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740,568贴子:15,301,292
  • 9回复贴,共1

黄河改道黄海,航运直达黄河中上游,黄河经济带指日可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9-01-28 20:39回复
    ★★★★★ 黄河改道黄海新线路暂称“新黄河”★★★★★
    A区域:原属河南-划归山东管辖 B区域:原属山东-划归河南管辖 C区域:原属安徽-划归山东管辖
    D区域:原属江苏-划归山东管辖 E区域:原属山东-划归江苏管辖 F区域:原属江苏-划归山东管辖
    ★原属河南、安徽、江苏新黄河以北区域划归山东管辖
    ★原属山东新黄河以南区域就近划归河南、安徽、江苏管辖
    ★新黄河开挖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同时增加一个航运通道,提振当地经济发展。
    ★安徽、江苏也将同时拥有“南依长江北靠黄河”航运格局,促进皖苏北部地区经济发展。
    ★黄河急需解决开封地上悬河问题,可沿兰考新黄河口一直挖到小浪底水库,为了发展高等级航运通道,使大船西进/北上,可在小浪底/三门峡大坝修建船闸,直达陕西(黄河-渭河航运)、山西、内蒙、宁夏、甘肃,这样黄河中上游地区就有了出海通道,中上游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低成本大容量的航运外运,增加经济发展动力。
    ★★★★★响应号召,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黄河经济带指日可待★★★★★
    ★新黄河宽度:3000米
    ★新黄河水深:40米(可通行50万吨大船,开发西部需要深水航道)
    ★新黄河大桥:跨径组合800米+1500米+800米
    ★大桥净高度:90米
    ★新黄河隧道:石油、天然气、电力、水利、通讯、公路、铁路、地铁等等。
    【趁着开挖新黄河线路,提前规划修建沿线各类穿黄隧道(现有线路全部改走隧道,明挖回填),未来线路直接明挖在回填,需要建桥的位置先把桥墩建好预留完毕,大城市和重要通道位置尽可能多挖多预留,超前规划,后期通航后再用盾构机暗挖成本更高,用时更长。】
    ★新黄河防淤:可在河底铺设驱赶泥沙石头设备,使沉积物在河底停不下来,类似传送带、滚轮驱沙等设备,河底一直向下游输送沙石,河底沙石停不下来,就不会淤积河床了。
    ★新黄河港口:直接发展自动化港口
    ★新黄河船厂:没必要沿岸而建,可修建船舶入黄河轨道。
    ★新黄河沿岸:两岸水泥钢筋混凝土浇筑,防止两岸岸基被冲刷,土地流失,使航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浅。
    ★新黄河淤灌:将含沙量大的黄河水引入黄河堤坝外的低洼地区进行沉淀,清水用于灌溉,淤积下来的泥沙使低洼地区地势提高,它是一举多得的工程措施。

    ★新黄河京杭:新黄河和京杭运河在徐州交汇口,在京杭运河南北口修建大型闸门,防止汛期黄河流向京杭运河。
    ★黄河水分流:黄河在兰考分流入海,渤海线通过黄河沉淀后的清水自流北上,黄海线肩负汛期泄洪排沙和挺进西部深水航道。
    ★黄河渤海线:挖河床降到地面以下,和京杭运河河床一个高度,在兰考沉沙后的黄河清水沿黄河渤海线自流北上,通过长江-南水北调东线和长江-南水北调西线-黄河-黄河渤海线向京津冀鲁地区调水。
    ★黄河黄海线:黄海线肩负汛期泄洪排沙和挺进西部深水航道。


    IP属地:北京2楼2019-01-28 20:39
    回复
      解决黄河地上悬河问题,开发黄河滩涂。
      黄河改道黄海,直流急速东去,既可解决泥沙淤积河道的困扰,又可解决困扰中国千年的地上悬河问题。稳定的黄河径流也可使黄河两岸的人们对河道滩涂利用没了后顾之忧。

      发展黄河航运,黄河经济带指日可待。
      为了发展高等级航运通道,使大船西进/北上,可在小浪底/三门峡大坝修建船闸,直达陕西(黄河-渭河航运)、山西、内蒙、宁夏、甘肃,这样黄河中上游地区就有了出海通道,中上游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低成本大容量的航运外运,增加经济发展动力,响应号召,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黄河经济带指日可待。
      黄河改道走徐州~盐城一线入海是能够推进我国的海岸线向黄海东部延伸的,最关键的是如今棒子韩国和日本要求按照海洋中间线划分国界限的,我国的海岸线越是向东延伸,我们就越有利,我国的黄海海岸线向东延伸20公里,黄海的中间线就会向东延伸,对中国就越有利,这一点非常重要。


