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吧 关注:1,145贴子:10,040

随意问随心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已经伴随我7年之久,是陪伴我的良师益友。颇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方面有困惑的朋友可以随意提问,我尽我所能给予答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7-08-07 09:40回复
    享受到宇宙透支保障了吗?


    IP属地:湖南2楼2017-08-07 11:01
    收起回复
      有钱了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07 18:11
      收起回复
        回复楼上:朋友,你觉得有多少钱算有钱呢?一万?十万?百万?上亿?这些数字的背后你想要的是不是一个充沛丰盛、可以随心所欲的购买自己想要购买的东西?需要有一种金钱上的安全感对不对?其实具体的金额对于真正的你来说都是有限的,真正的你根据你现在的状态显化当下的所有情境,丝毫不差。在这个情境里你可以看到自己灌注的模式,是丰盛还是匮乏?每一个当下都是你自己的意识最**的创作,无论你目前是赤字还是看上去的盆满钵满,都需要伟大的创造。当下你觉得安全感十足且与大我合一就是有钱丰盛的;当下你感觉匮乏对未来充满焦虑和金钱上的不安就是贫瘠没钱的。与全息图中的具体数字金额无关!祝你丰盛无虞!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8-07 21:32
        收起回复
          @自由的阿财 @留一些意会:由于字数的限制,我只能在这层回答你们的问题。阿财你说“理论上我知道我是无限的意识,全知全能的存在,但然并卵,不是吗?你懂的!”其实我懂,站在第一阶段的角度你会想就算我知道我是神一般的存在,我知道我是全知全能又能怎样呢,我仍生活在这个充满限制的空间,我仍然无法求仁得仁,求财得财,我仍然在体会着那个渺小的存下。这种心态我也曾有,我也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好几年里面深受这个想法的困扰,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真正的你无时不刻不在指引着你与祂对焦,用或温柔或残暴的方式。这个过程可能要花上好多年的时间,但是你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指引着你,不然你也不会到这个贴吧看这个帖子。
          理论上你知道你是全知全能的存在,但你并不相信,你只是把这句话当做了一个口号而已,问问你自己的内心,你相信你自己的智慧和丰盛吗?相信自己的永恒吗?相信自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吗?就像相信每一秒钟都有充沛的空气一样,就像相信每一天都有日夜的更迭一样,让自己的聪明的头脑去相信这么多年头脑中不信的东西其实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极大的勇气。我们在二元对立信念下生活,抛弃二元对立的信念,需要大量的相关知识和自我剖析,关于“我是谁”可以参考《你值得更好的生活》中前半部分的关于量子物理的理论部分。
          @留一些意会 问到:“真正的你”根据谁的状态显化当下的情境?真正的你无形无相,真正的你是永恒的意识,这个意识没有二元对立的概念,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没有善恶美丑,没有取向,是永恒的合一,祂不觉得富有有多好也不觉得贫穷有多差,但是祂想要获得感受想要体会“无限”,你有没有经历过特别安静的山谷,当你想要享受那个宁静的时候,是不是偶尔一两声鸟叫和虫鸣时,越发能够感受大自然的静谧,同理,意识想要通过“有限”来感受无限,从小婴儿的样子开始慢慢成长在这个世界玩人性游戏,先把自己的能力隐藏起来然后再在人生课堂中找回能力,看你的大我多么的勇敢,在成长过程中你吸收了很多的信念,你不假思索的全盘接收,你相信的全部就是你以为的你,你的生活按照你的信念展开。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不对劲了,你需要反思你内在的信念是否真的靠谱?你要追问:你到底是谁?答案会逐渐展开……


