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强化了音羽的“羁绊”。同时,全文的深度到此也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作者只是把音羽描述成一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乐天派,那么本剧本就仅仅是一个“自闭男孩在别人的帮助下走出阴影”的故事,而如果给音羽加上这么一层“背(和谐)景”,剧本就变成了一个“情侣相互扶持共同走出阴霾”的故事,就要更加感人,更加有思想性了。最后,这里的描写,最终完善了音羽的性格,也暗示了智也和音羽的共同点:面对无法释怀的过去,两人都是在“装”,智也装淡定,音羽装开朗。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接着往下看剧本。
“如果能共同撑起一把伞,即便雨不会停,又能怎样呢?(大意)”。接下来,智也对音羽的心疼,使得他暂时忘记了自己的伤心事,转而开导音羽。而在此同时,自己的心情也不知不觉的有了转变。
在此之前的剧本中,着力描写的是音羽对智也在学习上的帮助。从这里开始,作者笔锋一转,开始以“智也对音羽的开导”为重点。而在这样的互相帮助中,两人的关系也更加的亲密了。
那么既然智也要担负起一个主动的角色,就必须先让他有所改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萎靡不振了。接下来的几天,智也开始觉醒了:
下面是两人一起看电影的情节。虽然期间两人拉了手,却不是这一部分的重点。重点是:
“我一边用眼睛盯着这些字,一边静静的思考着。
……这电影有某种东西吸引着我。
到底是什么呢……?
即使看完了电影,我也说不出来那是什么。
只不过我恍惚觉得头脑里有一种跟以前截然不同的
念头正在生成。
”
这里结合上前面对电影内容的描写,这里智也意识到了,自己不能永远沉浸于过去,要走到阳光下,走到现实中来,珍惜现在的所有,不要让悲剧重演。同时这里,音羽看到电影片尾时的目瞪口呆的表情,也将剧情再次推向高(和谐)潮,吸引读者往下看。既然说这一部分的重点转到“智也对音羽的开导”,那么,音羽的羁绊也开始逐步浮出水面了。
接下来,是另一张经典的CG,音羽在车站等智也。
智也静静的看着伫立在那里的音羽,突然有了这样的感受:
“雨仍然是下个不停。
在这样飘雨的日子,就这样等待着一个人。
蓦然间,在我的记忆深处,一种突如其来的震撼打动了我。
等待一个人……
这是对朋友的等待……
这是对儿时伙伴的等待……
但是,真正的……
”
记得吗,也是这样的一个雨天……
滚落在马路上的白伞,救护车的呼啸……
豆大的雨滴抽在身上也毫无感觉,我跪在地上,茫然的伸出手,试图紧紧抓住你逝去的体温,那熟悉的柑橘的香味……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
一个普普通通的电话,竟成了我们最后的交流。于是,哀愁成了一座坟墓,我在外头,你,在里头。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三年了啊,你,还好吗?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不知不觉跑题了,回来,继续。
然后唯笑终于出现了,智也在这一瞬间的恍惚,把唯笑当成了彩花。具体原因,前面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下面,是智也在课堂上的反省:
“身边的转校生。
就是这个女孩,改变了我一成不变的生活。
同人交往是件很开心的事。
这种开心对我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
“这种与人交往的快乐感觉已经好几年不曾有过了。
在进这个学校之前,上初中的时候。
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在初中时代,我失去了所有的快乐。
但是,这一次快乐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让我重新拥有快乐的,就是她。
”
到这里,智也已经从理智上完全走了出来,然而,理智不能完全左右感情。能不能从感情上也走出来呢?既然从理智上已经走了出来,那么“开导音羽”的任务,就自然而然的落在智也的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