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2日漏签0天
四川大学吧 关注:734,740贴子:19,026,35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 1215回复贴,共81页
  • ,跳到 页  
<<返回四川大学吧
>0< 加载中...

回复:川大著名校友---1950年以后的【非完整版】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詹石窗 

詹石窗,哲学博士, 1954年9月生,中国厦门市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1983-1986年于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1994-1996年于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中心专家委员等职。
▓詹石窗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科技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自1986年以来,詹石窗教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等多门本科生基础课、主干课的主讲任务,主编基础课教材《新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书店出版社),《道教文化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詹石窗教授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富有逻辑性,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此外,詹石窗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也付出很多心血,先后招收硕士生10多名,其生员既有中国大陆、港台,也有来自海外。目前詹石窗教授指导博士生10多名。詹石窗教授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专题研究》、《中国哲学经典研读》《易学与道家文化研究》等课程。
▓詹石窗曾经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教史》的编写工作,作为第一副主编具体组织开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教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教文学史》、《道教符号学》,承担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道教生态思想研究》、国家出版总署重大出版选题《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整合研究》(与陈支平共同主编)等。出版专著《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道教文学史》、《南宋金元的道教文学研究》、《道教与女性》、《道教与戏剧》、《道教术数与文艺》、《道教风水学》等18部,主编《道教文化新典》(80万字)、《身国共治》等。组织系列专题研究,出版《道韵》辑刊,至今已出版12辑(近200万字);主编《道学研究》专刊,已出版6期。在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世界宗教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道教艺术的符号象征》、《道教科技哲学与现代化》等论文140多篇,在国家一级(权威)刊物发表的有20多篇。共计1000多万字。
▓詹石窗学术研究的特点是:第一,注重边缘学科的开拓。他以道教与文学、传统经学与道家,哲学与文化等边缘问题的开拓为突破口,故能具有创新。第二,注重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例如符号学研究法、文化哲学研究法都是作者注重的方法。
詹石窗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反响良好。《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五”科研规划汇编》的哲学类《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十五”规划》中指出:詹石窗关于“易学”与道教文化研究的成果“达到了海内外最高水平”。此外,有10多家报刊杂志也对詹石窗的著作进行介绍,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成果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
▓由于辛勤耕耘,努力工作,詹石窗教授获得许多荣誉称号或奖励。1991年,被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十佳之一)。2005年被聘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他作为主要撰稿人完成的《中国道教史》多卷本曾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著作《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道教文学史》、《道教艺术的符号象征》及主编的《道教文化新典》曾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执行主编的《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界最高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社政司所编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五科研规划汇编》指出詹石窗在易学与道教文化相关研究领域“达到了海内外最高水平”。|


  • 211.92.62.*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赵青 Qing Zhao, UC Davis 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助理教授 (四川大学学士,复旦硕士,Cornell博士)


2025-08-02 00:14: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1.92.62.*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刘溶沧

刘溶沧,1942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1978年之前在浙江省从事企业财务和计划管理工作。1978年9月考入并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实经济系,获得经济学学位。1981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已出版《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资金使用效益研究》、《投资体制改革探索》、《调控与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等个人专著,以及《财政学论纲》、《财政政策论纲》等重要合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500余篇。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级、院级重大课题研究。论著和文章曾多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对策研究成果奖,国家“五个”工程(经济学)奖和其他省部级以卜的多种奖励。1996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 211.92.62.*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熊猫之父”张和民 
 
 张和民1983年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毕业,当时正是箭竹开花大熊猫断粮的时候。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大熊猫受灾最严重的卧龙工作。当初,中外专家在卧龙的大熊猫野外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圈养大熊猫种群不能自我维持,只能从野外捕捉大熊猫来满足科研需要。“面对长期无法攻克的难题和压力,外国专家都纷纷撤离和转移研究方向。”张和民回忆说,当时中外合作建立的卧龙研究中心已经没有外国专家愿意留下来。和他一起先后分配到卧龙的100多名大中专学生,大多数也相继离开……