          IP属地:北京5楼2017-08-09 13:44
          收起回复
            @sLs徐辰: 你问到“请问你现在是第一阶段的玩家,还是第二阶段玩家,还有真的有如作者说的彻底解脱点吗?你解脱了没?谢谢”
            书中作者使用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其实是用的方便读者理解的词语,所谓第一阶段,其实是完全活在无意识状态里,完全相信二元论的概念,认为世界与自己分离,认为自己与宇宙相比脆弱渺小,经常会有受害者情绪,经常会有一种孤独无助的情绪,对未来充满焦虑,无法控制世界的发展态势。所谓第二阶段,是你已经开始探索真理,感觉什么事情仿佛不对劲,仿佛有一些世界观和价值观并非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在阅读本书之前就已经读了很多灵修方面的书籍,仿佛有一种力量在指引我不断探索,其实当你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世界的信念有问题,想要纠正自己的思维范式的时候,你就已经走在了第二阶段了。只是本书的作者提供了一些看待世界和生活的观念转变的方法,我认为这些方法非常好,但是并不一定是必须如此,因为毕竟各种指月亮的手指都指向的是月亮而非手指本身。
            作者提到的“彻底解脱点” 可以理解为“顿悟”,是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转为“合一”思维方式的转折点,你终于明白了自己是谁,终于不再用分裂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时候就是彻底解脱点,达到彻底解脱点之后,看待事物的视角就会发生转变,你知道真正的你是谁,你不是头脑中的那些概念,你是宇宙意识的临在表达,你跳脱时间之外,你是这里也是那里,你是全部,你是所有的二元对立的合一,你活在每一个当下。达到彻底解脱点之后并非意味着立地成佛,因为残存了很多第一阶段积累的信念,但是生活情境会不断带你发现你残存的信念,所有的观点和信念都不是鲜活的都是教条,是不断质询自我的过程,不断剥离小我的外衣的过程。
            我现在的阶段如果用文字描述的话,应该是到达了彻底解脱点,但还在剥离小我外衣的过程中……


            IP属地:北京6楼2017-08-10 09:50
            收起回复
              @留一些意会 你问“有时候心里有矛盾,比如作者在举出那个修车的例子,做完流程以后修车费怎么解决的,不能遇到钱的问题,做个流程之后总去借钱,那不是还总在全像图里解决吗?”这个问题在我初读本书的时候也十分困扰我,作者并没有说明做完流程之后接下来做了什么,是接着修车还是不修了还是借钱还是透支信用卡等等,究竟应该做什么?
              究竟应该做什么,答案是并没有标准答案,答案是做那个当下让你觉得较为舒心的选择。你可以选择暂不修车,你可以你选择借钱,你可以选择信用卡分期……做你内心最爽的那个选择,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原因是什么?我这里又要说理论了,因为必须把理论融汇于你的骨血,你才是真正的按照第二阶段的游戏规则在生活,否则你只是看了一本书,然后合上书,然后回到第一阶段。
              一些创造对你来说显得更好的唯一原因是:你被锁入第一阶段的视角,你从那个视角评判这些创造,虚构有关这些创造的故事,而且相信这些创造是真实的!记住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一切都是你意识许可的产物,你创造了不够足够金额修车的场景,你相信自己真的没钱吗?那你是谁?你在那个当下你还相信自己是神性的不受一切限制的神性的临在表达吗?你相信自己本自丰盛吗?你相信自己创造了这一切吗?你究竟应该相信哪个?
              不要局限你自己,收回自己对自己的限制性的思想和定义,你的全息图会逐渐改变!


              IP属地:北京8楼2017-08-14 10:29
              收起回复
                楼主,有个问题一直很困扰我,就是关于书上说的,在第二阶段里,我们不需要去做任何计划,每天醒来头脑里有什么想去做的,就去做。如果真是这样过生活,那每天不就是浑浑噩噩,或者就成了我们所说的不思进取?那我每天就上上网、看看电视、打打游戏啊,毕竟人都是会倾向于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强加于自己任何自制力?想干啥就干啥?那岂不是跟让“小我”在牵着鼻子过活?那岂不是往年日积月累的习惯将牵引着我们过活?这点我一直很困惑。求教。


