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梁山吧 关注:390贴子:4,729
  • 11回复贴,共1

武松为什么用戒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喜欢水浒传的人没有不知道武松的,其实很多人就算不知道水浒传也知道武松。毕竟武松的故事流传的太广乐,也确实太吸引人了。
但是在武松一系列的光环之下,却有几个不大不小的谜团困扰着大家,今天拿出来说说,顺便也说点自己的拙见。
其实武松的故事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就已经有,如果论数量的话仅次于宋江、李逵,大约和鲁智深的故事数量上差不多。元代杂剧里面就有武松杀嫂、打虎的剧本。而且武松的行头和外号确实很早就定下来了。只是武松的兵器似乎始终没什么定论,多数情况下用的是杆棒,于是后来研究水浒传的学者们把这些元代杂剧曾经按照兵器划分过类别。
到了水浒传里面,武松的兵器依然是扑朔迷离。多数时候不用兵器,打虎用的是打狼用的哨棒,最后还是折断了。大闹飞云浦,抢了两把刀。血溅鸳鸯楼之后,扔了不用,直到遇上张清夫妇,才终于有了兵器,而且也有了绰号。这里面作者还特地赋诗一首表示祝贺。说实话,看到这里谁要是还说武松不是作者心目中最大的英雄,我也就真的无语了。
但是说了这么多之后,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问题呢?
我之前说了,武松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故事叙述中是没有兵器的,后来虽然找到了兵器,却是很别扭的两件家伙。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件东西。
戒刀,雪花镔铁所制,锋利无比,夜间常自己鸣响。我查了一下资料,得知戒刀不是兵器,是工具,长短大约在三十厘米到五十厘米左右,比较轻。按照佛家的说法,这是佛家的法器,是斩断尘缘用的。雪花镔铁,实际上是目前世界上所公认的最适合制作刀剑的钢铁——大马士革钢的中国称呼,当初辽之所以见过好为“辽”,就是想借助镔铁的锋利来争显国威(因为在契丹语里面,“辽”的意思是镔铁,足见其难得)。这种钢钢纹是不规则花纹,十分好看。古代从西域传过来的很少,存世也极少。而且目前冶炼技术已经失传。那么现在我们来想想,武松那样一条大汉,拿着这样两件不趁手却又如此锋利的兵器,是不是会觉得有些别扭呢?
再来看看关于这两件兵器的来历,这是原本属于一个头陀的兵器,同时还有一串108颗的人骨数珠。我们知道武松不是出家人,那么现在看来,这位哥儿们应该也不见得是个合格的出家人。最起码,两把佛家的法器用最好的材料打造,这就有问题。试问一个出家人不清修整天带着两件锋芒利刃满世界转悠干什么?就算是为了防身,是不是也有点过呢?
水浒传里面出名的好汉都有代表性的兵器,但是武松却迟迟没有。从这点上来说,可以说是作者太喜欢武松这个角色了所以一直不给他趁手的家伙儿。但是找到手里面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是很离谱的两件家伙儿。要知道鲁智深是真和尚,用禅杖,好歹也是兵器,身上有戒刀,从来不用。到了武松这里,成了趁手的家伙儿,是不是很奇怪?
我说这么多,绝对不是简单就想说武松用这个不合适,而是想从这两件兵器来看看作者对待武松的一些隐藏起来的态度。
作者喜欢武松是必然的了,但是喜欢就可以胡乱用家伙吗?完全可以给他一条铁棍啊。更何况给的竟然是两件佛家的法器。这是摆明了说:这个人其实不是出家人,我喜欢他,所以就让他用佛家的东西来办俗家的事情,最后成佛。但是前提已经交代了,他不是出家人,那么最后想要成佛,就得交换点东西,于是就伤了。
当然我这么说很牵强。不过我在看央视水浒传的时候又发现了这点问题,武松所使用的双刀并不长,而且没有尖头,就是说在刺杀的时候用处不大。相信央视的导演组应该也是多少明白一些常识的,所以没犯错误。
对于武松最后的成佛,很多人可能觉得书中没明说所以不同意,但是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出家,在当时人看来,是对人生的一种解脱。出家之后官司可以不用追究。作者让武松假扮出家人,用佛家的东西替佛家的人办佛家的事情,说穿了,就是要故意刻画一个没有佛门身份的真佛。这足以说明,作者本人对于宗教的认识是清楚的,所以他知道所谓和尚未必就是真和尚,所谓道士未必就是真道士,倒是很多不是出家人的俗家也在办着超生的事情。
这里就不得不再一次对水浒传顶礼膜拜了,须知武松的故事成书之前就有,而且深入人心,这样的故事想要写好不容易。作者不但写得很精彩而且让之后所有人都忘了之前不是他所创作的情节,甚至到今天除了研究水浒的学者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武松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就已经是个定型人物(不但姓名有外号有,而且故事有)。更为难得的是,他不但丰富了武松的形象,甚至还增加了自己对于武松的理解,这真是大手笔呀!



