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通网吧 关注:40贴子:20,782

有关《围城》,喜欢《围城》的进来(强烈要求朗通下载电视剧《围城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围城》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创作并发表,迟至八十年代初期才经海外学者夏志清等的介绍和述评,被人们重新关注和读解,一经传播开来,便造成极大影响,文化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围城》热”,阅读和研究《围城》成为重要的文化热点之一。钱钟书认为艺术可以让转瞬即逝的美凝结成永恒——艺美凝真(《管锥编》),那么,几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终于抚去有意无意地覆盖在《围城》上面的种种误解、浅薄和粗鄙,让真金绽放出本色。打开城门走进《围城》,《围城》成为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时至21世纪,人们读《围城》依然热情不减,流连《围城》内外,感受钱钟书的人生智慧和文化品格,几乎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必修课程
电视连续剧《围城》也同样相当精彩。吴贻弓、沙叶新这些名人都在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方鸿渐的扮演者陈道明,他凭借在《围城》当中的优秀表演,步入中国影视界名人之列。而李梅亭的扮演者葛优早已名满天下。


1楼2006-11-12 09:40回复
    一. 《围城》的创作背景 

    1935年至1937年,钱钟书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关于钱钟书是否获得博士学位,请参见李洪岩、范旭仑著《为钱钟书声辩》,其中有对杨绛说法的反拨,此处用李、范说),在法国巴黎大学进修一年后,于1938年9、10月间回国,在清华大学(当时已并入西南联大)任教授。当时,钱钟书的父亲(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在湖南蓝田帮助友人创建国立师范学院,1939年秋,钱钟书去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照顾父亲。1941年回上海探亲,因珍珠港事变,“他就沦陷在上海出不去了”( 杨绛《将饮茶》第122页)。钱钟书和妻子杨绛在上海艰苦度日。1944年,有一次钱钟书看杨绛编写的剧本上演,回家后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非常高兴,鼓励他写,并且兼起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的家务,钱钟书每写完一章,杨绛就急切地阅读。到1946年几近完成并在由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上连载,从1946年2月25日1卷2期到1947年1月1日2卷6期全部连载完毕。 

    在《围城》原序里,钱钟书表露了自己写《围城》时的心情:“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同时,钱钟书写《围城》时正在写学术专著《谈艺录》,据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当时钱钟书有一种惶急和惆怅的情绪,这些情绪在同时创作的一些诗歌里可以找到影子。 

    二.《围城》的故事情节 

    关于《围城》,有许多的说法,小说连载时,誉美者称为“新《儒林外史》”,贬抑者目为“俏皮话”;郑朝宗第一个认定为“学人小说”,海外夏志清也有此说。近人胡河清从“文化小说”角度分析《围城》的文化解构意义,社科院李洪岩更力排众议,指出《围城》是一部“智者小说”(详见李洪岩《智者的心路历程》第300页)。 

    本人认为,无论从文人批判角度,从文化解构角度,还是从思想和智慧的角度来看《围城》,都仅仅是一个方面和一种视角的解读,这些方面和视角,都离不开《围城》首先是一部小说这样一个前提,而且是一部用传统写实手法创作的“写实的小说”和“虚构的小说”(杨绛《将饮茶》第121页),虽然这其中不乏现代派小说创作思想诸如解构主义、存在主义的影响。作为初步的和基本的阅读,我想我们尽可以用轻松和愉悦的心情来欣赏《围城》的生动的故事。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围城》的故事情节。 

    《围城》的故事情节是明晰而有节奏的。 

    《围城》全书共九章。以方鸿渐回国求职、工作和恋爱、结婚为线索,从1937年方鸿渐乘坐法国油轮白拉日隆子爵号回国,到两年后上海与孙柔嘉分手。可以划分几个阶段。 

    第一章几乎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幕。邮船在苍茫无语的大海上独立成一个欲望的人间世界,方鸿渐与鲍小姐逢场作戏,臭味相投,苏文纨对方鸿渐一厢情愿,争风吃醋,这个三角的关系,一方面演绎着卑俗和粗鄙,无心的无爱的欲望成就出“短平快”的苟且之乐;一方面勾勒出首先是女博士然后是老姑娘待字闺中所可能激发出的人的全部庸俗和浅薄。这是一个生动而实在的画面。同时,作者用回顾的方法,插叙方鸿渐的身世,特别是他怎样“智斗”外国文化贩子买博士文凭的过程,这是留学西方的所谓“精英”们从西方文化里邯郸学步所承受到的一种走到极端之后的虚伪和荒谬。这一实一虚,相映成趣,为整个情节发展提供了一个人物活动的文化的背景。


    5楼2006-11-12 09:55
    回复
      那位黑甜美人“局部的真理”鲍小姐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盖丽


      6楼2006-11-12 09:55
      回复
        周经理的儿子周效成由当年在《十六岁的花季》中走红的演员战士强扮演,他在拍摄了《围城》、《欢乐家庭》、《济公》等电视剧后,逐渐淡出影视圈,现在他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总经理


        7楼2006-11-12 09:55
        回复
          英若诚、英达父子俩同在《围城》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赵辛楣的扮演者、著名演员英达


          8楼2006-11-12 09:55
          回复
            孙柔嘉的扮演者、著名演员吕丽萍,前些年凭借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再度走


