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吧 关注:42,395贴子:1,721,599

【饲养记录】陕西屏顶螳(P.shaanxiensis)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几何时被冠以“尊贵”称号的屏顶螳属火爆圈内,各种价格新高层出不穷,在各位螳友惊愕之余,不少富哥狠狠贡献了gdp,可惜最后的结局不尽人意。中华屏顶螳种组,作为头顶尖尖的代表,凭借两年一代的逆天生长周期,成功劝退一大批想繁殖致富的玩家,也让很多想尝试的人望而却步。但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多的生境被破解,越来越多野虫流入市场,“尊贵”的屏顶螳“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是时间问题。如今,已有不少螳友破解了中华屏顶螳种组的一些物种的繁殖,我也尝试记录一下对这个种组里陕西屏顶螳的繁殖。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07 23:23回复
    老规矩,还是先介绍一下分类吧。目前屏顶螳属最全的也是圈内目前主流的分类修订是吴超21年发布的中国屏顶螳属分类修订一文。文中提出了种组的概念,将屏顶螳属分为4个种组,有点像亚属的意思。4个种组分别是属模屏顶种组(短屏顶)、魏氏屏顶螳种组(魏氏、尖峰、嘉致等)、角胸屏顶螳种组(角胸、蚕丛)、中华屏顶螳种组(中华、陕西、天府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7 23:35
    回复
      2025-07-30 06:51: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中,陕西屏顶螳属于中华屏顶螳种组里的一种,分布于秦岭等地,与该种组其他区分方式为生殖器和前翅较透明。文中只给出了公虫标本,讨论了生殖器以及外观差距,并未上升至分子层面。如图1,B为陕西屏顶螳成体公;如图2,E为陕西屏顶螳公的前翅。
      有一说一,这里面很多种相似程度还是非常高的,比如陕西屏顶和壮屏顶,我个人对比下来几乎没有什么差距。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07 23:40
      回复
        好,扯了一大堆分类,接下来进入正题吧。第一次与陕西屏顶螳的相遇在21年夏天,朋友7月份灯诱时灯到了两只公的赠送给我,随后我前往灯诱处寻找,但由于生境错误,并未结果。紧接着第二年也就是22年6月初,在秦岭的太平峪森林公园,第一次与朋友发现一窝刚孵化的屏顶;同年9月,同一位置得到一成体母,没错就是镇楼那一只。
        坎坷的采集之路表明屏顶螳并没有其他常见的斧螳、刀螳属那么好获得,我也不卖关子了,给吧友们分享一下屏顶螳属的一些采集方法。中部地区的中华屏顶螳种组的生境可以说是比较苛刻了,首先必需要足够高足够大的山脉,比如秦岭、大巴山、黄山、武夷山等等,在这些山脉中寻找山谷地区,山谷意味着高湿度,甚至河流,附近有丰富的飞虫资源作为屏顶螳的食物,因此,总结起来,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描述屏顶的生境——阴气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07 23:50
        回复
          在第一次得到成体公的时候我便有一个疑问,当时正直盛夏,7月中旬,为什么屏顶螳羽化的如此之快?在高海拔山区温度又低,5月份孵化,两个月成体也太离谱了吧。随着采集记录越来越多,谜底也逐渐浮出水面——陕西屏顶螳在秦岭山脉中两年一代。
          其实这种生长模式在其他物种里并不奇怪,比如一些蜘蛛甚至好几年一代,但在螳螂里,我们往往有一年一代的刻板印象,不管是春生秋死卵越冬,还是夏生夏死苗子越冬,总之国产螳螂大部分一年一代或多代。
          而陕西屏顶螳就是这个例外,他们在6月份的初夏孵化,在山谷地区的灌木里生长至9月份秦岭逐渐变冷,大概能长到5到6龄左右,在枯萎的灌木丛中越冬,第二年4月份天气回暖后重新开始生长,随着龄数增加逐渐往高处爬,最终7月份羽化成体,躲在树冠层,8月份繁殖,9到12月份在树上或爬下树产卵,卵在第二年6月重新孵化,完成一个周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4-08 00:00
          回复
            我一向本着顺应自然来繁殖,既然自然中两年一代,那我在饲养过程中也保证两年一代。22年10月份,这个野母先后产下三枚卵,卵形也是比较好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08 00:03
            回复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卵越冬了。我当时还是耐不住寂寞,在1月份就拿了一颗卵到温箱里,不过庆幸的是也正常在2月份孵化了。其余两颗卵均在23年的4月底正常孵化。由于当时处于市区低海拔,4月份温度已经赶上秦岭6月了,因此卵比野外提前孵化了一两个月,不过也还可以接受。一颗卵孵化量在20只左右,三颗卵一共孵化60只左右,筛掉一些弱苗大概四五十只。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08 00:10
              回复
                1龄基本上都能正常开食大果,除了一些弱苗。由于秦岭湿度大,我每天喷一次水,也可以看见他们经常去喝。可惜酱料杯忘记打孔了,发霉的一些盒子导致不少本能避免的折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4-08 00:14
                回复
                  2025-07-30 06:45: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很快就蜕皮了,进2只需半个月时间。2龄的性别已经非常明显了,分了一下大概比例也是一比一,没有出现公特别多的情况。随后卖的卖送的送,留下来的对虫也没多少对了。
                  2龄继续大果伺候,每次可以搞两个大果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4-08 00:18
                  回复
                    也是半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转3龄了。大部分还是继续果蝇或者蚊子,少数能换樱桃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4-08 00:22
                    收起回复
                      4龄,基本上已经可以稳定0.5樱桃或者家蝇了。p2经典装死,p3与非洲亲戚见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4-08 00:32
                      回复
                        于此同时,六月底,野外的屏顶才刚孵化不久准备转2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08 00:33
                        回复
                          为了保证和野外进度一致,我刻意放慢了速度,4龄我给的食物比较少,7月底才进5龄。p5为5龄壮和5龄陕西对比,反正我是看不出区别。p6为5龄陕西和3龄尖峰屏顶对比,p7为5龄陕西和3龄三角枯叶对比,可见中华系屏顶龄期虽然多但涨幅还是比较小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4-08 00:40
                          回复
                            终于,在9~11月份完成23年的最后一次蜕皮,进入6龄滞育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4-08 00:45
                            回复
                              2025-07-30 06:39: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23年11月到24年3月期间,基本上都是0到10度越冬,偶尔中午出个大太阳会给一点果蝇甚至家蝇作为能量补充,但基本上很少喂食。切记,越冬期间给太多吃的反而会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4-08 0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