      IP属地:北京3楼2019-01-28 20:40
      回复
        转自 大可夫子
        我坚决支持黄河改道流入黄海。
        理由很简单:
        1,扼制渤海面积日渐缩小,反之,千百年后华夏子孙只能看到一个“碗海”了;
        2,还原渤海故有水质,恢复渤海海洋原生态;
        3,黄河流入黄海自然造地,扩大大陆架,既增加领土面积,又增加领海面积,沿长海岸线;
        4,从北纬温带科学角度讲,有利于黄河三角洲农作物生长;
        5,黄河改道入黄海,有利于贯策落实国务院近日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合作区”规划的实施;
        6、黄河流入黄海名正言顺,本该如此,地球比人更乐意。
        下面转引中国科学院徐鸿儒教授的文章,他讲的更权威,我支持。
        中科院专家称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刻不容缓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在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便筑堤防洪。而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人们又不断加高堤坝,使黄河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极易决堤泛滥改走新道。事实上,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世界无双。据统计,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溢达1590多次,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
        自公元前602年至1128年的1730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27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年入黄海的事实,说明现代黄河是完全能够改道再入黄海的。如果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在黄海为我们中华民族淤造新领土,其意义要远比注入渤海重大得多。
        首先,因为黄海沿岸的自然条件比渤海沿岸优越,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渤海是内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法律地位等同于领土,我国享有全部主权。所以在渤海淤造再多的陆地也延伸不了我国的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而在黄海淤造领土则可以向太平洋公海无限延伸我国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其次,现代黄河在渤海的莱州湾入海,而环渤海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是首都的门户。我们不希望内海渤海逐日变小,从而影响周边的海洋性环境。莱州湾面积6000平方公里,渤海面积77000平方公里,如果继续让黄河入渤海,照当今平均造陆速度31.3平方公里/年估算,200年内可淤平莱州湾,2500年内可淤平整个渤海。如果让黄河改道入黄海,就可以彻底避免渤海日日变小、趋于消失的厄运。
        ★★★★★相比于泥沙自然淤积造陆,更让徐鸿儒痛心的是人为的造陆。某大型国有企业要造陆40平方千米,天津计划填海160平方千米,山东也要填360平方千米。徐鸿儒说,也许不用200年,胶州湾就完了。 徐鸿儒认为,胶州湾没了,渤海的海洋性气候对环渤海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降低了,北京以西几百里就是沙漠,而且环渤海是我国经济重地,后果不用多说。
        第三,现代黄河改道入黄海,黄河三角洲沿岸就会有稳定的海岸和水深,利于建大港口及胜利油田和东营地区的的开发。
        第四,黄河入黄海的路径可以比入渤海的路径短,这样可以节约土地,而且使水流更加通畅。
        第五,现代黄河改道入黄海,不仅可以阻止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不断被海侵蚕食的现状,而且还会重新淤造出新的陆地。
        第六,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还利于两个基于渤海存在的宏伟设想的实现。
        曾有专家提出要重开1282年元朝开挖过的胶莱运河,重新沟通黄海的胶州湾和渤海的莱州湾,支持者都以各种形式阐述“重开”的巨大好处。现在还设有专款,请专家在进行深入研究。可是,200年内莱州湾将变成陆地,那么“重开”的意义还大吗?
        十多年前,又有专家提出“海水西调”的战略设想。就是要把渤海水抽调到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西北角之间,然后让海水自然向西流至大西北,用以根治那里的干旱和沙漠化。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论证,并已向国家提出建议。基于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还提出了 “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正待国家审批。但是如果专家们想到2500年内渤海将变成陆地,是否现在就该考虑直接调黄海水呢?
        当然,黄河改由黄海入海,也会带来许多不利。例如,山东省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淡水将会受到影响;又如,铁路、公路交通会暂时受到影响;再如,改道后可能会干扰淮河水系,而形成不良影响等。但这都可以设法避免、弥补,或减轻。从大局和长远考虑,改道与不改道相比,是利大于弊。
        让现代黄河再入黄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将大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我们认为,现代黄河应尽快改道再入黄海,愈早愈好,刻不容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鸿儒)(中国海洋报)