                9楼2017-08-14 11:42
                收起回复
                  @Princess_JOJO_ 我懂你的困惑,因为你的问题里面夹杂了好几个层次的问题。你的的问题在于头脑中的评判太多。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玩人性游戏,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就来到了第一阶段,你被大我赋予了人生剧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戏码,每个人生剧本都是大我伟大的创造,并不存在某种情节更高级,也不存在某种更难创造,你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大我根据你现有的模式创造,就像精确的投影,用PPT来作比喻,你内在有怎样的内容,投影到幕布上就会出现怎样的内容。
                  你说“每天醒来头脑里有什么想去做的,就去做。如果真是这样过生活,那每天不就是浑浑噩噩,或者就成了我们所说的不思进取?那我每天就上上网、看看电视、打打游戏啊,毕竟人都是会倾向于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强加于自己任何自制力?想干啥就干啥?那岂不是跟让“小我”在牵着鼻子过活?那岂不是往年日积月累的习惯将牵引着我们过活?”
                  无论你怎么想,你的第一阶段残存的故事情节还在继续,每天还有大量惯性的故事情节让你在其中“玩耍”,如果你想打游戏,然后又评判这件事情是不思进取,说明你根本没有投入的去玩好这场游戏,楼主不爱玩任何类型的游戏但是我并不评判它,因为我知道在每个游戏领域都有神级的游戏高手,所有的游戏高手都不评判自己是“不思进取”,因为他的信念里面没有这个概念。
                  不要去管别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也不要去看别人的人生剧本,就聚焦在你的每一个当下,“人倾向于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这也只是你的信念而已,每一个意识选择成为人的样子来玩这场人性游戏,并非倾向于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已,祂是想要各种人生体验甚至挑战。所有的体验和感受只来自于“当下”,如果你想玩就尽情的去玩去感受玩的那个当下,不要一边玩一边还有一个声音在苛责在评判,其实大我对“kill time”这样的事情并没兴趣,祂喜欢投入,喜欢感受。
                  亲,你需要做的是大概是跟随大我带领,去看到自己内在限制性的信念,随顺自己的人生剧本,活在当下


                  IP属地:北京10楼2017-08-14 13:50
                  收起回复
                    你值得我也接触了好多年,为此也拓展的阅读了莱斯特的释放法、《当下的力量》等,看我的困惑你也知道我现在还离随心所欲的生活有段距离,但很感谢你耐心又有条理的分析。我知道,按莱斯特的教导,当自己想找到答案、想不断去寻找为什么的时候,就释放,或者运用流程,可是这个对我来说确实不简单,小我太活跃。


