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吧 关注:145,717贴子:2,384,933

原著资料翻译——胡林的子女,选自HOME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9-05-27 13:04回复
    (译前记)
    天知道我干嘛要翻译这一篇!头韵体读起来让人一个头有三个大!而且这两个版本还全坑了……
    故事在散文体里已经讲得比较完整了,就当补充些细节吧,还有一些评注里对各个人物的发展考据挺有意思。总之,这是一篇喜欢考据的人可以看看的东西,单纯想看故事的人恐怕会比较失望的。
    本文中所有译名采用文景出版社的译名版本,如果没有就采用魔戒中文维基的译名,再没有就原文照录。
    水平有限,欢迎各位吧友随时指正我的错误!


    IP属地:北京2楼2019-05-27 13:04
    回复
      (正文)
      胡林的子女
      之歌
      有一篇充实的手写稿(长度为28页),标题为“与《胡林的子女》尤为相关的《神话概要》”,这篇“概要”是我父亲继《失落的传说》之后,沿用散文手法要完成的下一部作品(尽管两者的间隔当中存在着一些零散文章)。晚些时候,他在包裹这份手稿的封皮上写道:
      原始的《精灵宝钻》。1926年~1930年成章的原[始]稿件,为R.W. 雷诺兹解释“头韵体版本”《图林与恶龙》的背景:正在创作之中(未完成)(从1918年开始)。
      似乎他一开始写成了“1921”,后来改成了“1918”。
      R. W. 雷诺兹曾经在爱德华国王学校教导过我父亲,这所学校位于伯明翰(参见Humphrey Carpenter的《托尔金传》第47页)。写于1926年8月的日记里有一段提到“去年年底”他又收到了R. W.雷诺兹的来信,尔后两人书信往来,他把许多自己的诗歌寄给了雷诺兹,包括“缇努维尔”与“图林”(“‘缇努维尔’得到的评价是合格,它太冗长了,但我没办法删改;我寄去的‘图林’样稿多少有所改观”)。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概要”的初次创作(尔后对它进行了大量修订)肯定是在1926年,很可能是在年初。随之一同创作的肯定是“图林”的样稿(头韵体的诗歌),它的背景是写来用作解释的,寄到阿纳卡普里,雷诺兹退休之后生活在那里。


      IP属地:北京3楼2019-05-27 13:06
      回复
        尽管那个学期我父亲仍然必须在利兹大学教书,但由于任命出现了重叠,在1925年的冬季学期(10月—12月),他担任了牛津大学的盎格鲁撒克逊语教授一职。然而不管怎么说,头韵体的宏篇巨著《胡林的子女》(即“图林”)毫无疑问完成于利兹大学;实际上,我认为毋庸置疑,在搬到南方之前他就停止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事实上似乎没有证据能反驳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假设,即他为了“缇努维尔”(《蕾希安之歌》)放下了“图林”,他在1925年夏天的日记中开始提到了前者(见第159页及脚注)。
        对于这部作品的开始日期,我们仅有的只是我父亲后来(也许带有些许犹豫)所说的“开始于1918年”。有一页本诗最初的手写稿提供给了我们一个“起始点”,这一页写在了来自于《牛津大词典》的一张纸条上面,而这本词典盖有出版者“1918年5月”的戳记。另一方面,这份最早的手写稿开始后不久就出现了“美丽安”这个名字,这表明它要晚于《缇努维尔的传说》的打字稿版本,在那个版本里面,王后的名字是Gwenethlin,只是在长歌的创作过程当中才变成了“美丽安”(第二卷51页);而作为这则“传说”打字稿基石的手写稿版本,似乎其本身就是《失落的传说》最后完成的内容之一(见第一卷204页)。


        IP属地:北京4楼2019-05-27 13:08
        收起回复
          《胡林的子女》有两个版本,我会将其称为“I版”和“II版”,每个版本都发现了手写稿与晚些时候的打字稿(“IA版”,“IB版”,“IIA版”和“IIB版”),我并不认为后者会比前者晚上许多;我父亲确实有可能在创作“II版”的时候仍然在写作“I版”的后面一部分,这一点儿也不稀奇。“II版”从本质上来说是“I版”的扩展,有许多诗行与段落几乎没有变化。在我们进展到第二版之前,只提“A版”和“B版”就足够了,它们是第一版的手写稿与打字稿。
          手写稿“A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a)是一摞小纸条,编号为1~32。本诗此时处于非常粗糙的状态,带有许多不同取舍的内容,至少有好几处写着现行的起始篇章,出现了最开始的一些词句。接下来便是(b)部分,一大摞利兹大学的考试卷,编号从33开始。在这些试卷上面,本诗的绝大部分都接近于完成——这是创作的第二个阶段。但我父亲给诗行所做的编号贯穿了(a)部分与(b)部分——(a)部分是第1到第528行,(b)部分是528行以后。因此这是一篇独立的作品,而不是两个,之间没有任何重叠;假如写在纸条上的(a)部分曾经以(b)部分这种试卷的形式存在过,那也已经消失不见了。(b)部分里有许多后来用铅笔所写的修订内容。


          IP属地:北京5楼2019-05-27 13:09
          回复
            现在事情比较多,可能无法做到每天都更新,抱歉!