1楼2010-01-29 23:09回复
    他算不上真佛,不过算得上半佛了。


    3楼2010-01-30 21:09
    回复
      断一臂,寿八十,看起来好像不错。
      深究内心,我以前说过武松的心在血溅鸳鸯楼的时候就已经死了,这是说他对于这个社会的态度。他对于家庭的感觉在张清孙二娘死了之后也应该是没有了。不过这始终没有说他的兄弟情义,因为施恩死的时候武松也哭了一场。施恩死后,应该说大部分牵挂他的情感都没有了。鲁智深坐化的结局对他来说应该是个大的触动,所以我们能感觉到这个人的改变很突然,也就是说出家就出家了。对此我想,如果说得再详细其实没什么意思了,只能说征方腊之后,他总算彻底明白了
      我想对于武松这个人来说他应该是一个逐渐成长的悟道者,因为他天生没有佛性,所以不像鲁智深一样最后能落得个坐化的大圆满结局。但是武松选择的是出家六和寺,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他真的做到了心无杂物尘缘已了。断一臂,寿八十,一生静修禅经,虽比不得佛,却也真没什么牵挂。佛家三宝:佛法僧,再怎么说也能算佛家一宝了。至于成不成真佛。这是他自己的造化,我不敢说。


      4楼2010-01-30 21:46
      回复
        很明显,你在这个问题上也点拨了我了。


        6楼2010-01-31 17:58
        回复
          因为硬,所以伤;
          出家不是逃避,逃避就不出家了。
          ----------------------
          这话说得很有味道,武松是水浒里面至刚的极致,他和公孙胜正好相反。但是这两个人殊途同归,所以倒是挺符合“道”的逻辑。


          8楼2010-03-22 17:54
          回复
            血衣,金印,棒疮;
            僧袍,仇恨,天涯。


            16楼2010-03-25 13:00
            回复
              荒山 冷风 残夜,
              人骨 戒刀 镔铁。
              ------------------------
              怎么看还是觉得这个比较有意境,我后面跟着硬凑了一个,反倒是觉得不像那么回事儿了。


              21楼2010-03-25 22:45
              回复
                你错,林冲夜奔用的是花枪的原因是花枪是当时士兵的制式装备。


                36楼2011-08-28 23:27
                回复
                  两年前的东西不做真啊,武松吧那帮二五子的观点多数抄袭我的。五年前弄古董的时候有幸见过一把双戒刀,跟武松的家伙样式相仿。雁翎刀形,鲨鱼皮鞘,双刀的刀背不是很厚,铁是一般的铁,不过用的是淬火工艺,刀盘比较窄,不是圆形的,主要是为了两把刀能放在一个鞘子里面。
                  刀长大约七十厘米上下,刃长约五十厘米出头。单口刀重量在三市斤左右,舞动的时候不费力(当时我的臂力大约能耍动三公斤的长刀),关于武松的戒刀,大约不会差太多。
                  另外也见过两把一样长短放在一个鞘里面的日本刀,比我刚说的那把稍长稍重,比一般的日本刀轻一些。


                  39楼2012-01-28 18:18
                  回复
                    另说一句,武松吧那帮人倒不是我瞧不起他们,真懂兵器的恐怕没几个,多数全是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在上面胡说而已。还什么“独孤求败”。话说金庸的东西能拿来解读水浒传吗?那个吧从上到下风气不正,除了会四处转帖一点真东西没有。有识之士是耻于与他们为伍的。


                    40楼2012-01-28 18:25
                    回复
                      开了,相当快。


                      42楼2012-01-28 21:18
                      回复
                        戒刀做武器可以说没什么优势可言。双刀做武器优势就很明显了。
                        水浒传里面对于兵器使用方法的描写很到位,一看就是行家里手。
                        你可以比较下李衮项充和武松扈三娘马麟之间的区别。甚至可以将这个范围扩大到加上李逵、呼延灼、董平。兵器的使用方法要根据兵器的样式决定。刀盾更适合伏地进攻下三路,双刀则更适合攻防转换。这个跟刀盾之间不同,刀盾是攻防同时进行,双刀是攻防转换中进行。


                        44楼2012-01-29 1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