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吧 关注:138贴子:1,610
  • 0回复贴,共1

古籍中曾巩《颜鲁公祠堂记》三个版本之比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籍中曾巩《颜鲁公祠堂记》三个版本之比较
郭海波
《颜鲁公祠堂记》是曾巩所作的重要文章之一,编入了现古代文学教科书的重要书目。
最近查阅古籍,找到了曾巩这篇文章的三个版本:一是明嘉靖年间李伯璵编《文翰类选大成》、二是明隆庆五年(1571)邵廉刻本《元丰类稿》(又名《南丰集》)、三是明崇祯七年(1634)林徳謀编《古今议论参》。
从三套古籍刊刻的文章看,内容没有太大的不同。尤其是《文翰类选大成》和《元丰类稿》,只有个别文字的不同。而《古今议论参》的文章,虽然有大段的取舍,但中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关于标题。《文翰类选大成》和《元丰类稿》用的都是《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只有《古今议论参》用的是《颜鲁公祠堂记》。
关于祠堂修建时间。《文翰类选大成》和《元丰类稿》记载不一,《文翰类选大成》记载是嘉祐元年,而《元丰类稿》记载的是至和三年。其实嘉祐元年和至和三年都是同一年(1056年),是宋仁宗赵祯于至和三年九月改元为嘉祐。《古今议论参》这段没有。
关于主持修建祠堂的两名抚州主官。《元丰类稿》记载的都是聂君某、林君某,而《文翰类选大成》记载了具体的名字,即知州是聂厚载,通判是林慥。《古今议论参》这段也没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古今议论参》与《文翰类选大成》《元丰类稿》比,最大的不同是祠堂建设地点、时间、主建人三项关键信息缺乏。
在《古今议论参》中标题没有加“抚州”二字,这说明祠堂的建筑地点的基本信息不全。整文中也没有一个字提到祠堂修建的地点,更没有记载祠堂修建时间和主持修建人是谁。
相反,《古今议论参》一文比《文翰类选大成》和《元丰类稿》文章后面多出一段有关“常山”的记载,这个“常山”就是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时任常山太守)。讲的是颜杲卿在常山任上坚守常山,抗击安禄山叛军,城破被杀的故事。最后一句“首阳兄弟”还用了商末“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典。
至于《古今议论参》曾巩这篇文章为什么缺乏以上三要素,笔者大胆猜想,很可能《古今议论参》中曾巩的这篇文章不是用在抚州祠堂的,而是在颜真卿的家乡或者其他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另建有一个祠堂,当地人士直接把曾巩这篇文章直接移植过去的。当然,其真实原由还有待于人们作进一步考证。
三个版本的截图和抄录文字附后: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古今议论参》这里是“知”字)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古今议论参》这里有个“公”字)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杨炎、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李希烈陷汝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公年七十有七矣。(以上红色字部分《古今议论参》没有)
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古今议论参》这句话为“公之力实倡之”)。当公之开土门,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余万。由此观之,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入于弊,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
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于理,及其奋然自立,能至于此者,盖天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古今议论参》这里是个“事”)字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与!维历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始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也。
夫世之治乱不同,而士之去就亦异,若伯夷之清,伊尹之任,孔子之时,彼各有义。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睠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以上红色字部分《古今议论参》没有)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杀身以成仁者(《古今议论参》没有“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与?
今天子至和三年(《文翰类选》这里是“嘉祐元年”四字),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某(《文翰类选》这里是“厚载”两字)、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某(《文翰类选》这里是“慥”字),相与慕公之烈,以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至也。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欤!(以上红色字部分《古今议论参》没有)
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事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以上红色字部分《古今议论参》没有)
《古今议论参》文后
按:禄山兵至,常山昼夜拒战,粮尽矢竭。城陷,及为禄山缚于桥柱,常山骂不绝口,为禄山断其舌。云:噫!常山、平原何减首阳兄弟也?(以上红色字部分除《古今议论参》有,其他两个版本没有)。


IP属地:江西1楼2018-02-24 19: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