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83,967贴子:12,583,291
满族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关于满族的族源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只是浅谈一下满族族源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大家都知道,满族的主体是建州女真,满族是在建州女真的基础上融合蒙古族、朝鲜族、汉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要知道满族的族源,只需知道建州女真的族源即可。那么建州女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为何它会叫做“建州女真”呢?为何它的名字里有个“女真”呢?(这不是自称,而是明朝对其的称呼),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在说女真人之前,我想先解释一个词语,这个词语曾经是如此的偏僻,以至于很长时间沉睡在故纸堆里。但是这个词语现在却又是如此的时髦,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在谈论它,不管懂不懂这个词语的真正意义,这个词语就是“通古斯”。
  一,什么是通古斯?
  通古斯简而言之是雅库特人对于鄂温克人的一个称呼,后来被俄罗斯人借用,用来指代一个语族--通古斯语族。这个语族从属于阿尔泰语系,使用这个语族的都可以叫做“通古斯人”。现在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赫哲族等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所以,他们都是通古斯人。如此一解释,似乎很简单,虽然“通古斯”这个名字,有人听了觉得新鲜,有人听了心中不悦,但是它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含义。
  通古斯语族在西伯利亚有很广泛的分布,西至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至勘察加半岛,北至北极圈附近均有分布,下面是一张图,显示的是通古斯语族的分布

