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一提,1980年代初期官五学界对自留地问题尚有研究,但到1982年之后就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原因很简单,学者们的研究是有导向性的。当土鳖的经济已越过这个阶段之后,自然就不会有什么人再关心这个问题了。
于是我们只好来看看1980年代初,也就是勃列日涅夫最末期、安德罗波夫尚未上台的时候,苏联农业的状况。
《苏联的“第二”农业》(【英】鲍里斯.鲁默,1981)一文中提到:
1979年,城市自留地的数目又增加了大约2.5倍。
在克麦罗澳省【1】(西伯利亚最大的一个省,也是工业最发达的一个省) 的工厂、工地、矿山和企业里普遍成立了菜地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分配土地,组织集体的种植、耕作和收获活动,并帮助居民购买农具和化肥。
【1】通译“克麦罗沃州”。
托木斯克是西伯利亚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业和科学文化中心。1979年,在它的50万居民中,约有10万人放弃固定的工作不干而去从事个体农业。
“随着独立经营的农业的发展,市场贸易也在它的刺激下兴旺起来。”——相关事实如下:
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单单是苏联的大城市在1979年就新辟了650个集体农庄市场,其年销售额高达60亿卢布。
在食品供应方面,市场所起的作用正在迅速增大……乌克兰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1979年,该市居民所消费的食品有一半是来自集体农庄市场。其中有一个市场,它在1979年的销售额即达1亿卢布,占了该市食品销售总额的10%。
此外,这篇文章还提到,苏联的工业企业和军队也纷纷开始自办农场。这说明,苏联的农业危机已迫使所有人开始农业生产,以便自给自足。
根据《苏鼓励农民发展自留地经济》(1981):
苏联1980年的谷物产量(包括谷类、玉米、向日葵)已下降到14000万吨左右,低于计划约4600万吨。而同时人口却在上升,因此引起很大问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政权取消了大部分对自留地农业的限制(包括1969年对家庭饲养畜牲数目的限制【2】)和对自留地规模的限制(过去限制每人最多半公顷,平均每人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公顷)。同时还下令银行、农庄/农场积极提供必要的贷款和物资。
【2】过去只有蜂、禽、兔的饲养不受限制。
然而,这并没有导致苏联粮食总产量的上升,反而导致苏联农业的解体(在集中的同时解体,也算是一大奇迹):
1990年苏联谷物产量为21150万吨,土豆产量约7000万吨。
1991年苏联谷物产量为15630万吨,土豆产量约5400万吨。(这从侧面说明32000万吨的数字是错误的,实际粮食总产量只有21000万吨左右,比前一年下降7000万吨)
——《苏联人面临饥饿》,1992(当然这一年也就没苏联了)
根据《苏联自留地》(1980)的说法:1980年的谷物总产量为18920万吨左右。不清楚为什么两者会有如此大的差距,难道相差的5000万吨是土豆?
这篇文章还说,苏联自留地的产量,去掉自己消费后,有一半被消费合作社收购后拿到国营市场上出售,剩下的则拿到农贸市场上自卖。
农民之所以愿意将自留地的产品卖给消费合作社,主要是因为“懒惰”及希望能够廉价购买到化肥、种子。
另外,1980年的自留地面积已增加到800万公顷(虽则仍只有全苏耕地的百分之三)。
于是我们只好来看看1980年代初,也就是勃列日涅夫最末期、安德罗波夫尚未上台的时候,苏联农业的状况。
《苏联的“第二”农业》(【英】鲍里斯.鲁默,1981)一文中提到:
1979年,城市自留地的数目又增加了大约2.5倍。
在克麦罗澳省【1】(西伯利亚最大的一个省,也是工业最发达的一个省) 的工厂、工地、矿山和企业里普遍成立了菜地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分配土地,组织集体的种植、耕作和收获活动,并帮助居民购买农具和化肥。
【1】通译“克麦罗沃州”。
托木斯克是西伯利亚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业和科学文化中心。1979年,在它的50万居民中,约有10万人放弃固定的工作不干而去从事个体农业。
“随着独立经营的农业的发展,市场贸易也在它的刺激下兴旺起来。”——相关事实如下:
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单单是苏联的大城市在1979年就新辟了650个集体农庄市场,其年销售额高达60亿卢布。
在食品供应方面,市场所起的作用正在迅速增大……乌克兰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1979年,该市居民所消费的食品有一半是来自集体农庄市场。其中有一个市场,它在1979年的销售额即达1亿卢布,占了该市食品销售总额的10%。
此外,这篇文章还提到,苏联的工业企业和军队也纷纷开始自办农场。这说明,苏联的农业危机已迫使所有人开始农业生产,以便自给自足。
根据《苏鼓励农民发展自留地经济》(1981):
苏联1980年的谷物产量(包括谷类、玉米、向日葵)已下降到14000万吨左右,低于计划约4600万吨。而同时人口却在上升,因此引起很大问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政权取消了大部分对自留地农业的限制(包括1969年对家庭饲养畜牲数目的限制【2】)和对自留地规模的限制(过去限制每人最多半公顷,平均每人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公顷)。同时还下令银行、农庄/农场积极提供必要的贷款和物资。
【2】过去只有蜂、禽、兔的饲养不受限制。
然而,这并没有导致苏联粮食总产量的上升,反而导致苏联农业的解体(在集中的同时解体,也算是一大奇迹):
1990年苏联谷物产量为21150万吨,土豆产量约7000万吨。
1991年苏联谷物产量为15630万吨,土豆产量约5400万吨。(这从侧面说明32000万吨的数字是错误的,实际粮食总产量只有21000万吨左右,比前一年下降7000万吨)
——《苏联人面临饥饿》,1992(当然这一年也就没苏联了)
根据《苏联自留地》(1980)的说法:1980年的谷物总产量为18920万吨左右。不清楚为什么两者会有如此大的差距,难道相差的5000万吨是土豆?
这篇文章还说,苏联自留地的产量,去掉自己消费后,有一半被消费合作社收购后拿到国营市场上出售,剩下的则拿到农贸市场上自卖。
农民之所以愿意将自留地的产品卖给消费合作社,主要是因为“懒惰”及希望能够廉价购买到化肥、种子。
另外,1980年的自留地面积已增加到800万公顷(虽则仍只有全苏耕地的百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