,将沉静秀美的松江棉布放入其中罗列展示,于2020年4月变身为“松江布展示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01 10:34
                    回复
                      这个松江网红打卡地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观众,永安百货的一位工作人员就是其中之一,让松江布去上海市中心的南京东路展出的想法由此而生。
                      1918年开业的永安百货曾是上海首屈一指的高档百货商店。7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松江棉布源源不断地供应全国市场甚至海外市场。因此,此次将展会地点选在永安百货可谓是“再续前缘”。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1-01 10:35
                      回复
                        “展会上展出的一张泛黄的松江棉布外包装上,印有‘永安百货’字样,至少有70多个年头了,它见证了松江棉布与永安百货的合作渊源。”冬野说。
                        而此次展会的“镇馆之宝”,则是冬野刚用重金买下的乾隆书法题诗、方观承画《御题棉花图》的朱拓本。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01 10:35
                        回复
                          这是清乾隆直隶总督方观承命人编绘的一套反映棉花栽培和纺织的图谱,原名《棉花图》。乾隆三十年(1765)弘历南巡时,方观承将之进献给皇帝。乾隆为《棉花图》题诗。方观承将原本呈进,以摹本付刻,因名为《御题棉花图》。全图共16幅,依次题名为: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均有乾隆和方观承的七言诗,还有简要文字说明。图后有方观承奏摺、跋和康熙《木棉赋》。
                          在冬野看来,这套《御题棉花图》涉及的纺织图谱,就是松江布的制作工艺,十分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有叶榭筘布织造技艺的现场演示,希望以这种方式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1-01 10:37
                          回复
                            —————————
                            我大姨插队的时候,到松江张泽乡插队,当年当地农村妇女基本都会纺纱织布,我大姨当初也学了一点织布技术,但是现在基本没有人会了,因为手工织布很累的,而且后来上海人流行的确良机器织布,后来这种手工织布(我们松江人叫老布)就逐渐被淘汰了,几十年后我们年轻人现在又想念它们了,可能更多是在怀念自己的祖母和妈妈们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1-01 1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