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后吧 关注:56贴子:837
  • 3回复贴,共1

【大汉皇后】公主的由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主本是中国古代对于皇女的称号。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她们的封地常称作汤沐邑。后来朝鲜君主嫡女和越南君主女儿的称号也称公主。 现在在中国,夜总会的房间服务员也称之为公主,单纯的职业称呼 。听起来很清高,其实主要负责倒酒相关,有点灰姑娘的感觉。


1楼2011-09-27 13:58回复
      王莽篡汉自立之后,为了表示于汉朝不同,把“公主”的称号改为“室主”。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时崇尚周代古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北宋灭亡后,南宋又恢复公主的称号。
      金代由女真人建立,也想模仿汉族王朝的公主制度,把皇帝女儿称为公主,但有的金帝(海陵)却把皇帝的小老婆也都封为“公主”,使得当时的人搞不清楚那个公主是皇帝女儿,那个是皇帝老婆。所以当时的汉人笑话女真人是沐猴而冠,不懂礼制。
      明朝时,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王的女儿称为县主。略同于唐朝。
      清朝于清太宗的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开始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通常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固伦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级。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但也有例外情况。
      公主的丈夫都称作是驸马。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尉,是汉武帝时初设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就成了虚衔,变为一种专用称号了。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3楼2011-09-27 14:00
    回复
      皇帝之女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姑母称大长公主。有时,皇帝最大的女儿也称长公主。嫡出长公主有时也会被晋一级加封,比如唐高宗就将同胞姐姐东阳公主加封为大长公主而不是长公主。北宋徽宗时期,曾一度改公主为“帝姬”。

      公主公主的封号有三种,彼此等级相同:
        以国名:如宁国公主,霍国公主。
        以郡名:称XX郡公主,如新城公主、长乐公主。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郡公主简称为公主,而不是“郡主”。
        以美名:以各种褒义词命名,比如安乐公主、太平公主。
        而清代,皇后的女儿被称为固伦公主,满语为“国、至尊”。而妃嫔生出的女儿为和硕公主,意为“一方”。


      4楼2011-09-27 14:02
      回复
        外国公主制度  现代“公主”一词常用作代称其他国家的皇女或王女,如把日本的皇女以及封为内亲王的亲王之女也翻译为公主,女王则有时会翻译为郡主。欧洲君主之女儿、姊妹、姑母和其他直系王室成员之女的称号princess翻译为公主,有时会依照与君主的亲疏翻译成公主和郡主。此外,一些非君主直系亲属而被封为Princess的女性有时也会翻译为公主,如茜茜公主、戴安娜公主(戴安娜王妃)。
        日本  把日本的皇女以及封为内亲王的亲王之女也翻译为公主,女王则有时会翻译为郡主。
          女王:女王是日本女性皇族中一种品位、称号。根据皇室典范,此称号通常授予天皇直系(而不包括旁系)三代之外的女性。
          内亲王:是日本女性皇族的一种封位,与之相等的还有男性皇族的亲王。
        朝鲜  朝鲜君主之女亦称公主,李氏朝鲜时期开始,则只有国王嫡女可称公主,庶女称翁主。


        5楼2011-09-27 14: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