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吧 关注:73,576贴子:197,951

银屑病 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1楼2018-03-02 08:27回复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1]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2]者蠋[3],烝[4]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臝[5]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6]蛸在户。
    町疃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注释】:
    [1]:音滔,久远
    [2]:音冤,虫卷曲
    [3]:音竹,毛虫,桑蚕
    [4]:音征,放置
    [5]:音裸
    [5]:瓜蒌
    [6]:音霄;蠨蛸:长脚蜘蛛
    聿:音玉,语助词
    栗薪:束薪
    仓庚:黄鹂,黄莺
    皇:黄白相间。驳:红白相间
    缡:女子的佩巾
    -----------------------------------------------
    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的《诗经》,其地位不仅仅在於它的开创性意义,同时也在於它的题材广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间的历史、经济、文化、爱情、战争等内容;而且艺术手法高超,写景、叙事、抒情都相当形象细腻,耐人寻味。且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豳风》中的《东山》,就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但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02 08:29
    回复
      【接上】
      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这裏的写作手法,在后代诗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去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别》。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
      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继续沉缅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掉回现实当中,“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离,这三年来,家中变成怎样,她这三年的孤独如何难当,他三年的苦水又从何说起……想到见面,只怕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复杂,如何澎湃难平!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
      《诗经》的艺术美也一样,永远品味不尽,探究不完。因此,我们要继承好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诗经》。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02 08:30
      回复
        【接上】
        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诗序》称“劝以义”,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但忽视了其情的一面,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因而受到后人的质疑。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批评了《诗序》的这一偏颇:“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崔述的《读风偶识》也称:“今玩其词意,但有思夫之情,绝不见所谓‘劝义'者何在。”然而“绝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失之偏执。还是朱熹概括得好:“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诗集传》)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称此诗“既劝以大义,又望其生还,可谓得情理之正者也”,诚为中肯之论。
          此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逗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诚如胡承珙所云:“细绎经文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之无定在,兴君子之不遑宁居。”(《诗经后笺》)“遑”、“息”、“居”三字则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此诗的每一章虽只寥寥数语,却转折跌宕,展示了女主人公抱怨、理解、赞叹、期望等多种情感交织起伏的复杂心态,活现出一位思妇的心理轨迹,堪称妙笔。初读此诗会不得要领,或以偏概全,产生上文所述的岐见,因而姚际恒会这样批评朱熹:“夫冀其归,可也,何必美其德耶!二义难以合并,诗人语意断不如是。”殊不知诗作为心灵的自白,断不是非此即彼的逻辑推理,可以说诗人之语正当如是。此诗之妙正在于其上下不一的语意转折,在否定亦复肯定中呈现活的心灵。此外,此诗的语言简洁朴素,齐言中又有长短相错,模拟说话的声口,在一唱三叹中倾吐衷情,颇为传神。 (黄宝华)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02 08:31
        回复
          【接上】
          【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我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我把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行露》,《周南·葛覃》、《汉广》、《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颓”、“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02 08:33
          回复
            《般》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
            嶞山乔岳,允犹翕河。
            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周成王时颂武王巡狩祀河岳。
            般:乐名。
            陟(音至):周时祭山曰升,或曰陟。高山:指四岳。
            嶞(音舵):小山。允:语词。翕河:合河而祭之。
            裒(音掊):众。对:配。指众山川之神皆如是配而祭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02 08:34
            回复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1],不能兿[2]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兿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兿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释】:
              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保,鸟名,似雁
              苞栩:丛密的柞树
              [1]:音古,闲暇
              [2]:音易,种植
              -------------------------------------------------
              ①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保):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
               ②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柞树。
               ③靡:无,没有。 盬(音古):休止。
               ④艺:种植。 稷:高粱。 黍:黍子,黄米。
               ⑤怙(音户):依靠,凭恃。
               ⑥曷:何。 所:住所。
              ⑦棘(音及):酸枣树,落叶灌木。
               ⑧极:终了,尽头。
               ⑨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
               ⑩常:正常。
              题解:徭役繁重,劳动人民不能耕种以养父母的控诉。
              译文:
              大雁簌簌拍翅膀,
              成群落在柞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靠谁养活我爹娘?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何时才能回家乡?
              大雁簌簌展翅飞,
              成群落在枣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赡养父母哪有粮?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做到何时才收场?
