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教育吧 关注:68贴子:250
  • 0回复贴,共1

教育培训行业:“优胜劣汰”的时刻到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人商业领袖李嘉诚面对地价、楼价飞涨,开始大手笔抛售内地和香港的物业,笔者料想一定是他独有的商业嗅觉,预见到了风险正在逼近,才作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决定。
  这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同样有一种警示作用。
  伴随着房租飚升,人工成本的持续攀升,培训行业的黄金时代渐行渐远,加之去年新东方等上市培训公司出现亏损,培训行业弥漫着一种整体的恐慌。
  眼下做加、减、乘、除的都有。
  做加法,主要是增加托管、科学、小记者等项目,大都是在文化课程之外寻找新的机会,当然也有少量增加投资、改善校区环境的加法操作,尤其是外语培训类机构,店面装修在向麦当劳之类的营运场所看齐。
  做减法,主要是减少校区、砍掉不赚钱的项目。
  做除法,主要是转手、出售培训机构,另外寻找出路。
  做乘法,主要是一些实力雄厚的机构,转型做加盟、做师训、做平台,从经营实体,转向帮助同行复制自己的经验,变赚家长的钱,转为赚同行的钱。
  在这些眼花缭乱的操作背后,有的同行孤注一掷,有的同行慌不择路,有的同行黯然退场,有的同行混水摸鱼。
  作为培训机构校长,比做管理更难的是做决策,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未来。是坚守还是撤退,确实到了需要正面回答的时候。
  建议:
  根据趋势判断进行决策。
  从国家高考改革的指向来看,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标准将会改变,同时家长的消费心理正在发生变化,不希望孩子学得像自己儿时一样苦,希望把童年还给孩子。
  可以预见,培训行业的趋势,将会朝着素质拓展、实际应用、培训个性的方向发展。
  根据经济规律进行决策。
  现在确实存在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情形,面对文化课程的颓势,校长容易受到影响,掏出大把的银两加盟新项目,极有可能“付出的是金条,收获的是稻草”。
  在加盟之前有没有算过经济帐呢?有没有算过投资回报的周期?也有的校长在出售或者进行重组的时候,按过去的经验出价,谈判显得步履维艰。
  根据资源禀赋进行决策。
  其实只有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你拥有什么样的资源,有什么样的优势,就在这样一个细分的领域里就地取材,因时而动,才能减少折腾,把自己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成功转型。
  比如原来做英语的,因为高考的分值下降就转型做作文吗?对英语教学的模式进行转化是不是更好的路径选择?
  优质教育资源依然十分稀缺。


1楼2016-05-07 18: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