 那么,金代的女真族是通古斯人吗?他们使用的语言是通古斯语族吗?答案是肯定的,金代的女真语属于通古斯语族,但是金代女真语与现在的满语并不是一种语言,也没有继承关系。
  研究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通古斯的概念,原来通古斯与“日耳曼”、“壮侗”一样,只是一种代称而已,并不是一种民族,而是几个民族的合称,如同意大利人、法兰西人都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一样,意大利人和法兰西人并不是一个民族。
  现在我们迈出了第一步,下面就是研究的第二步--金代女真人是什么样的民族?
二,金代女真族的语言
  要揭示金代女真人的秘密,首先必须了解金代女真人的语言,那么,金代女真人说的是何种语言?这种语言属于什么语系什么语族?他们和满语有何联系?
  金代女真语从语言归属上讲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南通古斯语支,女真人在1115年建国以前一直在今天黑龙江的森林地带从事狩猎和农耕,后来生女真的完颜氏才建立了金国,所以这里要说明一下,本文中的“金代女真”指代的是狭义上的女真,即黑水靺鞨的后代,也即生女真与熟女真,不包括边远地区的通古斯语族部民。
  关于女真语,金元的典籍中多有记载,不过金代女真语留存到现代,还多亏了一位帝王-明成祖朱棣。
  在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开设了一个四夷馆,专门编写少数民族的语言,包括了鞑靼(蒙古)、女真、西番、回纥、摆夷(傣族)、高昌、西天和缅甸八个分馆。其中,就有一本珍贵的《女真译语》,记载了女真语,现在研究女真语的最主要资料便是这本书。那么,这本书中的“女真”指的是金代女真还是明代的建州女真呢?事实上,建州女真在永乐年间取得了建州卫的册封,但是当时建州女真语应该还没有传至中原,所以这本书记载的是金代女真语。
  翻开《女真译语》,我们见到了神秘的金代女真语的真面目,女真语中的金代女真语中,“马”叫“木力”,“牛”叫“亦哈”,“风”叫“额都”,“山”叫“阿力”,而满语中的“马”写作“母林”,“牛”写作“委罕”,“风”写作“厄都温”,“山”写作“阿里因”。一些人由此认为满语继承了金代女真语,这种说法不靠谱,仅凭几个单词不足以定论,比如英语大量词汇来自于古德语,但是英语并不等于德语。事实上,语言学家已经研究了,满语与金代女真语不是一种语言,没有继承关系。
  由于金代女真语与满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南通古斯语支,所以它们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从语法到词汇均有,显示出某种语言上的联系。所以,尽管满语与金代女真语虽然不是一种语言,但是它们从属于一个语族倒是事实,这也就说明了为何明朝将建州女真称作“建州女真”而不是“建州蒙古”或“建州契丹”的原因,因为蒙古与契丹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而女真与满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语族。
  明代女真大多使用的是通古斯语族的语言,拥有语言的共通性,据《满洲实录》记载,叶赫部首领曾向努尔哈赤传话说:“乌拉、哈达、叶赫、辉发、满洲,总一国也,岂有五王之理?”所谓“总一国”就是说他们都是使用的一族语言,这就好比德意志人一直将丹麦人、荷兰人、挪威人、瑞典人都视为日耳曼人,因为他们说的语言都属于日耳曼语族,彼此之间有时也听得懂。
  当然,不能绝对等同,也不能绝对不等同,语言学的分类可以给人类文化作出一个大概的描述,语言可以用来区分大的民族,比如俄语、波兰语属于斯拉夫语族、德语,荷兰语属于日耳曼语族,这就说明了俄罗斯人,波兰人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斯拉夫人,而德国人,荷兰人从大的方面来说属于日耳曼人。
  同样,根据语言的不同,我们把东北诸族分为几大类,鲜卑、乌桓、契丹、蒙古属于蒙古语族,夫余(后代高句丽)和沃阻属于秽貊系统,新罗则是三韩系统,这些划分便是根据语言来划分的。
  说到这里,我们得出结论,金代女真语与后来的满语同语系同语族,但是并非一种语言,没有继承关系,有点类似于同语族的英语与德语。
三、金代女真族的文字
  上文已经说过了,金代女真语与满语不是一种语言,但从属于一个大的语族,是并列关系,类似于法语与意大利语、德语与英语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研究金代女真人的文字。
  不过要事先说明的一点是,语言同族的民族,文字倒不一定相同,因为文字总是伴随着文化交流而发展,比如说俄语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自希腊字母;其宗教东正教也来自于希腊,说明其受希腊-拜占庭文化影响很深。而波兰人则是使用拉丁字母,信奉天主教,显示其受罗马-拉丁文化影响较深。俄罗斯人使用西里尔字母,波兰人使用拉丁字母,但是俄罗斯人不等于希腊人,波兰人更不等于拉丁人,他们还是斯拉夫人,只是文字不同。