              大雁簌簌飞成行,
              成群落在桑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稻子和高粱。
              用啥去给父母尝?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生活何时能正常?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3-02 08:35
              回复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刺统治者用人劳逸不均,等级森严。
                言:我。偕偕:强壮貌。
                溥(音普):大。率:循;自。滨:涯,水边。率土之滨:即四海之内。贤:艰苦。
                彭彭:不得息。傍傍:无穷尽。嘉:夸奖。鲜:珍。指珍视,重视。将:强壮。旅力:同膂力。体力,筋力。
                燕燕:安息貌。偃:仰卧。
                叫号:指征发的呼召。惨惨:忧愁貌。栖迟:游息。鞅:荷。掌:捧。一说失容,事多不暇整理仪容。
                湛(音单):喜乐;逸乐无度。风议:放言。即吹牛,说大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3-02 08:37
                回复
                  《摽有梅》
                  摽[1]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2]之!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1]音标或漂,古抛字
                  迨:音代,同逮
                  [2]:音气,乞的借字
                  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
                  1.摽(biào鳔):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
                  2.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3.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4.迨(dài代):及,趁。吉:好日子。
                  5.今:现在。
                  6.倾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jì既):一说取,一说给。
                  7.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题解:女子希望男方及时前来求婚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
                  树上还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
                  枝头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
                  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快开口莫再迟疑。
                  【赏析】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
                    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本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3-02 08:39
                  回复
                    《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警戒饮酒失仪。
                    秩秩:肃敬。楚:列貌。肴:豆食。核:果类食品。旅:陈,摆设。孔偕:很好。逸逸:往来次序也。大侯:箭靶。抗:举。
                    烝:进。一说乃。衎(音看):乐。烈:美。洽:合;齐。壬:大。林:盛。纯:大。嘏(音古):福。湛(音担):喜乐。奏:献。能:技能。手:取;择比。仇(音求):匹;耦。室人入又:主人入于次,又射以耦宾也。康:虚。一说大。时:谓心所尊者。一说指射中者。
                    反反:慎重也。幡幡:失威仪也。舍其坐迁:舍其当坐当迁之礼。仙仙(音先):舞貌;轻举貌。抑抑:庄重。怭怭(音必):轻薄貌。秩:常度。
                    呶(音挠):叫喊;喧哗。僛僛(音欺):舞不能自正也。邮:通訧。过错。侧:倾。俄:倾貌。傞傞(音蓑):醉舞不止貌。并:指主人和客人。伐德:败坏道德。
                    式:发声词。勿从谓:勿从而劝勤之,使更饮也。谓,通为。由:事由;情由。由:因;由于。羖(音古):黑色公羊。又:侑的假借,劝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3-02 08:41
                    回复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1];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注释】:
                      蘩:水草名。
                      [1]:音止,水中沙洲
                      被:音皮,古代妇女发式。
                      僮僮:高而蓬松
                      祁祁:众多
                      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
                      ------------------------------------------------
                      1.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蘩(fán繁):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2.沼:沼泽。沚(zhǐ止):水中小洲。
                      3.事:此指祭祀。
                      4.涧:山夹水也。
                      5.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6.被(bì币):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僮僮(tónɡ同):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
                      7.夙:早。公:公庙。
                      8.祁祁(qí其):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
                      9.归:归寝。
                      题解:女子采蘩参加贵族祭祀
                      译文:
                      哪儿采白蒿?
                      去那洲与池。
                      哪儿用白蒿?
                      公侯的祭祀。
                      哪儿采白蒿?
                      去到山涧旁。
                      哪儿用白蒿?
                      公侯的庙堂。
                      发饰多光洁,
                      早晚在公庙。
                      发饰已舒散,
                      这才往家跑。
                      【赏析】
                        阅读此诗,先予判明诗中主人公的身份,也许有助于把握全诗的情感。
                        《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为“家人”,这是对毛序的一大修正。不过以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还是“诸侯夫人”,于诗意未免仍有隔膜。
                        诚然,古代贵族夫人也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劳作。《周礼·春官宗伯》称:“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贾公彦疏谓“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而此诗中的主人公,既称“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为“公侯之宫”,则其口吻显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宫”之类无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3-02 08:42
                      回复
                        【接上】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蒋立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3-02 08:45
                        回复
                          《采绿》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绿,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妇人思夫,期逝不至之作。
                          绿:植物名。又名王刍。花色深绿,古时用它的汁作黛色着画。匊(音掬):两手合捧。局:卷。
                          蓝:染草。襜(音搀):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詹:至。
                          韔(音唱):弓袋。作动词用。
                          鱮(音叙):一种大头鲢。观:通贯。引申为多。一说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3-02 08:46
                          回复
                            【接上】
                              根据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这时,奴隶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奔走终日、劳碌不堪,这首诗就是描写她们劳动过程的。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苹菜、采水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却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无比虔诚、圣洁、庄重,正如《左传·隐公三年》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不惜笔墨,层次井然地叙写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将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正如吴闿生《诗意会通》引旧评所云:“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昝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3-02 08:47
                            回复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旗。
                              其旗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纡,天子所予。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泛泛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赞美诸侯来朝以刺周幽王无理无信于诸侯。
                              玄衮:卷龙。黼(音甫):黑与白谓之黼。
                              觱(音必):水响声。沸:形容泉水冒出,如同沸水。槛泉:正出也。淠淠(音佩又音必):动也。嘒嘒(音会):有节奏。届:至。
                              芾:蔽膝。邪幅:形如今之裹腿。纾:缓;怠慢。申:重。
                              殿:镇定。平平:辩治不绝之貌。一说闲雅之貌。
                              绋(音弗):大索。纚(音梨):拴。葵:揆。指量才使用。膍(音皮):厚赐。戾: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3-02 08: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