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27,385贴子:74,564,051
  • 8回复贴,共1

地方政权实际上在地主士绅手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绝大多数官员也就带几个心腹,光杆上任,更像是朝廷派来的监督员。
地方政权实际上在地主士绅手里,负责收税的不是朝廷,而是地主士绅。
县官考核就三点,完税、治安、风评,这三点都依赖地主士绅、宗族豪强。
里甲、粮长都是地主士绅或者宗族豪强们的爪牙,县官要想完税,必须得讨好地主士绅 宗族豪强。
要想风评好、治安好,必须地主士绅 宗族豪强们的配合,要不然你的官当不下去。


IP属地:浙江1楼2025-01-01 14:23回复
    所以和珅才有和纪晓岚的那段经典对话嘛,让我想到学生时代,班主任控制好拉帮结派的学生头子就行,那些孤僻者就是用来立威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02 21:57
    收起回复
      2025-07-29 06:00: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士绅本身就是官员家族或者祖上出过官员。可以说宗族豪强背后的靠山就是官员,明朝科举盛行,官场关系错综复杂,你认为地方士绅敢跟县官过不去吗?名声坏了不怕被官场乃至科考圈子孤立?自断家族前途。
      况且宗法,族法这套就是依据孔孟读书人制定的
      说到底明朝从基层到朝廷都是读书人在管理,士绅官员一个圈子,读书人才是地方最大豪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06 18:32
      回复
        县令提供政治保护,地方豪强为县令服务,二者互相配合,不配合对大家都没好处,配合都大家都有利。
        清朝的南海县的县令,三年下来攫取50万两银子,还是贫穷的南海县,他自己觉得自己是清官。
        因为它手下的衙役们每年仅仅只是弄死了二三千人,而其它县的衙役们则每年要弄死上万人。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06 19:47
        回复
          想当地主乡绅要支持政府跟儒家,不然就是被当成普通商贾。农村愿意花钱去读书的乡绅肯定是想后代考取功名的应该是会支持外地来做官的县令的,因为乡绅自己后代要去考秀才或者武举都要去县令那考不思进取的暴发户可能不给县令面子。有些商贾不懂法律跟儒家因为有良心赚不到钱,这些后代不读书不武举的商贾都不算乡绅地主在乡下也没什么生意可做,这些商贾不想后代考取功名不需要留在户籍地早就可以润去繁华一些的城里去也不会待在落后的农村种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23 21:15
          回复
            就算最牛的魏晋南北朝都做不到这点,更别说破家县令、灭门知府的时代!乡绅?你有几个师啊?!宋之前官员都兼文武双职的,太守县令亲自砍人眼睛都不眨的!宋朝之后文官都有亲兵亲卫的,比如清朝的督抚都有一个营的直属部队,最低的一个县令也会安排一个把总协助他工作。皇权不下乡的意思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只到县一级,县下面的乡里统统归县令管,县令叫太爷、叫百里侯,掌握一县的生杀、粮赋、人事、军政等等所有权力,相当现在县肠胃全部由县令一个人担任。这样的权力说在地主士绅手里就是搞笑,相反是县令经常向下摊派,乡绅地主定期要给县令进贡。


            IP属地:湖南7楼2025-01-24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