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清图时偶然看见这段文本,唤醒了尘封已久的DNA,目前看到玩家社群中少有该方面讨论,因此本人虽才疏学浅,也来稍稍卖丑一番。
————————
此处文本论述对应着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两位哲学家: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
泰勒斯自不必多言,大名鼎鼎的「首位西方哲学家」,提出「世界的本源是水」,这与彼时城邦临海而居以及由此发展出的水滋养万物的信仰无法脱开干系。另一面,古典哲学时期,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发展并独立,人们倾向于以一体化的视角考察存在者,因此哲学家总是以指称某物来指称某物所内在包含的某性质——泰勒斯的「世界的本源是水」,实质上是言明「世界的变化而无规定」。正对应鸣潮此处文本第一段所释:「普遍地存在于世间一切事物之中,而它又能包容一切事物,代表着一种无界限」。
在第二段文本中,对应的思想来源是前文中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他不满于单单将世界的本源归类为水这种个别存在物,将老师的思想彻底化,这一本源被发展为「无定形」(ἄπειρον)。无定形在运动中分裂出冷热、干湿等对立面,从而产生万物,万物寂灭又复归于它,正如《论自然》仅存遗句所言:「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毁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冷热干湿的对立,万物的产生和复归,这两点正对应着鸣潮这篇文本中的第二段,并将这两点性质一并整合到了「水」的范畴之下,对米利都学派的思想作了总体性的诠释。
————————
——然而有趣的是,凡是具有一定人文知识储备的玩家,想必从一开始就能看出黎那汐塔对应的时空环节是教会垄断圣经解释权,资产阶级萌芽、人文思想与现世享乐主义思想抬头的文艺复兴时期。此时的基督教哲学仍承自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作为早期基督教哲学的教父哲学以神秘直观著称,虽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但仍认为古希腊哲学是不利于散播耶稣福音的小学;而后的经院哲学则在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拾遗之中产生了转变,开始以哲学、逻辑、理性论证信仰。在基督教哲学的发展阶段中,不信仰人格神的古希腊哲学包括米利都学派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在鸣潮中,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却成为了隐海修会的官方理论。
同时,在隐海修会相关文本中有一句:“胜了又要胜”,该句在圣经启示录中被用以形容天启四骑士中的瘟疫骑士——【我看见羔羊揭开七印中第一印的时候,就听见四活物中的一个活物,声音如雷,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着弓,并有冠冕赐给他。他便出来,胜了又要胜。】我们有理由猜测,黑潮在其定位上对应着现实历史中的黑死病。然而,关于黑潮/黑死病,鸣潮中的发展和现实历史又一次发生了分歧:
在现实历史中,黑死病在欧洲的肆虐虽夺走以千万计的生命,但它的无差别杀戮恰恰打破了基督教系统赖以支撑的“神选之人”的幻梦。此外,目睹大量死亡的人们也不再憧憬基督教系统的来世,对“彼岸”的憧憬被强行拉回了活生生的“此岸”。由此,黑死病恰恰创造了更有利于文艺复兴以及打破教会思想垄断的现实条件。
在鸣潮中,历史的走向却截然相反:人们因黑潮而分裂,第一任主座恰借米利都学派水本源哲学的理论主张联结和统一,并建立了隐海修会、树立思想统治。
这与现实历史既关联又分别的景象,不知是文案借以讽刺,或是试图书写“未曾设想的道路”,又或者仅仅是一次无心为之。
————————
此处文本论述对应着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两位哲学家: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
泰勒斯自不必多言,大名鼎鼎的「首位西方哲学家」,提出「世界的本源是水」,这与彼时城邦临海而居以及由此发展出的水滋养万物的信仰无法脱开干系。另一面,古典哲学时期,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发展并独立,人们倾向于以一体化的视角考察存在者,因此哲学家总是以指称某物来指称某物所内在包含的某性质——泰勒斯的「世界的本源是水」,实质上是言明「世界的变化而无规定」。正对应鸣潮此处文本第一段所释:「普遍地存在于世间一切事物之中,而它又能包容一切事物,代表着一种无界限」。
在第二段文本中,对应的思想来源是前文中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他不满于单单将世界的本源归类为水这种个别存在物,将老师的思想彻底化,这一本源被发展为「无定形」(ἄπειρον)。无定形在运动中分裂出冷热、干湿等对立面,从而产生万物,万物寂灭又复归于它,正如《论自然》仅存遗句所言:「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毁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冷热干湿的对立,万物的产生和复归,这两点正对应着鸣潮这篇文本中的第二段,并将这两点性质一并整合到了「水」的范畴之下,对米利都学派的思想作了总体性的诠释。
————————
——然而有趣的是,凡是具有一定人文知识储备的玩家,想必从一开始就能看出黎那汐塔对应的时空环节是教会垄断圣经解释权,资产阶级萌芽、人文思想与现世享乐主义思想抬头的文艺复兴时期。此时的基督教哲学仍承自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作为早期基督教哲学的教父哲学以神秘直观著称,虽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但仍认为古希腊哲学是不利于散播耶稣福音的小学;而后的经院哲学则在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拾遗之中产生了转变,开始以哲学、逻辑、理性论证信仰。在基督教哲学的发展阶段中,不信仰人格神的古希腊哲学包括米利都学派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在鸣潮中,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却成为了隐海修会的官方理论。
同时,在隐海修会相关文本中有一句:“胜了又要胜”,该句在圣经启示录中被用以形容天启四骑士中的瘟疫骑士——【我看见羔羊揭开七印中第一印的时候,就听见四活物中的一个活物,声音如雷,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着弓,并有冠冕赐给他。他便出来,胜了又要胜。】我们有理由猜测,黑潮在其定位上对应着现实历史中的黑死病。然而,关于黑潮/黑死病,鸣潮中的发展和现实历史又一次发生了分歧:
在现实历史中,黑死病在欧洲的肆虐虽夺走以千万计的生命,但它的无差别杀戮恰恰打破了基督教系统赖以支撑的“神选之人”的幻梦。此外,目睹大量死亡的人们也不再憧憬基督教系统的来世,对“彼岸”的憧憬被强行拉回了活生生的“此岸”。由此,黑死病恰恰创造了更有利于文艺复兴以及打破教会思想垄断的现实条件。
在鸣潮中,历史的走向却截然相反:人们因黑潮而分裂,第一任主座恰借米利都学派水本源哲学的理论主张联结和统一,并建立了隐海修会、树立思想统治。
这与现实历史既关联又分别的景象,不知是文案借以讽刺,或是试图书写“未曾设想的道路”,又或者仅仅是一次无心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