                    11楼2017-08-14 18:35
                    收起回复
                      @留一些意会 你问“似乎我的工作必须要做计划,完成计划,我用第二阶段方式去行动时,确实有焦虑,疑惑。难道在第二阶段,不能再去运用类似于可视化,法则一类的方法再创造吗?没有模式的全像图会是怎样展现呢?”
                      尽量详细的回答你的问题:首先,关于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你究竟用怎样的视角去看它?如果停留在第一阶段的视角来生活,那么生活中的人、事、物与我都是相分离的,是割裂的,当然我们的现在主流价值观的确如此,我们认为我们生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我们认为我们能把控的事物很少……但其实这种意识架构也只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意识架构而已,这种意识架构本身是否值得怀疑?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我是宇宙的中一粒弱小的微尘吗?在书中前半部分的理论中有谈到关于量子物理学的研究,具体的理论我也不多述,你可以反复阅读,结论就是,其实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由我的意识创造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并不存在你我他,并不存在山河大地,这种不存在是指名词化的事物,我们以为真实不虚的世界,也许是非真非假(很绕很烧脑),是以波粒二象性的方式存在的,在当下瞬间显化,它以某种形态显示在你的世界,完全是因为你的意识。
                      所谓的第二阶段的旅程,说白了就是扭转意识形态,从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转变成一元论的意识范式,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惑这都正常,毕竟我们被洗脑了几十年(算上轮回的话,那就可能更久)。在第二阶段的人生游戏中,如果需要你去做计划,ok,去做,但是要清楚的知道,在全息图中发生的事物不是因为计划得来,而是大我的意识创造,但游戏剧本要求你去做计划,那就享受游戏中做计划的场景,享受按个当下而已。
                      在第二阶段生活的铁律是:活在当下,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情绪剧烈产生波动的时候,就运用流程,但是一定要记住,流程并非机械的照本宣科,也非例行公事,在各种大大小小或激烈或沉闷的情绪里面隐藏着在第一阶段残留的“信念”,所有的信念都是背离你的“真我”的。记住你的大我也就是真正的你没有评判,是一种纯然的感受,它不去评判什么好什么坏,不去评判什么多什么少,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一切感受。当你产生评判和情绪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觉警,那里有你“小我”的模式,发现那个模式的当下,就释放掉它……其实就是流程的作用。
                      第二阶段的的游戏不断深入,应该是这样的:不断发现“小我”的模式,不断瓦解这些模式,逐渐与真我“对标”,上次你说我举得例子不多,这次给你举个生活中的小案例,日常中的采购。我在第一阶段的生活中由于从小受金牛座老爸的影响,买东西非常注重“性价比”,有一些明明很喜欢的物品,但可能由于性价比不高连想都不想就放弃了,在之前的人生中我从来没有反思过这个模式,没觉得这是什么问题,但是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买了很多所谓的性价比高的东西,但是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的,我无从知道我爸买了那么多他认为性价比高的东西是否能发自内心的喜悦,但这个模式确实困扰到我了,不能享受花钱的幸福感,超出性价比的事物,会滋生一种罪恶感。在第二阶段的人生游戏中,大我带领我发现了自己有某种内在信念,比如我认为“我不应买价格虚高的东西,那都是商家骗人的把戏”,“还不如等打折的时候再买,或者网上会有更便宜的”,“买贵的东西就是浪费,浪费可耻”,你看困扰我的其实是头脑中的这些念头,这些念头是来自由某种不易发现的信念,这些信念是真理吗?并不是!所以我现在购买日常所需的时候考虑会更加纯粹,我是否需要,我是否喜欢,它是否值得我花钱表示感谢这个令人喜悦的创造。没有了那些信念模式的纠缠,在这方面的生活反而更加纯粹美好了,我愿意付账去享受那些精美的值得的创造。
                      当你的旧的信念模式收回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人生剧本会不断的基于你现在的状态在调整,虽然你可能很难发现,但是如果你细心,总能发现端倪。所有的“可视化、法则”如果是基于小我的欲念,可能失败的概率会很高,因为小我也许是站在匮乏的角度去诉求丰盛,这悖游戏规则。当你与大我合一,你会发现创造和可视化基于的立场会不同了……
                      当下之务:活在当下,领悟“我是谁”,用第二阶段的思维方式去面对人生,祝福你!


                      IP属地:北京12楼2017-08-21 10:51
                      收起回复
                        楼主,我想问运用流程收回能量,那种能量是什么能量,就是瓦解思想模式吗?感觉能量很抽象!不太理解!还有看了很多书,现在有点混乱了,请问你对于爱自己有什么看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8-22 01:46
                        收起回复
                          @飓风的凤眼 问到“楼主,我想问运用流程收回能量,那种能量是什么能量,就是瓦解思想模式吗?感觉能量很抽象!不太理解!还有看了很多书,现在有点混乱了,请问你对于爱自己有什么看法”
                          一点点回答你的问题哈:1、运用流程回收能量,那种能量是什么能量?就是瓦解思想模式吗?感觉很抽象。
                          在第二阶段的视角看待世界是这样的:这个世界并不真实,如佛经上云: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由心想生。也就是说,你以为真实不虚的客观世界,其实并不存在什么客观什么主观,一切都是意识的产物,一切都是无常充满变化的,这个世界如果你如如不动的去关照的话,无论发生什么,都能来去如空,都能不起心动念,然而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我们还有第一级阶段的思维残留,我们还在评判事物什么对我们有利什么有害,所以所有的思维都来自其后的信念。运用流程的最佳时机是当信念带动情绪的时候,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楼主仍存在第一阶段的模式残留,非常讨厌车辆不让行人,当我走在斑马线上且是我的路权的时候有机动车飞也似地横冲而来,我就会生出一股非常非常巨大的怒气,升起这个怒气的当下,如果不被思维带着走,单纯的去感受那股气氛的能量的话,就是一股心头的能量团,在胸口处如小火苗一样蹭蹭的蹿,这个时候如果还在第一阶段的楼主,恨不得把车主拽下来理论,或者一直咒骂,头脑中会生出很多声音从个人素质发展到国民性,然而目前第二阶段的楼主,在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很快就能意识到这是第一阶段的残存模式创造的场景,让我意识到我还有很多对他人的评判,还有受害者情绪,在这个当下,我做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感受心中蹿起的小火苗,单纯的感受它,不管头脑中出现什么声音一概允许,但不被思维控制,当感受能量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这是意识的产物,以及运用模式的台词,当然你不是为了说台词而说,而是去在那个当下感受当下,与大我合一。感受某种场景创造的精妙和神奇。
                          2、还有看了很多书,现在有点混乱了
                          学海无涯苦作舟,继续看继续体悟,多读经典。
                          3、请问你对于爱自己有什么看法
                          这需要从好几个维度去思考,首先“自我”是谁或者是什么?如果你看了我前些日子发的内容,一定会发现,我鼓励大家多去悟“我是谁”只有真正的悟到了,而不是仅仅知道而已,你悟到你是谁,你就能够更加广义的爱人爱己,不是那种伪善的慈悲,是一种源源不竭的爱。
                          并不存在一个坚实的“我”,我不是我头脑中对自己的概念,我不是我的身体能看到摸到的驱壳,我不是别人眼中的印象,我是宏大秩序可以说宇宙梵天神意识等等(毕竟都是文字表达,文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那个意思)的临在表达,我在当下出生幻灭,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我不是我以为的那个渺小的我。然而由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玩人性游戏,在第一阶段赋予了自己一种人格,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限制,当你真正悟到了“我是谁”,你就会生出一种慈悲的爱,爱那个自己以为的人格面具,爱那些还在第一阶段以苦为乐的芸芸众生。
                          爱自己,就是允许接纳但不纵容~