  • 发言量才是王道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 回忆过去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王小勤 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特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王小勤博士,1957年生,1984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系本科。1986 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学位。1992 至1995 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生理系Keck 神经科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并获得 Kleberg 博士后奖学金。1995 年至今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神经科学系任教,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王小勤博士在听觉神经系统的编码机理研究中做出过若干重大的发现。因他对“听觉神经生物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开创了在语音通讯生理机制研究中的实验和计算方法”,于1999 年获“ 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王小勤博士曾多次应邀在包括英国皇家学会 (The Royal Society, U.K.) 和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所组织的专题报告会在内的重大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并在 Science, Nature 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章。曾担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等若干机构的科研基金评审委员并为 Science, Nature, Nature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Cerebral Cortex,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Hearing Research, IEEE,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等多种杂志审稿。 


代表性研究论文 

Wang, X., T. Lu, R.K. Snider and L. Liang. Sustained firing in auditory cortex evoked by preferred stimuli. Nature 435: 341-346 (2005). 
Barbour, D. L. and X. Wang. Contrast tuning in auditory cortex. Science 299:1073-1075 (2003). 
Lu, T., L. Liang and X. Wang. Temporal and rate representations of time-varying signals in the auditory cortex of awake primates. Nature Neuroscience, 4:1131-1138, (2001). 

Wang, X. On cortical coding of vocal communication sounds in primat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7:11843-11849 (2000). 
Tallal, P., S. L. Miller, G. Bedi, G. Byma, X. Wang, S. S. Nagarajan, C. Schreiner, W. M. Jenkins and M. M. Merzenich. Language Comprehension in Language-Learning Impaired Children Improved with Acoustically Modified Speech. Science 271:81-84 (1996). 
Wang, X., M.M. Merzenich, K. Sameshima and W.M. Jenkins. Remodeling of hand representation in adult cortex determined by timing of tactile stimulation. Nature 378: 71-75 (1995). 
 

联系方式 

Address: Laboratory of Auditory Neurophysiology,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720 Rutland Avenue, Ross 419, Baltimore, MD 21205, U.S.A. 

 TEL: (410)-614-4547 

 E-mail: xwang@bme.jhu.edu 

 Web: www.bme.jhu.edu/~xwang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李其康

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

李其康 高级研究员 麻省理工学院等离子科学与聚变中心 高能量密度物理与惯性聚变研究部 副主


  • 211.92.62.*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李其康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
高级研究员 麻省理工学院等离子科学与聚变中心 高能量密度物理与惯性聚变研究部 副主


2025-08-02 00:08: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1.92.62.*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美国史研究和世界近代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刘祚昌

刘祚昌教授,辽宁辽阳人,1921年生。早年就学于西南联大历史系,毕业于四川大学。曾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离休前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晚年随女儿旅居美国。 
刘祚昌教授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是中国美国史研究和世界近代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成就卓著,著作等身,德高望重。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等。 
刘先生的重要著作有《美国内战史》(人民出版社版)、《杰斐逊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等,其中最能代表其学术个性与成就的是其晚年用二十多年心血写成的131万字的两卷本《杰斐逊全传》(齐鲁书社)。刘先生曾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两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世界通史(近代卷)》(两卷本,人民出版社版)等,译有两卷本《杰斐逊集》(三联书店版)等。此外,刘先生在英国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等领域也有很深的学术造诣。


  • 211.92.62.*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蒋晓泉博士,现任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美国卡内基Ⅰ类大学)金融系副教授,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曾任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金融学副教授。蒋博士,198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机械工程系,1990年取得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此后于美国先后取得北方州立大学(Northern State University)商科硕士学位,和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axas A&M University)金融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休斯顿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

蒋晓泉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实证金融、投资、资产定价与评估、公司金融、衍生品和固定收益类证券,收益和风险等领域。