  同样,满族的文字使用了蒙古族文字,并不意味着满族就等同于蒙古族,同样,契丹人、西夏人使用汉字系统,也不意味着就是汉人。前面说过,文字带有很强的文化传播性,文字并不能作为评判一个民族归属的依据,如同你这样类比的话,那么俄罗斯人=希腊人,波兰人=拉丁人,泰国人=印度人,以此类推,就全乱套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金代女真人的文字,女真人一开始没有文字,当时的金国与契丹语言不通,文字更不通,使用的是射箭来传递信息。后来女真人觉得必须要有文字了,便参考契丹文字造了自己的文字-女真大字,这在《金史?完颜希尹传》中有详细说明:
“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直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谓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小字”
  这段文字说明金代女真实际上有两套文字,完颜希尹创制的叫女真大字,金熙宗创制的叫女真小字,它们都是参照契丹文字创制而成,而契丹文字又是参照的汉字,所以,女真、契丹、西夏都是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从文字这点不足以说明其民族归属,因为从语言来看,女真属于通古斯语族,契丹属于蒙古语族,而西夏属于汉藏语系,但是他们的文字都是采用的汉字来改造的。
  不过女真文字后来失传了,在明朝,不仅不通行于明代女真内部,也不通行于明代女真与朝鲜等往来。到了16世纪,女真文字就成为了死文字,包括建州女真在内,各部都采用了蒙古文字,因此,努尔哈赤于1599年,命额尔德尼等人借用蒙古字创造出老满文,到了1623年,达海对老满文进行了关键性改革,也就是现在的满文,所以满文源自蒙古文字。
  说过了女真的语言与文字,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语言属于同一语族,显示其具有某种联系,但是文字不属于同一系统,显示其具有某种差异,不过单凭文字无法辨析一个民族。
  现在我们隐隐有一种感觉了,那就是满族与金代的女真族并不是继承的关系,更类似于并列的关系,举个例子吧,鲜卑、契丹与蒙古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鲜卑族曾经叱咤风云,宇文、慕容、拓跋部落都曾经入主中原,鲜卑族后来被汉化了,但是留在东北大兴安岭的鲜卑偏远部落却仍然发展着,《北史》记载,一部分南迁至辽河,成为契丹,一部分西迁蒙古高原,成为室韦(就是蒙古)。所以契丹与蒙古是并列关系,契丹、蒙古与曾经的鲜卑有继承关系,但是鲜卑偏远部落的后裔,而并非拓跋、慕容之后。
  说到这里,我们在想,契丹和蒙古的关系会不会就相当于满族与金代女真的关系呢?要弄懂这个话题,我们再来看看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的发式与服饰,看看能不能找到某种联系
金代女真人的发式
  关于满族的发式,应该说全中国人都知道,是剃发并梳辫子,即“辫发”,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前额至脑后的头发剃去一圈,将留下的长发编成一条长辫子,垂于脑后,有的人头发短,编不成长辫子,就用假发,线穗等续接。
  不要小看发式,发式也是反映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那么,金代女真人是何种发式呢?
  关于金代女真人的发式,我们来看看历史是如何记载的: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载:“(金人)妇人辫盘髻,男子辨发垂后,耳垂金银,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富者以珠金为饰”
?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一引杨汝翼《顺昌破敌录》载:“(宋军)但见秃头辨发者,悉皆歼之”
? 岳珂《岳鄂王行实编年》载:“先臣以骑大破之,斩秃发垂环者三千余级”
? 《建炎德安守御录》载:“皆剃头辨发,作金人装束”
? 《宋会要辑稿》卷一七九载:“绍兴元年十一月末间,贼犯通太,贼船五十余艘,编发露顶”
? 《北风扬沙录》载:“人留辨发与契丹异(契丹为髡发),耳垂金环,留颅后发,以色丝系之”
  所以,这些历史记载都说明了女真的发式,即“辨发垂后”,但是辫发也有很多种,有梳成一条辫子的,也有梳成很多条辫子的,有留住前额发的,有不留前额发的,金代女真人属于哪一种呢?
  要想了解满族与金代女真的关系,就必须了解金代女真的发式,这个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一般的电视剧却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很不考究,或者是有意用帽子遮掩,或者就是汉人的发式。
1988年,黑龙江阿城发现的完颜晏的古墓为我们研究金代的发型,服饰提供了很大的参考,虽然完颜晏所在的金熙宗时期已经开始了汉化,不过其发型还是可见一斑。根据实物考察(壁画以及金代绘画),可以得知金代女真人在发饰方面,男子剃发梳辫,将前额头发削去,有点像髡发,但是不披头散发,而是在两耳后梳两条辫子,披在耳后,即两侧丫辫,前面小刘海,然后剩下的是秃头
  有一句话叫做“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我就算说一万个字,你也未必知道金代女真人到底是何发式,与满族有何不同,下面就用几张图来说明吧


