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irl吧 关注:439贴子:3,334
  • 4回复贴,共1

七微—布达佩斯恋曲未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1
飞机如同一只平稳的大鸟,在暗夜里缓缓划过云层。
我阖上书,微微偏头,又撞上左边邻座那个金发少年探究的眼神,见我望过去,他嘴角轻轻牵动,似乎想说什么,却终是沉默地收回了目光。
我心里不禁有了微微的怒意,这已是第五次了!那种被人偷窥的感觉搅得我心神不宁,书页上的字迹仿佛在跳跃。而在飞机愈接近目的地,我心脏便像敲鼓似的,砰砰砰砰。
索性摁掉头顶的照明灯,带上眼罩,轻睡过去。
凌晨五点,飞机准时降落在布达佩斯国际机场。
我站在晨曦未现的夜空下,深深呼吸这个国度的空气,心里潮湿的想要落泪。三年了,我终于亲临城下,却是孑然一身。
“嗨。”
我转身,便又看到了飞机上那个金发少年,他背着一个庞大的登山包站在我身后,双手不自然地搓着泄露了他微微紧张的情绪。
“你来自中国吗?”他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显然,并不是匈牙利裔。
我凝视他片刻,好吧,我承认他长了一张俊朗的脸,那双湛蓝色眼眸盯着你看时仿佛有无限的情深。但他的鲁莽令我没有好感。
我复转身,朝出口走去。
02
布达佩斯曾被评为各国首都中最安静的城市。他曾在信中对我说,其实不然,这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人们十分热爱自由。随处都可以看到热情洋溢的涂鸦,以及拥抱亲吻的情侣。他说,我很想念你,每天在多瑙河边散步看夕阳时我总想起你。
那是三年前,他刚刚来布达佩斯留学时写给我的第一封信。
到如今,一共是36封,刚刚好每月一封。它们被我视若珍宝,装在一个木头盒子里,日久弥香。而现在,它们陪着我漂洋过海,来到寄出它们的这个城市。
我随便拣起其中一封,他写,那家隐匿在布达区巷子深处的西餐厅里,有最美味的肉卷以及最地道的红酒,当然,还有最动听的琴音。彼时,他课余在那家餐厅打工,拉小提琴。
我将其他的信收进木盒子,换了身衣裳,便出门寻找那家叫J的餐厅。
此时是七月,布达佩斯最热的时候,但平均气温也只得22度,却是游人如织的季节。我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寻到那家餐厅。落座时,衣裳已微微被汗水侵湿。
我不会品红酒,向来对它也无甚好感,但既然有意前来,不尝试一下未免遗憾。而见身旁的顾客亦是人手一杯。更何况,是他推荐的。
酒很好,肉卷美味,而钢琴与小提琴合奏,琴瑟和谐,优美动人。我怔怔地望着那个一脸专注拉琴的少年,目光渐渐变得模糊。彼时,他是不是也正站在这个位置,以同样专注的神情,拉动那几根动人的弦。
“咦?是你?”头顶忽然响起一声讶异的轻呼。
我抬头,亦是愣住了。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呀,才隔短短几个小时,竟然又遇见了飞机上那个金发少年。或许是觉得奇妙,这一次,我对他笑了笑,“嗨。”
“我叫纳瑞,意大利人,你呢?”他竟然不请自坐,末了还冲我愉快地伸出手来。
“如你所猜,我来自中国。”我并没有告诉他我的名字,大概在我心里,眼前的男孩依旧只是旅途中萍水相逢的人。转身,便只是回忆里的一个细枝末节。
好在他亦是不介怀,扬手叫服务生又送来一瓶红酒,他与我举杯,“干杯,为我们一天两次遇见的缘分。”
缘分,真是个好理由。我轻笑着与他碰杯。
可我的酒量实在差,顷刻便觉着微微醉意来。我将头偏伏在餐桌上,也懒得去管对面的人,不自觉地哼起一曲家乡的调子来。
“这是什么歌,很好听。”纳瑞忽然凑过来问我。
“昆曲。”
“是不是也有词?”他似乎兴趣甚浓。
我点点头,那些唱词,多么缱绻缠绵,诉说着一个个关于爱与别离的故事。那是他全然陌生的文字,他又如何懂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含义呢。
我看着他良久,忽然说,“你想不想听故事,我讲一个与昆曲有关的故事给你听。”
03
江南的夏天虽红似火,却因了宅子里那一壁疯长肆意的爬山虎而变得清凉一片。本是暑假,可对于路扬来说,却比上学更为痛苦。