            IP属地:北京6楼2019-05-27 13:11
            回复
              前排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5-27 13:14
              收起回复
                楼楼好人!膜拜大神


                8楼2019-05-27 20:02
                收起回复
                  膜拜大神请加油啊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5-27 21:35
                  收起回复
                    围观大佬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5-27 22:41
                    收起回复
                      这份手写稿是打字稿“B版”的基础。B版中引入的变化不但在A版中找不到,在A版的修订中也找不到。“B版”本身也使用了墨水与铅笔两种工具进行了修订,毫无疑问涉及到了修订本的多处调整。以单独的一行为例,第8行在A版中最初写作:
                      Lo! Thalion in the throng of thickest battle
                      看啊!沙理安,那激战的人群
                      这一行在两个阶段都做了修改,变成了
                      Lo! Thalion Hurinin the throng of battle
                      看啊!沙理安·胡林,那战斗的人群
                      B版在打字的时候,这一行就是这个样子;但B版在两个阶段都做了修订,变成了
                      Lo! Hurin Thalion in the hosts of war
                      看啊!胡林·沙理安,那交战的军队
                      很显然,在正文中编入这种内容以及大量与之相似的状况是极其庞大的任务,其成果会难以置信的复杂。因此,如果只牵涉到韵律方面的修改,正文会采用修订后的B版,特别列出来的几处属于在早期作品的注释中没有提到的内容。


                      IP属地:北京14楼2019-05-28 11:44
                      回复
                        然而,这首诗在名称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因为各种修改完成于不同的时间,而且通篇并不一致。如果在一些特殊的段落中把最终的形式作为挑选的原则,不做其他考虑,那么出现在105、129行的会是Morwin,137等行的会是Mavwin,438、472行的会是Morwen;1469行写的是“乌欧牟”,但1529行以后全是Ylmir;1448行是Nirnaith Ornoth,但在1543行是Nirnaith Únoth。假如后来的NirnaithOnroth是在第1543行得到了采用,那它出现在第13和218行似乎就难以说通了(这两处最终的形式是Ninin Unothradin)。最终,我决定放弃整体的一致性,似乎保留这些独特的名称对当前的境况最为有利。例如,我在1469行采用的是Ylmir而非乌欧牟,以便与所有其余的地方保持一致;而在把1543行的Únoth改成了Ornoth的同时我却在第26行保留了Ornoth,没有采用后来第二版所写的Arnediad——同样,我更青睐早期的Finweg甚于芬巩(1975行,第二版的19行,520行),喜欢Bansil、Glingol甚于Belthil和Glingal(2027~2028行)。所有这些地方都记录在了注释里面。
                        A版没有标题。B版在打字时的标题是《金龙》,但这个标题被修改成了《胡林之子图林与恶龙Glórund》。本诗的第二个版本最初的标题是《图林》,但被改成了《胡林的子女》,我采纳了后者,家父在1926年的“概要”里就是以这个名字提及本诗的,以此作为这篇作品的总称。


                        IP属地:北京15楼2019-05-28 11:45
                        回复
                          本诗的第一个版本被分成了一则不带副标题的简短序幕(《胡林与魔苟斯》)与三个长章节,其中前两个(《收养图林》与《贝烈格》)后来才纳入了打字稿,第三部分(《法埃丽芙林》在A版和B版打字的时候都做了标记。
                          目前的文本保留了大量打字稿的细节,但我把大写调整得更为一致,添上了偶尔出现的重音,而且增加了文章里间歇的数量。对半行之间的空格在A版文本的第二部分做了标记,B版从第543行之后也是如此。
                          我在正文中避免使用带编号的注释,所有的注释都针对的是本诗的行号。这种注释(绝大多数都与各个名称的变化有关,并且与《失落的传说》里的名称做了比较)出现于三个主要部分的结尾,紧随其后的是对这一部分的评注。
                          自始至终,本文中的“传说”指的都是《图伦拔与佛阿罗奇》(从第二卷的69页开始);“纳恩”指的是《未完的传说》里从第57页开始的《纳恩·伊·希因·胡林》。


                          IP属地:北京16楼2019-05-28 11:46
                          回复
                            强啊大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5-28 12:45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5-28 16: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