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信长和家臣围绕兵站的会议逐渐白热化。不仅仅是因为核心的重要议案,更是因为信长没有将自己的决定传达,而是积极的听取家臣们的意见。
最初提出意见的是竹中半兵卫,他提出将自己也有在活用的携带水筒作为装入【伍】的一顿饭的粮食筒。(伍:队伍、集团)
首先是干饭、蔬菜干、鸡肉以及肉干,最后再将有杀菌作用的梅干放到携带竹筒中。
这样一来,在料理的时候只需要将沸腾的水加入粮食筒中就可以了,类似现代的速成食品。
肉和蔬菜完全干燥以后可以在常温下保存近三周的时间,而干米则最多可以保存近二十年。
要维持兵站还需要整备运输军事物资的道路,提出这样的意见的是森可成和丹羽长秀。他们建议采用静子整备道路时使用的碎石铺装。
保养良好的碎石铺装的道路即使在遇到下雨天也可以将雨水顺畅的通过侧沟排出雨水。
也就是说,碎石铺装道路有着可以近乎全天候的运输物资的优点。
铺装以后还可以提高运货速度,雨天还可以无视道路泥泞,因为道路泥泞导致运输队无法动弹的事故不再发生以后,也意味着运输成本的大幅降低。
道路整备好以后就轮到马车了,于是静子提议使用三九式辎重车来运输兵器。明治三十九年规范化直到二战后日军解体一直使用的由一匹马牵引的木制货车来运输武器粮食的办法。
装载量本身在二百二十千克,自然是达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的性能要求,即使如此也比通过马匹运输强。
静子还对搬运物资使用的木箱提出了工艺上的改进,针对搬运过程中被怀有敌意的人下毒等问题提出了检查的方案。
构造上很单纯,首先制作粮食筒专用的木箱,在木箱开合处的内侧贴上纸条。保持这样的状态从底部将粮食筒装入木箱,之后打入木钉进行封装。这样一来,在开封的瞬间就能够通过纸条的状态判断有没有被打开过。至少在纸条处于内侧的状态下是不可能二次张贴的。
因为使用的是木钉,要将之拔出来首先是不可能的,即使想要耍一些笨拙的花招,木钉也会很轻易地折断,所以那也是不可能的。(简单说就是木箱上下两个入口,先从内侧在上部的开合出贴上纸条,然后从下侧装入粮食筒,最后打上木制的钉子封装。木钉很容易折断,所以拔不出来,如果有人动手脚,就可以从被折断的木钉发现。上面虽然没有加钉子,但打开的时候是可以观察到纸条的状态的,如果打开时没有扯断纸条的触感,那就说明箱子被人打开过了。)
但是在使用马车搬运货物这件事情上,秀吉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他指出,在使用马匹连日奔波的时候,越到后面马匹能够支撑的路程越短。于是秀吉建议以马匹每天能够移动的距离为间隔修筑类似于防卫设施的驿站,这样一来就可以每天换一匹马,也就是所谓的驿马车制度(欧美17-19世纪使用的都市间定期往来的制度)。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运输量和一定的移动距离,另外也不用携带大量的马匹饲料,而且最初的马放置等待以后,还可以再下一次的运输中派上用场。(我觉得作者描述的是类似我国的马驿制度,但原文用的确实是“驿马车制度(公共马车)”)
虽然不论哪一种提案都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但一旦投入实用并渐入轨道以后,就有可能实现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高速的军事行动。
而在他们的考虑中,兵站、也就是信长的兵站管理系统还可以在和平时期加以利用。如果能掌握平常的物流和军需品物流,就能够掌握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运到了那里以及运送了多少等等。
当然不使用兵站来进行运输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这方面只有朴实的依靠间谍来监视了。
“足够了。现在先考虑怎么将六角乃至三好三人众击溃。等足利殿下登上将军之位以后,在对以后的事情进行讨论。”
“是!”