                          IP属地:北京14楼2017-08-22 09:57
                          回复
                            楼主,你好,谢谢你回答的我之前的问题真心感谢然后现在我还有一个问题很困惑我,我看《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中,作者说遇到不舒服的感受时,要运用流程。然后看通往幸福的终极指南中,作者说遇到不舒服的情绪或感受要静静地看着故事和情绪的分离,所以我就纳闷儿感觉不舒服时我究竟该干什么,是运用流程还是不用,每次都不知所措了楼主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8-28 16:06
                            收起回复
                              @飓风的凤眼 《通往幸福的终极指南》这本书我当然也有,也从头到尾通读过两遍,两本书的内容都非常好,作者从各个面向和以为读者着想的角度深入浅出的阐述如何达到幸福。我个人觉得两本书并不冲突,看你处于怎样的阶段,哪本书的内容会更适合你。通过阅读沙因老师的书,我深切感觉到他是一位了悟了人生真相的开悟者,有慈悲的心,就像佛陀一样,他教授弟子佛法,会根据弟子的根器不同定制不同的法门给对方,《你值得12》和《通往幸福》两套书就像佛陀给弟子定制的课程一个道理。
                              我个人认为《你值得》更究竟,更通透,而《通往幸福》操作性更强,适合修炼程度还没有太深的朋友。你值得中阐述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按照作者介绍的体系去生活能能够达到“彻底解脱”可以说是“开悟”的境界,而《通往幸福》其实是对于《你值得》“主要流程”中关于融入情绪中心的展开解读。很多读者在没有读过《通往幸福》之前在看到《你值得》中关于流程的介绍关于融入情绪的步骤经常会感觉费解,不知道如何融入情绪,不知道如何不被头脑中的声音带着走(楼主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经常无法完成流程,经常就被情绪 和头脑中的声音带走了),不知道如何纯然的融入身体中的那股能量,而刚好在《通往幸福》这本书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头脑机器和内心空间的能量的关系,所以当某种彩蛋发生的时候,你就能更好的借助《通往幸福》这本书的介绍方法更好的运用流程。
                              这两套方法不冲突,我建议你以《通往幸福》为工具更好的与《你值得》中的流程相结合,鉴定的走第二阶段的人生道路,会越来越开阔,感受力和内心的定力以及幸福感会越来越强烈的~
                              祝福你哈~


                              IP属地:北京16楼2017-08-29 09: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