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战争吧 关注:46,804贴子:907,589
  • 13回复贴,共1

德国坦克介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是I号坦克及变形车(1)
总述: 1931年,德军中的一些将领如海因 里希.古得里安等,意识到建立装甲部队的 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种轻型坦克来培训将 来的装甲师作战人员。
军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种轻型坦克(5吨 )的规格说明。设计者的主要经验来源于 早期的一些“秘密”项目和与瑞典Lansverk公 司的合作计划。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12-20 14:22回复
    I号A型:德国武器局接受了LK B1样车并给 予Sd.Kfz. 101的制式编号批准量产。第一 批量产型被称为一号坦克A型,它是在LK B 1 基础上改进而成: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 中的后3个装在平衡架上而第1负重轮为独 立悬挂,而车体尾部比LK B1 更低矮,炮塔 移至车体中轴线靠右。全车只有2名成员: 驾驶员兼机电员、车长兼机枪手。从1934 年7月至1936年6月共生产了818辆一号A型 坦克。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12-20 14:24
    回复
      补充,该车型曾经出口至中国大概20辆,成 为中国战车部队的主力,但是该车全部战损 于南京保卫战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12-21 18:41
      回复
        I号B型坦克:一号A型的风冷式柴油机存在 严重的缺陷,因此1935年德国武器局命令 使用LK B2 样车和一号A型的部件开发新的 型号,在换装了马巴赫液冷式汽油机后, 定型为一号坦克B型。B型的车体加长,发 动机盖改为纵置式,每侧有5个负重轮(后 4个装在平衡架上)和4个托带轮。从1935 年8月至1937年6月共生产了675辆B型。其 中部分车辆改装了向上排气装置并加上了 空气滤清器,适合于热带气候,它被称为 一号Tp坦克并配属非洲装甲军。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12-21 18:43
        回复
          I号坦克C/D型:C型与A、B型在外形上完 全不同,它的短粗车体上装有平衡式交错 重叠负重轮并使用现代化的扭杆式悬挂。 搭载改进的早期二号坦克炮塔,装有EW14 1机关炮一门和MG34机枪1挺,其中EW14 1为20mm的口径的反坦克速射炮。 从 1942年7月至12月共有40辆C型出厂,其中 两部在1943年被送往苏联作战,其余38部 被送往西线。 D型 德国武器局还计划试验性地发展一 种一号“重装甲步兵突破坦克”,顾名思义就 是牺牲部分机动性,带有厚重装甲用来掩 护步兵冲击敌军要塞的支援坦克。 19 40年在一号A型坦克和VK601的混合基础上 开发出VK1801样车,它也称为一号D型, 由于拥有重装甲而达到20吨的重量。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12-21 18:45
          回复
            变型系列一号指挥坦克 为更好地协调 装甲部队,德军在1935年将部分一号坦克 底盘改造成为指挥坦克。去除了炮塔,装 有突起的上层指挥结构和固定的四角型指 挥塔,出入口开在指挥结构两侧。它装有F uG2和FuG6电台,多出的天线架在右侧翼 子板上。苏德战争爆发后又加装了更强的F uG8和FuG10电台而成为后期型,框形天线 环绕车体。 1935年至1937年在一号B 型基础上共改造了184辆指挥坦克,另有6 辆是用A型改造。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12-21 18:48
            回复
              再扰民一下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12-21 18:50
              回复
                @ 清热解毒胶囊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2-21 18:51
                回复
                  2号坦克a1/a2/a3型:1935年,第一批新 型坦克出厂,同时它得到“二号坦克”的正式 名称和制式编号Sd.Kfz.121。首批生产的2 5辆称为a1型,它需要3人操作(车长兼炮 手、机电员、驾驶员)并拥有圆弧状的车 体前部装甲,诱导轮是焊接式而且因为没 有最终减速齿轮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刹车。 针对这些问题,又生产了25辆称为a2型的 改进型车辆,诱导轮改为焊接式而且完善 了冷却装置。在1936年这一系列最后的a3 型共生产了50辆,它的冷却进气口比a2型 更大。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12-21 18:55
                  回复
                    怎么没人看我的贴子?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12-22 08:35
                    回复
                      @江宁郡主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12-22 08:41
                      收起回复
                        德国坦克二战真实涂装











                        17楼2012-12-22 20:49
                        回复
                          c/A/B/C型:
                          游戏中的二号坦克(12张)   c型作为量产型的范本在1937年3月开始生产,最后制造的c型坦克改用独立式板弹簧悬挂装置,每侧5个中直径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这成为二号标准量产型(c/A/B/C/F/G型)的重要特征,而c型最后生产型将车体前部又改回和a1型一样的圆弧形,最大装甲厚度15毫米。   1937年7月开始出厂的A型是第一种量产型二号坦克,它与c型区别很小,但这时已发现由于没有指挥塔而使车长观察十分不便。B型(1937年12月开始生产)和C型(1938年6月投产)为了提升防护性能而在驾驶室前部和炮塔前部加装了20毫米的附加装甲(用螺栓固定)。从1937年3月至1940年4月共生产了1113辆c/A/B/C型。   c型作为量产型的范本在1937年3月开始生产,最后制造的c型坦克改用独立式板弹簧悬挂装置,每侧5个中直径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这成为二号标准量产型(c/A/B/C/F/G型)的重要特征,而c型最后生产型将车体前部又改回和a1型一样的圆弧形,最大装甲厚度15毫米。   1937年7月开始出厂的A型是第一种量产型二号坦克,它与c型区别很小,但这时已发现由于没有指挥塔而使车长观察十分不便。B型(1937年12月开始生产)和C型(1938年6月投产)为了提升防护性能而在驾驶室前部和炮塔前部加装了20毫米的附加装甲(用螺栓固定)。从1937年3月至1940年4月共生产了1113辆c/A/B/C型。   这4种型号的二号坦克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担任德军装甲师的主力,成为“闪电战”的陆军第二号功臣。但令人尴尬的是,德军坦克兵似乎更偏爱捷克38(t)坦克甚至出现不要二号坦克而争抢38(t)坦克的局面,第一功臣的桂冠也就这样被38(t)坦克收入囊中。在1940年时德军共拥有各型二号坦克955辆,占坦克总数(2580辆)的近半数,但事实说明早期二号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方面都逊色于捷克38(t)坦克,这就向厂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要求。



                          18楼2012-12-22 20:50
                          回复
                            2号坦克F型:1941年在C型的基础上诞生了最为稳定的二号F型。F型设有车长指挥塔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观察的安全性,驾驶室前部装甲改为35毫米一体化、侧部20毫米,解决了以前临时附加装甲结构不牢固的问题,但车重也增加到9. 5吨。车体前部装甲再次改为平直型并经常挂有备用履带作为防护。F型后期改装了威力更强的KWK 38型60倍口径20毫米机关炮并在炮塔后部加上了工具箱。后来在c/A/B/C型上也作了相应改造如加装指挥塔和改变车体前部形状等。   但是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二号坦克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它的设计理念是填补三、四号坦克的空白,而当三、四号坦克已进入稳定量产阶段时标准二号坦克显然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了。因此在1941年3月至1942年12月生产了524辆F型后,标准二号坦克开始退出现役,到坦克学校用作训练、改装成指挥车之类的特种用途车、发给**和亲德组织扫荡游击队是几种必然的归宿。   部分二号坦克A~F型改进了发动机和冷却设备以适应沙漠战,这些非洲军使用的二号坦克称为A~F(Tp)型。



                            19楼2012-12-22 2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