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吧 关注:557贴子:9,718
  • 7回复贴,共1

【探讨】关于垓下之战后项羽突围的若干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猪


1楼2017-03-16 21:34回复
    “传统”的观点认为垓下楚军大败后,楚军听闻四面楚歌声而军心大乱,项羽更是错误的判断出汉军已经夺得三楚,于是唱起了垓下歌,然后率领八百骑兵突围而去,意欲复国。即项羽抛弃大军,带着小部分人逃生而去。
    “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史记·项羽本纪第七》
    换个思路思考下。四面楚歌带来的消息是,楚地尽失,也就是说楚军家小已经全部被汉军(诸侯联军)掌握,此时楚军军心大乱,当时的局面可能已经不是项羽所能控制是否能听项羽指挥已然是个问题。且“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项羽上马后,只有八百起兵跟随项羽,“从者八百余人。”,【项羽上马,跟随项羽的有八百余人】。“从”字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项羽上马后,【继续跟随着】项羽的只有八百余人。也就是说,大军抛弃了项羽,只有八百人跟随着项羽去突围,只有八百死士了。
    可能这个结论会让人觉得荒谬,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如此。首先是楚军大败,未尝败北的霸王也尝到了人生中第一场败仗,对霸王或者楚军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其次,四面楚歌带来的虚假消息,楚地沦丧,家小的性命掌握在汉军手中,战士能否继续作战已经成了问题。再有楚军是否愿意跟着项羽做没有线的风筝去突围?还是留下来继续投降来活命来保住家小?最关键一点,“从者八百余人”。很多人认为,项羽故意只带小部分兵力,为的是确保突围声势小,不被汉军发现。问题来了,为何跟随项羽的是八百余人,而不是五百?一千?先不讨论此时楚军骑兵所占比例,这种数据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残缺,已无法确认。但可明显确认一点,骑兵马蹄声很大,若为了小点动静,大可以带步兵突围。【跟随项羽的八百人】,也就这八百人死忠于项羽了。愿意跟着项羽突围,而放弃投降活命的机会。


    2楼2017-03-16 22:08
    收起回复
      你还真是锲而不舍。
      不过我不想浪费时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0-07 21:16
      收起回复
        不好意思,你来这里歪楼还狡辩,辱骂,挑事。
        再让你冷静一天吧。
        希望有朝一日,你能改过自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10-09 20:59
        回复
          霸王,汉王签订鸿沟之约已然说明此时双方疲惫。楚军更是需要修正。项羽回哪里休整?老家江东一带。且【必须要带回大军】,这支大军是本钱。但是回去,就得过江。无奈韩信控制了长江,项羽想要过江就必须要回身击败诸侯联军,为大军过江创造机会。可惜,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10-10 13:3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10-10 13:45
            收起回复
              楚国立即投降?分明是打下来的!
              “下东城、历阳。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10-12 23:11
              回复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10-12 23: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