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心法吧 关注:4,357贴子:17,468

真心想学内功的人速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此生长生之梦看来是无法实现了,但我真心希望有人可以成功,练习内功者,最低级的可以延年益寿,中则可以气灌周身,坚硬如钢,此为金刚之体,高深者,可以运气外放,收放自如,古代的剑仙就是运气铸剑,杀人于无形,相当的厉害,我没有看到过,但是依照内功的运行之理,却是真实存在的,现在的社会,兴许会有这样的高人,但是都不出世。这些看起来厉害,但是还只是最低级的,运气只是修炼最为低级的存在,对于修真者,还有聚精,凝神。气运周身,疏通一身筋脉,然后聚精回炉,炼精化气,此为调大药,等到药产神识,撞出尾闾关,上循督脉进入泥丸宫,此为采小药,最后下循任脉,返归黄庭,最终练就金丹大道。此为修真正途,可与天地齐寿,相当的了得。如果有想要交流的可在此发帖。


IP属地:安徽1楼2013-03-30 12:32回复
    当然,内功的关键是气,气运于体内,循行周身经脉。一般情况下,气只在内腑运行,循血液运行周身,但无法在肌肉筋膜之间运行,练内功者,就是以神御气,以气御力,将气运于周身各处筋膜,筋膜腾起,为我所用,力大无穷,据说南宋岳飞也是力大无穷,非天生,而是后天的修炼,他所习的就是易筋经。小成者,气运内腑,保证内腑运行顺畅,形体康健,延年益寿;中成者,气运周身,腾冲筋膜,全身坚硬如钢,此所谓金刚之体;大成者,运气离体,无所不用。而今炼气之人,能到中成就已经非常了得,你有没有看过气功表演,就是那种硬气功,可以刀枪不入,但是那些人还都是只能将气运于形体局部,想要练到周身,那可需要很大的功夫,炼成就是传说中的铁布衫,金钟罩。


    IP属地:安徽7楼2013-03-31 09:3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老实说很多事情在一开始看来是必要的,其实到最后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我刚开始的时候,找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关于经脉,关于气,关于阴阳,其实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在使用,而不自知,古人用一种相对而言比较统一的观点,在阐述这个宇宙时空,内功修炼对于一个刚刚接触的人而言,却是比较麻烦,但如果简单的来说,不过是将一种在我们形体中流动的自主能量,变的强大,然后进行控制,当然你必须深信你我的身体中是存在这样的一种能量的,如果你否定那么问题就变的很麻烦,经脉是这种能量的通道,很多人在经脉的位置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其实到最后完全没有必要,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气,气的运行和产生,这是生命的关键,也是我们修炼的关键。然后了解气运行的机理和存在的过程和阶段。


      IP属地:安徽9楼2013-03-31 20:34
      收起回复
        对于气,网上的解释有很多,相对现在的解释是有先天和后天之气,老实说我对于二者没有清楚的界定,因为的我的境界不够,但是总的而言,后天之气来自于水谷精华,就是我们吃的米饭蔬菜,经身体提炼的精华,濡养我们的身形,他们是精微的,也许像是气那样,但是他们又是是在的有形质,不过过于细微;而先天之气,根据前人的记载,在你达到炼精化气这个阶段,同时元气逆行,打通督脉三关,上入泥丸后,就会出现所谓的先天之气,他们必须通过后天气来感应,也就像共振原理一样必须有相对的感应,你才能在玄妙的虚空中得到讯息。说的有点过了,这个已经跳到了修真的范畴,我们还是说说怎么修炼传统的内功。


        IP属地:安徽10楼2013-03-31 20:45
        收起回复
          对于内功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前人其实都把所要经历的步骤,设定好了,我们练习的人要知道是什么个原理。首先是要打坐,打坐是很有难度的,一般人坚持10来分钟,就不行了,身形感到疲劳,或是精神无法集中,亦或是腿脚酸麻,总之初次打坐问题很多,也很麻烦。其次,调神,心情平静,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一点也很麻烦,什么都不想也很难,又是你让自己什么都不想其实就是在想,反而逼迫自己,所以在这个方面,我建议调整自己的心情,尽量平静,最后有一种彻底放松很舒服的感觉,然后用一种似有似无的感觉,观察自己的呼吸,也可能是心神随呼吸一起一落(具体的感觉我也无发描述),只要这样你的内在会不自觉的感到舒服,出现这样的感觉,需要经过长久的锻炼,同时长久的保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呼吸越来越缓,越来越慢,同时呼吸的节奏和丹田中的一股热流的频率是相对的,这就是气感。到达此步证明你已经初步感知了气的存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相信你会爱上这种状态,因为你会感到自己很充实,你的身体很有力量的感觉,身体从来没有这么的充实