        IP属地:北京5楼2019-01-28 20:41
        回复






          IP属地:北京6楼2019-01-28 20:44
          回复
            ★★★★★论述古代黄河的历次大改道,黄河在哪里入海,哪里的海岸线就向外扩涨★★★★★
            数千年前,黄河水量充沛清澈,两岸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优越,有利于种植农作物,我们的先民们便在她的怀抱里生息繁衍。那时,她的名字并不叫黄河,而是一个温婉的名字:“河”。
            在她的哺育下,我们的先人写下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优美诗篇。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以后数千年时间里,随着中华文明夏商周初始阶段和秦汉隋唐等强大王朝的经济、政治中心都建立在黄河流域。

            秦国人发源于陇山、六盘山地区,并在这里牧马养羊,可见当时的陇山、六盘山以东地区都还是广袤的草原,而陇山以西,到西汉初年还是原始森林地区。
            而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境,纵横300里,规模上远远超过颐和园。史书记载上林苑内"深林巨木",还有熊、虎、豹、狐、鹿、兔等野生动物,可见当时秦岭北坡的自然生态也是很不错的。

            而鄂尔多斯高原,前127年卫青出击匈奴,在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捕获牛羊百余万,这么多牛羊每天要吃多少草料呀!可见当时当地水草之丰茂。
            综上可见,先秦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有大量植被覆盖,生态环境还是不错的。
            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随后移民10万到了陕北和河套地区。
            前120年,关东受水灾,又迁黄河下游地区70余万口至河套以南至陕北地区。
            前111年,羌人被逐出了湟水流域,又派遣60万兵卒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卡肯屯田,以防匈奴。
            汉民族来到草原、丛林地区生活,不可能学习怎么放牧、狩猎,还要以耕地为生。于是,该砍的砍,该烧的烧,该除根的除根。黄土高原的土质本来就很疏松,抗侵蚀能力弱,而翻耕造成地表裸露,受风蚀影响,沙土飞扬,植被很难再恢复。古人不懂自然科学,随着黄土高原的人口越来越多,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土壤侵蚀越来越严重,沿黄周边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致使大量泥沙冲进“河”中。随着“河”中的泥沙含量越来越大,她的脾气也越来越差,终于有一天,她的名字变成了“黄河”,下游河床越来越高,决口改道频繁。归根结底,还是要爱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始,在中华文明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发生决口泛滥1590多次,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向北夺过海河入海,向南夺过淮河入海,真可谓“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两岸的人民留下无尽的灾难,治好黄河,也成为每个朝代的重大考验。


            IP属地:北京7楼2019-01-28 20:48
            回复
              济南书记:“黄河经济带”应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黄河改道赶上好书记。


              IP属地:北京53楼2019-02-24 19:52
              回复
                黄河生态经济带貌似是保护环境的,开发航运貌似没有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0-01-06 01:31
                回复
                  雨带北移,郑州720暴雨事件,希望国家尽快启动黄河下游分流计划解决花园口以下河段地上悬河问题。隧道方案:从兰考黄河故道河床向下50米位置【为后期深水航道做准备】,明挖再回填修一个直径15~20米的直线大斜坡输沙隧道和一个直径3~5米的逆向输水管道,海水向上游自流,承“L”型,海边高程抽水到管口,管口加一个发动机组,抽海水发电自循环,自流几百公里到排沙隧道入口处,利用海水冲沙节约黄河淡水。把花园口~开封~兰考段地上悬河彻底解决消除隐患并变成深水航道。隧道两端修闸门能开合【防止海水倒灌和非联动排沙时关闭】,直接通向黄海深处离海岸线远一点,坡度大一点,利用黄河泥沙在深海造陆还不会切断沿海岸线航运线,沿海岸线是浅水码头区,后期隧道冲积的黄河泥沙填海造陆的土地可以修建洋山港那样的深海码头。为后期打通黄河兰考~黄海线河道高等级航运做准备。清水地上河道走,泥沙隧道敞开流,减轻泥沙淤积河道,后期疏通河道也是不小的开支。减少沿线拆迁,避开人口密集区,施工距离500公里,如果工程分包到每个市县同时开工,不到一年即可同时完工投入使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22-05-12 14:58
                  回复
                    目前改道施工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要规划预留,把沿线各种新建设施达到未来通航标准,别向平陆运河那样把新建的桥为了航运需要重建,沿线公路桥和铁路桥都要预留足够宽净空高足够深的通航条件。不然未来改道重建桥梁也是不小的支出,还影响通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23-12-01 1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