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洋子吧 关注:33贴子:318

最近在书店找到的关于小川洋子早期作品论文一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几天去先锋书店,无意间看到一本名为《现当代日本文学女性作家研究》的书。楼主在书中找到了一篇关于小川洋子早期作品的论文,现在分享给大家。
由于时间问题,楼主是拍摄文章后纯手打,本文将标注作者及所在书名,仅供文学爱好者参考借鉴学习,不用于任何商业作用。
侵删。


1楼2016-06-21 22:45回复
    描摹现代女性病态的心理感觉
    ——解读小川洋子的《完美的病房》
    南京大学/沈琳
    小川洋子是日本现代文坛一个多产的女性作家。她1962年3月30日出生于冈山县冈山市一个教会信徒的家庭里,自少女时代就喜爱阅读世界文学作品,1984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后,她在仓敷市川崎医科大学的秘书室就职,1986年结婚后退职专心做家庭主妇的同事埋头从事文学创作。1988年因小说《凤蝶粉碎的时刻》荣获第七届海燕新人文学奖而崭露头角。之后,她接连发表的三部作品《完美的病房》(1989.3)、《大蕴谷游泳场》①(1989.12)、《不凉的红茶》(1990.5),连续成为芥川奖候补作品。1990年她发表在《文艺春秋》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妊娠日历》终于获得了第104届芥川奖,从此登上了日本文坛的宝座。


    3楼2016-06-22 08:56
    回复

      《妊娠日历》作为日本战后二十多岁的女性首次荣获芥川奖的作品非常受人关注,同时又因作者是一个家庭主妇而成为当时引论的话题。自此之后,小川洋子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发表她的文学作品,成为日本现代文坛上最为活跃的女性作家之一。2004年,由新潮社于2003年出版发行的《博士喜爱的算式》被列入畅销书,并荣获第55届读卖文学奖和第1届书店图书大奖,并被拍成电影。2005年由讲坛社出版的小说《婆罗门的埋葬》获得了第32届泉镜花文学奖。2006年由中央公论新社推出的新社《米娜的行进》一举斩获第42届谷崎润一郎文学奖。自2007年7月起,她开始作为芥川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每年两次的评选活动,2012年起又兼任太宰治奖和读卖文学奖的评选委员。


      4楼2016-06-22 09:05
      回复
        小川洋子的早期风格比较一致,《妊娠日历》获得芥川奖之后,一些文学评论家如丸谷才一(1925—2012)、吉行淳之介(1924—1994)等在《芥川奖选评》①一文中对她的早期作品做了如下的评价。他们认为她的“文笔和感觉都很好,能够准确恰当地把事物传达给读者”(丸谷才一语)②,是“透明而敏锐的文体”(吉行淳之介语)③等等。她的早期作品纤细而敏锐的文体获得高度好评的同时,小说内容的含糊、不明确性却也成了评委们的批评对象。例如黑井千次(1932—)就明确指出小川洋子的“小说内容含糊,有不明确的地方” ④,丸谷才一对该作品的结尾部分“很不明白”等等。


        6楼2016-06-22 09:20
        回复

          总之,有些批评者认为她的早期作品围绕主人公“我”的意识展开,却干扰了读者对小说末尾的理解。可以说,现代日本文学评论界对小川洋子早期作品的看法是有一点争议的。本文将选取小川洋子的早期代表作《完美的病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解析和阐释,解读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进而揭示小川洋子早期作品的特色,对她早期作品的创作风格提出自己的看法。


          7楼2016-06-22 09:25
          回复
            【暂,由于现实中期末临近,接下来的文章会尽快敲完上传。】


            15楼2016-06-22 10:06
            收起回复
              “我”与弟弟两个人在病房单独相处的时光是一种非日常的生活世界,它使“我”感觉到有一种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的安宁。“时光就仿佛停止了似的悄然流失”,“远离生活的污垢、没有任何人打扰”的时光,对于希望封闭于这一世界的“我”来说,从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我”切身地感受到:
              【在病房里。我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浸泡在洗儿汤里一般,能够安心。身体内部的各个角落都变得洁净而透明。】
              为什么“我”会变得如此喜爱病房呢?小川洋子在小说中向读者给出的是这样一个答案:
              【因为那里没有生活。病房里没有剩饭,没有油斑污垢,没有吸满灰尘的窗帘。当然更没有腐烂的黄瓜、发霉的橘子。】


              19楼2016-06-22 11:28
              回复
                在医院里,经保洁员每天一次打扫过的病房非常洁净,“无论经过多少时日这个病房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吧,床单、炉灶、桌面仍旧会非常洁净吧,不会变性,不会退化,不会腐败,这使我感到非常安心。”在“所有的一切都保持得非常洁净”的病房里,与得了病(根据小说的描写像是白血病)而变得像“玻璃工艺品”似的弟弟静静面对面的时候,“我”感到这种没有日常生活的世界是非常“完美”的。在作者的笔下,这是一个远离了现实纷杂生活、无菌、洁净、完美的世界。这就是小说的篇名“完美的病房”的含义。换言之,篇名“完美的病房”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无菌、安静、远离日常生活的纯净世界。