信长和家臣围绕兵站的会议逐渐白热化。不仅仅是因为核心的重要议案,更是因为信长没有将自己的决定传达,而是积极的听取家臣们的意见。
最初提出意见的是竹中半兵卫,他提出将自己也有在活用的携带水筒作为装入【伍】的一顿饭的粮食筒。(伍:队伍、集团)
首先是干饭、蔬菜干、鸡肉以及肉干,最后再将有杀菌作用的梅干放到携带竹筒中。
这样一来,在料理的时候只需要将沸腾的水加入粮食筒中就可以了,类似现代的速成食品。
肉和蔬菜完全干燥以后可以在常温下保存近三周的时间,而干米则最多可以保存近二十年。
要维持兵站还需要整备运输军事物资的道路,提出这样的意见的是森可成和丹羽长秀。他们建议采用静子整备道路时使用的碎石铺装。
保养良好的碎石铺装的道路即使在遇到下雨天也可以将雨水顺畅的通过侧沟排出雨水。
也就是说,碎石铺装道路有着可以近乎全天候的运输物资的优点。
铺装以后还可以提高运货速度,雨天还可以无视道路泥泞,因为道路泥泞导致运输队无法动弹的事故不再发生以后,也意味着运输成本的大幅降低。
道路整备好以后就轮到马车了,于是静子提议使用三九式辎重车来运输兵器。明治三十九年规范化直到二战后日军解体一直使用的由一匹马牵引的木制货车来运输武器粮食的办法。
装载量本身在二百二十千克,自然是达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的性能要求,即使如此也比通过马匹运输强。
静子还对搬运物资使用的木箱提出了工艺上的改进,针对搬运过程中被怀有敌意的人下毒等问题提出了检查的方案。
构造上很单纯,首先制作粮食筒专用的木箱,在木箱开合处的内侧贴上纸条。保持这样的状态从底部将粮食筒装入木箱,之后打入木钉进行封装。这样一来,在开封的瞬间就能够通过纸条的状态判断有没有被打开过。至少在纸条处于内侧的状态下是不可能二次张贴的。
因为使用的是木钉,要将之拔出来首先是不可能的,即使想要耍一些笨拙的花招,木钉也会很轻易地折断,所以那也是不可能的。(简单说就是木箱上下两个入口,先从内侧在上部的开合出贴上纸条,然后从下侧装入粮食筒,最后打上木制的钉子封装。木钉很容易折断,所以拔不出来,如果有人动手脚,就可以从被折断的木钉发现。上面虽然没有加钉子,但打开的时候是可以观察到纸条的状态的,如果打开时没有扯断纸条的触感,那就说明箱子被人打开过了。)
但是在使用马车搬运货物这件事情上,秀吉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他指出,在使用马匹连日奔波的时候,越到后面马匹能够支撑的路程越短。于是秀吉建议以马匹每天能够移动的距离为间隔修筑类似于防卫设施的驿站,这样一来就可以每天换一匹马,也就是所谓的驿马车制度(欧美17-19世纪使用的都市间定期往来的制度)。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运输量和一定的移动距离,另外也不用携带大量的马匹饲料,而且最初的马放置等待以后,还可以再下一次的运输中派上用场。(我觉得作者描述的是类似我国的马驿制度,但原文用的确实是“驿马车制度(公共马车)”)
虽然不论哪一种提案都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但一旦投入实用并渐入轨道以后,就有可能实现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高速的军事行动。
而在他们的考虑中,兵站、也就是信长的兵站管理系统还可以在和平时期加以利用。如果能掌握平常的物流和军需品物流,就能够掌握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运到了那里以及运送了多少等等。
当然不使用兵站来进行运输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这方面只有朴实的依靠间谍来监视了。
“足够了。现在先考虑怎么将六角乃至三好三人众击溃。等足利殿下登上将军之位以后,在对以后的事情进行讨论。”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