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敏吧 关注:2贴子:1,098
  • 9回复贴,共1

为了将来的娃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个坑爹……这个帖子,不知道会不会用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06 15:32回复
    将来孩子的名字不用费心想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2-06 15:35
    回复
      将来要告诉孩子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06 15:49
      回复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很奇怪了,妈妈对你这么好,牺牲自己的利益,自己饿着肚子,你为什么什么还要离家出走自杀呢?
        这太奇怪太不可思议了。可能很多媒体就要开始批评责骂这个女儿了,说她不孝,被宠坏了,放溺爱坏了。
        别急,这个故事还没说全呢。
        妈妈很爱自己的女儿,于是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食物推倒女儿面前,让女儿吃。但是女儿已经很饱了,吃不下一丁点东西了,女儿说自己吃不下了。
        妈妈大怒,说你怎么这么没良心呢,妈妈自己饿着肚子,辛辛苦苦省下来的食物,你怎么能拒绝呢?
        妈妈这么爱你,你现在还小,怎么就不能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呢?
        迫于这份“爱”,女儿只好忍着腹痛把食物吃完了。
        过了一年。
        女儿推翻桌子,离家出走自杀了。
        很多中国的父母和老师都喜欢无视中间这一段,无视女儿的真实感受。媒体报道出来的,也多是第一段。
        然后就开始歌颂伟大的母爱了,伟大的利他精神了。与之做对比的是女儿的自私、不孝,完全不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妈妈的爱。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3-12 00:25
        回复
          他们为什么这样,难道是天生的?下面分析妈妈为什么会有这种举动:投射机制。
          完全的付出就是最大的自私。
          可能听到这句话的朋友会有点晕,但数据一再表明,忽略他人的真实感受,用爱的名义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付出,最终的结果是逼得亲人他而去。
          这种爱一点都不伟大,相反,这是最大的自私,想把亲人变成自己的木偶。
          现在我们站在妈妈的角度,妈妈那个时代物质极其匮乏,她可能天天挨饿受冻,于是她的内心就产生了一个挨饿的小女孩,她可能会在心中发誓,以后有能力了,绝不会让自己的后代受这种苦。
          于是在产生挨饿的小女孩的时候同时产生了一个天天都能吃饱的、快快乐乐的理想小女孩。
          就是真实我和理想我。
          长大之后,物质生活好转了,妈妈这个挨饿的小女孩就被压到潜意识领域了,有了女儿之后,妈妈很自然地就把这个挨饿的小女孩投射到女儿的身上,不管女儿到底愿不愿意接受。
          而妈妈干的事也很简单,就是让挨饿的小女孩变成理想的小女孩。
          所以当我们死命对一个人付出时,你说,是因为我太爱这个人了,其实不是的,是因为你太想把真实我变成理想我了。
          这里你就会问了,想把真实我变成理想我为什么要投射到他人身上呢?自己改变不就得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3-12 00:27
          回复
            问的好,这是因为这些人失去了自我,通常这些人还有个通病就是养成了外部评价系统,极其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这位妈妈,牺牲自己的利益,多伟大啊,自己饿着把食物给儿女,周围朋友亲戚不了解她的人,可能都要竖起大拇指了,她沉浸在这种快乐中。丝毫不在意,她这么做,让女儿陷入了不孝的境地中。
            很多那些陪读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把房子卖了,工作辞了。到孩子读书的那个城市,打份零工,租间小房子,所有家务都自己包了。
            孩子什么都不用做,这是因为这些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了吗?不是的。
            是她们太害怕投射在孩子身上的真实我偏离轨道,无法变成理想我。
            如果孩子按照他们设定好的轨道运行,他们会非常温柔,对孩子非常好,好的不得了。
            一旦孩子表现出一点反抗,一点点独立意识,一点点想走自己的路。那么你就等着火山爆发亦或者是祥林嫂般的我的命好苦啊。。。
            这是伪爱,不是真爱。
            很有趣的一点是,潜意识定律还有一条付出越多,喜爱越甚。爱的是谁,是孩子本身吗?
            不是。
            是投射在孩子身上那个真实我和理想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3-12 00:28
            回复
              也可以说出是,我们爱一个人,是爱在他身上的付出。
              我们把那个真实我投射到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然后我们尽一切努力,让自己心中的真实我变成理想我。
              如果孩子表现的和你心中的理想我很接近,很像。你就感到无比快乐,无比满足,爱死了这个小孩子,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呵呵,如果不是,那就惨了,通常的家长会用2种方法来控制这个小孩子。
              A 一种是牺牲自己式的付出,把自己扮演成一个牺牲者、受害者。
              B 另外一种是不停地否认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拿他跟其他小孩子比,打击他、否认他、讥讽他,不停地给他泼冷水。
              这些是因为太爱他了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3-12 00:28
              回复
                所以,当很多家长留言中问涵涵妈:
                涵涵妈,我现在在一个小地方有自己的事业,生活很幸福,但是看到您说的,为了孩子的视野我想搬到大城市去,即使我会失去很多...
                涵涵妈,我家孩子在上一所很昂贵的国际小学,但是今年家里经济出了一点问题,如果继续上这所学校,会非常吃力,我应该继续吗?
                涵涵妈,我被老公家暴很多年了,为了孩子我一直没有离,但孩子偏偏不知道感激,我应该怎么办?
                我的回答总是:别演琼瑶苦情戏, 孩子一点不会因为你的牺牲而得益,反而可能因为你的强迫性施爱,变成一个关系受虐狂(Relationship Masochist)。
                找到亲子之爱当中最舒适的那个平衡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3-12 00:2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3-12 00:5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3-12 0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