IP属地:广东1楼2018-03-19 12:12回复
    契丹、蒙古人的发式---契丹,蒙古人为髡发,秃头,只留头顶一撮头发,如图

    金代女真人的发式--秃头,露出头顶,但是鬓角边留两条辫子,垂与耳旁(或耳后),如图

    满族发式,秃头,但是在后脑勺留一撮辫子,垂于后脑勺,如图


    IP属地:广东2楼2018-03-19 12:13
    收起回复
      所以满族人后脑勺留一根辫子,这是他们最大的不同,所以金代女真人的发式与满族并不相同,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事实上,金国也曾经实行过剃发令,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金太宗曾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后来也下诏要民众也要如此,但是遇到反抗,后来不了了之,在这一方面,没有和后来的清朝一样强硬到底。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为何电视剧,什么《射雕英雄传》之类的金国王爷都是梳的汉人发式啊,那些造型师全是文盲吗?不懂得查找资料?
        这句话就说错了,事实上,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里金国王爷是辫发,但是在1994年以及以后的《射雕英雄传》里,金国王爷全是汉人的发式了,这是为何?
        这就还要讲到1988年,黑龙江阿城发现的完颜晏古墓了,这座古墓为我们了解金代女真人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第一手资料,里面的金国王爷完颜晏,虽然有辫发的痕迹,但是却梳理着汉人发式,而且穿的是宋朝制作的丝绸衣服下葬的!!
        这就要说到金代女真人的汉化了, 关于金国的汉化,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金代皇帝与妃子对对联,是“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显示出金代皇帝高度汉学修养,也表明其汉化的程度深,不过与同样高度汉文化的清朝不同,金朝后期,开始了汉化过程。到了金朝后期,金熙宗已经完全说汉语,读汉学了。
        也就是说,从金熙宗开始,金代女真人和曾经的拓跋鲜卑,慕容鲜卑一同走上了汉化的道路,抛弃了辫发,开始留上了汉人发式,不过很多女真贵族还是不习惯,因此也有很多人是辫发的,皇帝尚且如此,百姓自不必谈了,所谓的“剃发令”自然是一纸空文了。
        金代女真与满族皆辫发,显示他们都是通古斯语族的成员,一般来说,通古斯语族的人的发式大多是辫发,即剃发并梳辫子,乌尔奇人称呼那乃人(中国叫赫哲族)为果尔特,意为“剃发的人”,赫哲族便是剃发并辫发的。
        虽然发式也不能作为严格区分民族的标志,但是可以区分大的族系,比如东胡(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是髡发,即剃去头顶发,只留四周发,鲜卑,乌桓,契丹,蒙古都是如此(但是一些北朝佣显示拓拔鲜卑曾经辫发,留很多条辫子);百越(壮侗语族,南岛语族)则是披发与断发,即披头散发,断发文身;氐羌(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棰发,羌族,氐族,党项,藏族均是如此;女真(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则是辫发,但是这不能说明其具体关系,比如契丹与蒙古皆是髡发,但不能说蒙古就是契丹后人(事实上也不是),同样,满族与金代女真人的发型不一致,显示他们没有继承关系。
       五、金代女真人的服饰
        金朝女真的服饰以皮衣,毛衣为主,女真人为抵御寒冷,多是从头到脚都用皮毛,甚至连袜子都是,而所用皮毛则是多种多样,猪,牛,羊,鹿,熊,鱼均有,有点像现在赫哲族的鱼皮衣,金代女真女装服饰为交领长袍,受了唐宋影响,外套是一件对襟褙子,但比唐宋的短小很多,有自己的风格,而这些又是受契丹服饰的影响。
        满族服饰则受蒙古影响较多,形成了大家多见到的清朝服饰,后来又融入了中国文化大家庭,逐渐形成了马褂,长衫,唐装,旗袍等等,所以金代女真服饰受契丹影响较多,而满族服饰受蒙古影响较多,两者均有其各自的来源。
        在喜爱的颜色上,金代女真人大多喜爱白色,这能说明某种民族属性吗?不过,喜爱白色的民族稍微多了点,朝鲜族就喜爱白色,氐羌民族也钟爱白色,如藏族,党项等等,党项的西夏还特地将自己国名自称为“白高国”,白色也不足以说明其民族归属。
        不过喜爱白色可以说明他们和百越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历史上的东夷、百越族钟爱黑色,《史记》说过“越人尚黑”,还把自己的牙齿给染黑,西南的百越后裔傣族。受百越影响很深的彝族都有尚黑的习惯,而越南人、曰本人也有尚黑的习惯(比如染黑齿),也显示其百越的影响。朝鲜人除了尚白,也有尚黑的习惯,显示其为南部的三韩(阿尔泰通古斯语族)与北部的扶余(秽貊)等多种融合的产物。
        满族受蒙古族影响,喜爱蓝色(蓝天),白色(白云)与红色(鲜血),这三种颜色都是蒙古族所钟爱的,不过满族在此基础上又加上黄色,这是吸收了汉文化中金黄为尊贵之意,并最终形成八旗的几种色彩。
        由此可以看出,满族受蒙古族影响较大,服饰,文字均参照其制成,但是,满族与蒙古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满族,即建州女真人,与金代女真人在发式上倒是一致,均是辫发(虽然有差异),显示出其在大的民族归属上具有某种渊源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关系,我们来看看满族的姓氏。