蒋晓泉博士学术功底深厚,出国之前,曾在《经济研究》等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国之后,师从著名金融学家Bong Soo Lee教授,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有数篇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Busines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Financial Management》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蒋博士是美国金融协会、美国金融管理协会等组织的专家组成员。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夏雨人,四川省新都县人,1918年11月生,四川大学毕业,美国夏威夷大学科学硕士,曾任研究所所长及大学教授多年,是中国台湾一位杰出的自然科学专家。作者潜心十多年,研读上百部历史典籍写就了这部中国版的《人类的故事》。此书为一首足以激发每个中国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精神赞歌。本书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钱穆的《中国历史精神》、余英时的《史学与传统》并列被推荐给台湾大学中学生必读的历史名著。中国台湾著名历史学家罗晓治说:“夏雨人的《中国人的故事》和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将枯燥无味的历史故事化、趣味化的典范之作。作者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将五千年来中国的文化成果分别由历史、语文、政治、军事、天文历史、音乐、体育、物理化学、光学、力学、植物学、农业、建筑等单元来叙述,使我们知道祖先们是如何胼手胝足,以建立我们美丽的家园。本书主要目的即希望今天的年轻人在了解我们过去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后,能恢复民族自信心,踏着先贤的足迹,继续努力,再造光荣的历史,为下一代谋更大的幸福。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刘文 33岁,博士,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2000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系进行合作研究。2000-2001年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系继续博士后研究,2001-2003年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药学院任研究助理。 2003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受聘于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复杂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新型酶反应的生物化学研究。部分工作发表于Science (2002, 297, 1170; 第一作者)、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3, 100, 11959;第一作者)等,受到了积极的评价,其中烯二炔核心结构生物合成机制的探索被列为2002年度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之一(C & E News, 2002, 80, 50)。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刘文,杰青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屡获国际大奖的记录片牛人陈为军
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


2025-08-02 00:02: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朱庆之ZHU Qingzhi,男,1956年11月生,中国江苏宜兴人
工作单位及职位:
中国北京大学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执行主任,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教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国家文科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古代汉语研究室主任
专业兼职: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中国训诂学会理事,
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语言组组长;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四川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 

汉语史,佛教汉语,中印文化交流史 

学历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
1983年8月至1986年6月,武汉华中师大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历史文献学专业,历史学硕士
1987年8月至1990年6月,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文学博士
1992年6月-93年5月,印度德里大学(Delhi University)梵文系、佛教学系访问学者
1994年1月-1995年5月,美国CSCC(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研究基金,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亚洲与中东学系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2年1月-1988年12月,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所助教、讲师
1990年6月-1992年6月: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讲师
1992年6月-1994年9月: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副教授
1993年1月-5月:印度尼赫鲁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
1994年10月-1995年4月,美国费城Swarthmore College 兼任讲师
1994年10月-1998年9月,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教授
1995年-1998年,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所长
1997年1月-5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与中东学系访问教授
1998年9月-至今,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汉语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2000年6月-8月,挪威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亚洲学系客座教授
1999年10月-2002年3月,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
2002年3月-2003年2月,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语科外籍教授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1) 古代汉语
2) 汉语词汇史
3) 佛典语言研究
4) 冥祥记研究
5) 世说新语研究
6) 祖堂集研究
7) 中印文化交流史

研究生培养
1) 1993年-1996年,四川大学汉语史专业硕士生2名
2) 1997年-2000年,四川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生3名
3) 1999年-现在,北京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生4名,博士后1名

主要专业出版物
2002年
梵汉《法华经》中的“偈”“颂”和“偈颂”,《华林》第2卷,中华书局
王梵志诗“八难”“八字”考,《中国禅学》第1卷,中华书局
“泥日”“泥曰”与“泥洹”,《纪念王力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汉语外来词研究杂谈,韩国中国学研究会编《中国学研究》第22辑,中国学研究会
汉译佛经与佛教混合汉语,《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第4辑,韩国敦煌学会,2002年5月

2001年
王梵志诗“脆风坏”考,《中国语文》第6期,商务印书馆
佛教混合汉语初论,《语言学论丛》24辑,商务印书馆。获2002年度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0年
佛经翻译中的仿译及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
从梵汉《法华经》看“偈”“颂”的所指,《汉语史研究集刊》第3辑,巴蜀书社

1999年
佛典与汉语音韵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集,巴蜀书社
训诂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与雷汉卿合作),《古汉语研究》第1期,长沙

1998年
佛教汉语的“时”和“时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集,巴蜀书社
汉语历史语言学研究的新方法(罗杰瑞、柯蔚南作,朱庆之译),《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集,巴蜀书社

1997年
中印早期文化交流的五个语言学证据,《学术集林》第11辑,上海远东出版社
敦煌变文中的“助”与“助喜”,《中国语文》第3期,北京
敦煌变文诗体文“换言”现象及其来源,《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 1215回复贴,共81页
  • ,跳到 页  
<<返回四川大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