                20楼2016-06-22 11:35
                回复
                  与此相对,“我”与丈夫的日常家庭生活只不过是“吃饭、睡觉、扔垃圾”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的无聊生活罢了。“我”对这种简单重复的日常生活是极其厌恶的,这主要是通过“我”对维持肉体生存的必然行为——“吃饭”的一连串怪诞的观察以及略显变态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的。


                  21楼2016-06-22 11:38
                  回复

                    凌晨三点钟,丈夫从外面回到家以后,“我”坐在他的对面,观察着饥肠辘辘、正在咀嚼炖牛肉的丈夫的模样。从他“身体内部传来”、因咀嚼而发出的“肉体的声音”,唤起了“我”的记忆——实习时曾看到的“摘除卵巢”(“因患巧克力囊肿”)的手术。眼前丈夫的样子使“我”联想起“从手术刀下溢出”“令人作呕的”“血液腐败的颜色”,“我用和那时一样的目光看着他”,“当他的嘴唇稍稍张开的时候,我感到他的舌头已经染成了腐败的血液颜色”,凝望着食欲旺盛的丈夫那不停蠕动的嘴唇,“我想吃饭这件事怎么那么的不美呢,在人的行为中,吃饭是人最无意识的生理欲望,菜肴总是和肮脏的洗碗池联系在一起”。在小川洋子的笔下,日常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的肮脏、凌乱、乏味、作呕、循环往复。


                    22楼2016-06-23 17:10
                    回复
                      三、描摹现代女性病态的心理感觉
                      作品中“我”和弟弟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当意识到再也不可能回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弟弟悲叹地说:“我的人生中很多事情都不值就要死去,结婚什么的对我来说是绝对不可能有的经历了,时间太短啦。”“我快要死了,性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听了弟弟这番话语,“我”却是这样回答他的:
                      【性并不是什么必须去做的事,它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不断重复的一部分。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普通的事啊。在活着的时候做没做这件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25楼2016-06-24 10:29
                      回复
                        在“我”看来,吃、睡、排泄、性等等人类所具有的动物本能都是很不美的,“我”情不自禁地想:“如果能这样静悄悄地像无机物那样洁净地生存下去该多好啊!什么都不变化,什么都不腐败,没有任何变性,如果能永远这样和弟弟在一起该多还啊”总之,“我”对弟弟所描绘的“生”是“生活”的循环往复,“生活”在“我”的眼中只不过是吃饭、睡觉、排泄、性、繁衍这一系列作为“生物”的人的本能活动;而“我”对人的这种作为“生物”的“生”的一面是排斥的,甚至是厌恶的。


                        26楼2016-06-24 10:29
                        回复
                          近代产业革命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文明,比如:抽水马桶的使用。垃圾的清理、完善的下水道系统等等,它使现代人追求洁净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而现代工业的高度发达,又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精细,给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时甚至可以说现代人生活在一个“人工”的世界,在生活中常常与机器以及电脑等各种电器为伍,总之,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无机化、无菌化,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人也越来越远离支撑自己的土地,出现了人与维持其生存的世界逐渐分离的倾向。对生活洁净化的极端追求就有可能产生“洁癖”的极端心理。作者在描写现代人洁癖心理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心中的无奈。虽然在生活中或许可以找到极其洁净的空间(比如:作品中“完美”的病房),但作为动物而存在的人体自身却无法做到真正的洁净化、无机化。人的吃饭、睡觉、排泄、生殖等一系列“生”的活动都是与这种洁净化的追求相背离的。有机地身体是会变化、会消失的“我”对身体的这种“有机性”已经不能容忍了,希望身体变成像“玻璃工艺品”似的“无机物”。然而,停止一切“生”的活动以后,人就会像弟弟那样走向“死”的世界,这是“我”无法解决的矛盾,也是“我”感到十分痛苦的根源。


                          30楼2016-06-27 14:59
                          回复
                            笔者认为《完美的病房》这部作品把现代文明完全形象化了,它通过纤细、敏锐、栩栩如生的语言展现了现代女性病态的心理感觉。但是,作者本人并没有通过作品去分析产生这种病态心理的社会根源。从这一点来看,《完美的病房》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法,体现出现代小说的特点,它并不着力于言说一个精彩的故事,也不去深究现代人产生病态心理的根源,而是用敏锐的几乎透明的语言去描摹现代文明,并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现代女性纤细而病态的心理世界。


                            31楼2016-06-27 15:27
                            回复
                              总之,对于“我”来说,S医师是一个抽象的,虚幻的影像的存在。他没有明确的性格特征和实际标签。换言之,他是一个可根据“我”的喜好、在空想世界中能够变样的存在。他的存在给人一种真实感的缺乏。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反而映衬出“我”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贫乏和封闭。


                              33楼2016-06-27 15: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