      IP属地:广东3楼2018-03-19 12:14
      回复
        IP属地:广东5楼2018-03-19 12:20
        回复
          明朝对辽东那块地的都叫女真 跟欧洲人称美洲土著都叫印度安人一样的概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19 12:51
          收起回复
            女真是女真,通古斯是通古斯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3-19 14:19
            收起回复
              笑,《金史乌春传》:“乌春,阿跋斯水温都部人,以锻铁为业。因岁歉,策杖负檐与其族属来归。景祖与之处,以本业自给。既而知其果敢善断,命为本部长,仍遣族人盆德送归旧部。盆德,乌春之甥也。世祖初嗣节度使,叔父跋黑阴怀觊觎,间诱桓赧、散达兄弟及乌春、窝谋罕等。乌春以跋黑居肘腋为变,信之,由是颇贰于世祖,而虐用其部人……世祖内畏跋黑,恐郡朋为变,故曲意怀抚,而欲以婚姻结其欢心。使与约婚,乌春不欲,笑曰:‘狗彘之子同处,岂能生育。胡里改与女直岂可为亲也。’乌春欲发兵,而世祖待之如初,无以为端。”
              这里“世祖”是指金世祖完颜劾里钵,即完颜阿骨达之父,“跋黑”是其父金景祖完颜乌古乃的异母弟,也就是他叔叔,而“乌春”是阿跋斯水温都部部长,也就是所谓的“胡里改人”。
              跋黑“有异志,世祖虑其为变,加意事之,不使将兵,但为部长。跋黑遂诱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为乱,及间诸部使贰于世祖”。完颜劾里钵因为叔叔跋黑图谋不轨,企图缓解一下外部压力,所以打算和乌春结亲,结果“乌春不欲,笑曰:狗彘之子同处,岂能生育。胡里改与女直岂可为亲也。”显然,这里是“胡里改”不想和“女直”结亲戚,所以以“狗彘之子同处,岂能生育”为理由来拒绝,最多也只能说“胡里改”瞧不起“女直”。(当然,其实只是乌春自己不愿意,也谈不上瞧不起、瞧得起)
              然后再说“胡里改”生活在外东北一带,但《金史世纪》明白纪载了世祖征战乌春部的事迹,可知“乌春部”也在黑龙江省境内,又怎么会跑到外东北去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3-19 16:06
              回复
                元朝的胡里改万户府治所和金代的胡里改路一样都在黑龙江依兰,哪来的生活在外东北一带


                IP属地:江苏11楼2018-03-19 16:36
                回复
                  哥萨克起源于13世纪起初是逃避蒙古人统治的斯拉夫人,他们聚集在顿河流域游牧而生,15,16世纪大量农民成为哥萨克,所以说14世纪那个时候是有哥萨克的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3-19 21:14
                  回复
                    不错的科普贴,内容丰富有据。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3-20 03:15
                    回复
                      不错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3-20 08:57
                      回复
                        现代汉族和古代汉语差距多大?难道现代汉族和古代汉族没有继承关系?既然汉族都能剃发易服,女真的辫子变个形状就不是女真了?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8-03-20 09:50
                        收起回复
                          金代女真的定义是什么呢?完颜部不也是水达达的一部么?


                          IP属地:浙江17楼2018-03-20 13:19
                          回复
                            如果都是这样有“针对性”的“细致”的极力用“分化”的眼光去研究某个族群的历史,那么内地十八省有几个省的人能称得上真正的汉人?苹果还分很多个品种呢


                            18楼2018-03-21 21:32
                            回复
                              围观。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8-09-29 0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