          IP属地:安徽11楼2013-03-31 21:05
          收起回复
            我想说目前的社会状态,大家想要修炼内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大家的心态很不好,一个真正内功可以练到的大成的人,是需要付出的,当然这些付出是值得的,不是你嘴上说说就行的,更多时候是要有实际行动的,同时也不是随便两三下就可以成功的,你要做的除了严于律己,更要收心养性,真正的状态是,你可以随时感受自己内在的生理状况,以及气的运行情况,而不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平心静气。想象我们在这个社会所面临的压力,就可以想象这种状态是多么的难得,所以不要老想着什么高深的东西,你只要能练出气感,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成就非凡,大家还是务实点好,把握好眼前吧,真心祝大家都能成功


            IP属地:安徽18楼2013-04-07 23:59
            收起回复
              我不是大师,只不过误打误撞,碰巧对这方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研究的结果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是博大精深,而且我极为赞同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就是道文化”,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虽然近一百年的变迁,人们已经开始淡忘这些,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和方法,都与这些密不可分。一个“道”字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上面的那些都是我自己经过尝试后,得到的一些小窍门和方法,我还是那句话,想要回报就必须付出,练习气功很多时候,其实不是一项运动,而是可以上升的哲学范畴的一项活动,只有你对自己,对周围,对自然,对宇宙有了一个理性的了解,你才能真正懂得道家修炼的终极意义和目标,同时在你修炼过程,你看不明白,琢磨不透的东西,才会迎刃而解。
              我不过是个失败者,在我的身上,很多的都是误解,宇宙、自然界才是真正的灵感之源,也是我们修炼的动力所在。方向是对的,但是千万不要附加上一些什么东西,那样最终功亏一篑。


              IP属地:安徽19楼2013-04-21 18:42
              收起回复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生灵与宇宙自然关系息息相关。古代道家高人认为人是宇宙和自然之中最灵之物,故人身自成一小宇宙,人中有中宫黄庭,藏气之所,亦为我们炼丹之所,此处为人身中丹田;两眼之中眉心之处,往内一寸三分之处是为泥丸宫,为藏神之所,亦名上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脐前肾后,前七后三之处,为藏精之所,亦名下丹田。人常说精神精神,其实自己都不不明白那是什么,在道家认为,精为阴,神为阳,精与神合一,则产生气,阴阳和合,化成氤氲之气,化育万物,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我们宇宙没有之前的本源之物,然后“一”为混沌,混沌之中一点动机,产生阴阳二气,其中,阳气轻,聚为天,阴气重,聚为地。天中又有较重之气下流,地中又有较轻之气上升,二气在天地之间交流感应,和合为一,氤氤氲氲,即名为元气,先天之元气。而此元气即是生命之所在,天地间万事万物就是因为此气而造化生育


                IP属地:安徽20楼2013-04-23 09:2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元气,产生于天地之间,流行于天地之间。很多人说不知道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我们可以类比,想象看在我们的自然界中,天地之间,大气流动,万物存在于天下地上,存养在这股天地元气之中。这里还有个类比关于精气神原理的类比,太阳为阳之精,照射大地,海水蒸腾,化为气,气机运行从大海上空,搬运到陆地上空,最后降下雨水,浇灌万物,化生万物,万物蓬勃生长。正如神火照精水,化为元气,流行在形体之中,按照形体之中经脉线路流行,五运六行,气行周身,滋养一身之筋骨皮肉形骸。


                  IP属地:安徽21楼2013-04-23 10:42
                  收起回复
                    到这里,我还想说的是,道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流传文化的一部分,大家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还是要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改革开放的30年间,西方掠夺式的贪婪和拜金思想对我们这个社会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大家固有的道德思想在流失,取而代之的是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反而丧失了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判断,就算你腰缠万贯,名车宝马,后宫佳丽,可是到头来你真正获得的又是什么,最后我想只是空虚,因为对于自身你什么也没有做,你只是在追逐,在欲望的驱使中追逐,一个欲望接着一个欲望的追逐,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到头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造物主创造这个世界,天上地下万物,不要孤立的想到人这个群体,自然界大得很,大家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之下,互利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努力让自己心平静吧,大起大落都脱离了天地之间的中正之道,只有自己心平静,你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看到的、想到的才是最正确的