            9楼2006-11-12 09:55
            回复
              李梅亭的扮演者葛


              10楼2006-11-12 09:55
              回复
                已于2002年10月20日不幸病逝的苏文纨扮演者、著名演员李媛媛


                12楼2006-11-12 09:55
                回复
                  昔日的纯真早已不在,这是唐晓芙的扮演者史兰芽


                  13楼2006-11-12 09:55
                  回复
                    方鸿渐的扮演者陈道明


                    14楼2006-11-12 09:55
                    回复
                      这一群虚伪卑俗的丑类,外面全有着各种中外的吓人的头衔,剥去这一层东西,让他们“站起来”,原来下面都有着遮不住的“红臀”。 
                       
                      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钱钟书使用了什么创作方法?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有不少有考据癖的人认为,《围城》写的是真人真事,方鸿渐就是钱钟书本人,其他人物都具体有所指。关于这种情况,在钱钟书准备付印《围城》时,就有所预见,他在序里说:“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杨绛站出来,在《将饮茶》里一一指出《围城》中的人物原型的来龙去脉,如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苏小姐也是复合体。她的相貌是经过美化的一个同学。她的心眼和感情属于另一个人,这人可一点不美。”“赵辛楣是我们喜欢的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变大的”(《将饮茶》第124—128页)可以不用再举例了,由上述几个人物的创作原型可以看出,《围城》的人物形象塑造,基本上采用了捏合和虚构的方法,而不是什么自传体性质的“实录”生活的方法。杨绛说:“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是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将饮茶》第124页)“虚构”和“捏造”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或叫传统的“写实方法”。 

                      六.《围城》的描写技巧 
                       
                      钱钟书是语言运用的大师,在《管锥编》中,他多次强调文学语言运用的难度和魅力,他是语言辩证法的深刻理解者和智慧的运用者,《围城》充分地体现出他在运用语言描写人物、刻画性格、渲染环境、摹状景物方面的杰出才能,他的文学描写,是以他的深厚的中西学问为基础的,是以他的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睿智过人的思辩哲学作底气的。 
                       
                      第一.山色有无中——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用模糊手法写人物心态,最见笔力。如写苏文纨的“吃醋”心理,小说写苏文纨一相情愿恋着方鸿渐,无论是看到和听到他与鲍小姐如何,便吃醋,作者用多种手法写。听到孙太太讲方鸿渐和鲍如何好,苏“心里刺得直痛”。方要去会鲍小姐了,苏文纨说:“快去吧,不怕人等得心焦么?”(第6页)心里和口里都是“酸”的。苏文纨把表妹唐晓芙介绍给方鸿渐认识后,吃醋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看见“他跟唐小姐两口儿平分着一个秘密,”就“十分不快”,“因为鸿渐今天没跟自己亲近,特送他到走廊里,心里好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第66页)两人决裂后,在香港会面,苏文纨无情地表达出高傲,醋意里拌上了嫉忌,两者再混合成尖刻的挖苦和冰冷的嘲讽。 
                       
                      写方鸿渐和孙柔嘉的恋爱心理变化,也是闪烁其辞,云遮雾罩,其中突出的是两人一次梦境的描写。赴湘途中,在界化陇一小村子投宿,方鸿渐“迷迷糊糊要睡,心终放不平稳,睡从四面聚近来,可是合不拢,仿佛两半窗帘要接缝了,忽然拉练梗住,还漏进一线外面的世界。好容易睡熟了。梦深处一个小声音带哭嚷道:‘别压住我的红棉袄!别压住我的红棉袄!’鸿渐本能地身子滚开,意识跳跃似的清醒过来,头边一声叹息,轻微得只像被遏抑的情感偷偷在呼吸。他吓得汗毛直竖…… 他听邻近孙小姐呼吸颤促像欲哭不能,注意力警醒一集中,睡又消散了,耳边清清楚楚地一声叹息,仿佛工作完毕的吐口气……”到十二点,“孙小姐给火光耀醒翻身,鸿渐问她是不是梦魇,孙小姐告诉他,她梦里像有一双小孩子的手推开她的身体,不许她睡。”(第191页)第二天两人谈起梦境如此近似,孙说:“你说你听见的声音像小孩子的,我梦里的手也像小孩子的,这太怪了。”这时,赵辛楣冷笑道:“你们两人真是魂梦相通,了不得!我倒一点没觉什么……”(第192页)这种似有若无的文字,让读者感觉方鸿渐和孙柔嘉好象“心有灵犀”,但又全不说破,让你产生“山色有无中”的朦胧之感。


                      15楼2006-11-12 09:56
                      回复
                        令人尊敬的高松年校长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原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先生已经于2003年12月27日与世长


                        16楼2006-11-12 09:56
                        回复
                          著名电影导演、表演艺术家吴贻弓扮演了周经理!多年不见,这位在剧中老成、潇洒的角色如今已是满头白发!这是他去年参加陈逸飞追悼会时的照片


                          17楼2006-11-12 09:56
                          回复
                            著名电影导演、表演艺术家吴贻弓扮演了周经理!多年不见,这位在剧中老成、潇洒的角色如今已是满头白发!这是他去年参加陈逸飞追悼会时的照片


                            18楼2006-11-12 09:56
                            回复
                              朋友指点之后,我搜索了一下,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沙叶新竟然扮演的是那位脸“圆如太极”的曹元朗先生!


                              19楼2006-11-12 09: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