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煎饼,传统特色面食。源于山东南部和西南部的临沂、泰安、菏泽、枣庄、济宁等地区,属鲁菜系。有诸葛亮或孟姜女发明多种传说。山东煎饼非常薄,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制成,卷上大葱,蔬菜肉类或山珍海味,可以吃得津津有味。煎饼的起源最早能追溯到东晋时期。从历史发展到现在煎饼也主要分为以沂蒙山煎饼和泰山附近煎饼两种叫法为主。
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由于“鏊子”的出现,我们可以确知,最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存在,那时的“煎饼”和现代的“煎饼”指称的是同一个事物。
清代蒲松龄《煎饼赋》:“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若易之以莜屑,则如秋练之辉腾;杂之以蜀黍,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蒸……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烤 。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可见鲁中地区在清初制作各类煎饼已相当普及,煎饼的制作已具备相当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