                    IP属地:安徽22楼2013-04-23 11:14
                    收起回复
                      “衡量一个文明的等级标准,就是其运用能量的手段及效率”。
                      气功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瑰宝,如果你注意发现,基本上历史上所有有名之人,都可以和气功挂上钩(曹操、文天祥、岳飞、孟子、诸葛亮)。当然气功的起源是来源于道的修炼。如果说道是一种文明,那么她一定是地球上一种遗失的文明,它存在于久远的地球时代,相比较地球上的前五次文明,他可能还在遥远的古代,他们达到了我们我们无法想像的文明程度,他们通过对自身的锻炼,摆脱对外物的依赖,以自身为用,吸收宇宙中的生命能量(元气),达到自身的与天地同寿的境界,合理的运用能量,来壮大自身,因为是依赖自己的本体,反而不再需要外在的协助和外在的依赖,无欲无求,追求自身最宏伟的存在,最终勘破宇宙时空的界限,进入另外一个空间。所以说,有些人总觉的道家的东西很玄,是封建迷信,因此对于气功抱有怀疑的态度,这本身就很可笑,一种已经高级到通过自身就可以超脱宇宙时空的文明,屹立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用我们狭隘的眼光,来判断她,最后得出一个可笑的结论:牛鬼蛇身、封建迷信。这本身就是我们的悲哀。这个世界远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IP属地:安徽24楼2013-04-27 20:30
                      收起回复
                        此篇为武当太极内功法,不知道你看明白没有,其实通篇就讲了两个字,“玄关”,只要找到这个“玄关”,以后基本上所有的修炼过程都在这个玄关处进行。当然呼吸的配合是相当的重要的,四个字“神呼气吸”。


                        IP属地:安徽29楼2013-04-30 21:35
                        回复
                          其实,很少人知道“玄关”一窍在何处,一直是修真界的不传之秘,一般都由师父直接口授于弟子,也因此道家修炼中有一条非常关键的要求,一定要寻师,否则一切犹如镜花水月,捅不破的一张纸,难终难解。此玄关处乃真人呼吸(真息)之处,此处本无呼吸,但因是阴阳交感、神炁交接融合之处,故尔真炁氤氲,自动开合,旋转不已,有呼吸之感,这就是内呼吸了。真息中有进火退符、温养沐浴之候,文火武火之别,能把天地之造化,乾坤之阖辟,融汇于一息之中,运用于一刻之内,攒簇于一窍之处。玄关一窍,为历来的修真之地。此中包罗乾坤,运行日月,乃化阴精,交坎离,产真种,立炉鼎,转橐龠,建斗柄之处,为大小阖辟之连接枢纽,由神炁交合而成。


                          IP属地:安徽30楼2013-04-30 22:35
                          收起回复
                            何为气,气者,水火交融,氤氲而成。中正平衡,方为气尔。天地之间存在一股大道,其实很简单,我们只是习惯而忽略,那就是平衡,这是这个宇宙间最为广大的道理。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平衡的,有高和低,有大和小,有快和慢,有上和下,宇宙间存在一种既定的平衡,你要打破平衡,就势必会一起另一种状态来中和,最后还是平衡。因此元气的存在正是平衡的最好证明,宇宙之间只有平衡才能长久。
                            如果你用一根绳子拴着一个球,那么这个球会垂直地向下,这时他与地球给他的引力是平衡的,如果改变他的位置,那么你需要施加一个力道,而力道的存在与球和地球之间又保持了一种平衡,因此我们就是在平衡中存在,我们这个世间最为广大的道,就是平衡,他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却被我们习惯而忽视,这就是宇宙间最广大的道理。
                            道就是平衡,而气就是代表平衡的能量,生命就是一种平衡而产生的,因此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一饮一啄,皆是因果,有因有果,非人力可为,无因必无果。


                            IP属地:安徽34楼2013-05-07 21:06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与其碌碌无为,不如做个神棍,失败的生活


                              IP属地:安徽36楼2013-05-13 14: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