1楼2010-04-04 19:15回复
    “那是不一样的。”L告诉N,那个女孩很独特,她喜欢一切古典的东西,而一封手写的信,比起迅捷却生冷的E-mail更会令她欢喜。
    闲暇的时候,L也会跟N说起他的家乡,说他喜欢的那个女孩的细枝末节。渐渐地,那个在遥远国度的女孩,仿佛就生活在他们身边一样,未曾见过,N已然对她熟知。他时常对好友打趣,那么好的女孩在等你,你一定不要辜负。
    只是,没有想到,他最后到底还是辜负了那个女孩。
    06
    “啊,我上班时间快到了。”纳瑞忽然停止讲述,看着腕表惊呼一声,继而起身拍掉裤子上的草屑,而后问我,“想不想去听我弹琴?”
    依旧是昨日去的那家餐厅,我没想到纳瑞竟是这里的钢琴师。难怪昨天会与他不期而遇。
    他将我安顿在一张靠窗的位置,又嘱服务生端来食物,这次没有红酒。
    如水般流畅的钢琴声响起,我转头去看餐厅中央的纳瑞,沉醉在乐曲里的那个金发少年,神情多么专注,仿佛进入到另一个无比纯粹的世界,在那里,只有他的钢琴,再无其他。
    一曲终了,纳瑞忽然站起望向我,而后朗声说,“下面这首曲,我已很久没有弹过,今晚,我将再次弹奏,送给我远方而来的朋友。”
    纳瑞的指尖跳跃出第一个音符,我的心便砰砰砰地剧烈颤抖,是那首曾一时轰动整个欧洲的《Cloomy Sunday》。
    他曾给我寄过一张唱片,夹在他写给我的第五封信里,他说这是我与一个好朋友以钢琴与小提琴合奏的一首曲子。
    那时,他来到布达佩斯整整半年,我在深夜里一遍一遍听那张唱片,思念如同流泻出的调子,悲凉而又缠绵。
    07
    路扬的人生发生转变,是在高二暑假那年,他十八岁。因为一场国际小提琴比赛,他被布达佩斯一所高校破格录取,并提供全额学费资助。
    那年,他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哪怕在父母以不提供生活费的迫胁下,亦是不相让。他是铁了心的想要朝他的梦想出发。
    不得已的路家父母最后让宁细凉来劝说他,他们知道,从小到大,路扬与宁细凉最为亲近,甚至胜过他们。
    “我不想你去。”宁细凉站在那一壁爬山虎前,声音里仿似带了颤音。
    “可是,我知道任何人都阻止不了你。”
    “所以,路扬,你去吧。”
    女孩看着一直沉默的男生,轻轻地笑了。她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所以,她不会孩子气地以感情为理由来牵绊住他,她亦不会说诸如我等你回来之类的话。
    路扬走的那天,宁细凉请了假去机场送他。
    “你有时间可以多去陪陪我爸妈吗?”原以为一切都不在乎的少年,终是有放不下的心结。路家父母并没有来机场送行,因为同样的倔强脾性,彼此都不退让。
    宁细凉轻叹一声点点头,又自嘲地笑说,“只怕以后你爸妈连我都一同气了。”
    路扬便扬手摸了摸她的头,“不会的。”
    他转身走进安检,背影那么潇洒,到最后,连一个拥抱都没有给宁细凉。
    一个月后,宁细凉收到路扬的第一封信,他说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切都在慢慢适应中,叫她勿念。
    而后,在每个月宁细凉都会收到来自布达佩斯的国际信件,那是她在高三沉闷而又压抑的生活里,最大的乐趣。
    路扬的第十二封信,比任何一封都要短,仿佛一个谶语。他说,阿细,假使我以后不能再陪在你身边,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宁细凉的心,在那行字里突突突地跳得异常激烈,没由来的升起一股恐慌。那阵心慌一直持续到半个月后,妈妈对她说,你去看看你路妈妈吧,路扬在那边出事了。
    她看到路妈妈哭得嘶声力竭,路爸爸仿佛在一夜之间苍老过去,她傻傻地站在路家的院子里,最后蹲下身去,死命捂住耳朵。他们都在骗她,他们说路扬死了,因为潜水时遇见水流,尸身至今都没有找到。
    可她不相信。她拼命同他们讲,这一定是一场恶作剧,可是讲到最后,妈妈竟然要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自此,她噤声。直到半个月后,她收到了路扬写来的第十三封信。
    


    4楼2010-04-04 19:16
    回复
      08
      L出事之前,他仿佛有预感一般。那天他收到家乡女孩的来信,他刚看完封好便碰上N,这时他做了一件十分匪夷所思的事,他竟然将一直视若珍宝的信件交给N。他解释说,院里有潜水活动,他正赶着去校门口与同伴汇合,信件不方便放在身上。L走了几步,忽然又回头,说了一句更匪夷所思的话,他说,N,若有可能,你能不能替我照顾她。
      N蹙着眉,一边消化L那句话,一边与他挥手说再见。
      晚上,L出了事的消息便传了回来。
      一同去的几十个人,被水流卷走了五个。搜查到第二天,只找到两具尸体,三个下落不明。
      N在悲伤之余,同L的家人取得联络,他听到那边电话掉落于地的声响,眼泪便止不住地掉下来。
      而在一个礼拜之后,他忽然接到一通电话,那边说,你是N吗,我是L的爸爸,可不可以拜托你帮一个忙。
      第二天,N便找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将他写好的信翻译成中文,然后,他模仿着L的笔迹,一字一句地抄下来,寄回给那个女孩。
      L的爸爸说,N,你能不能冒充L给女孩写信,她一直拒绝L已去世的消息,她将自己锁在那个自我营造的世界里,不想出来,情况很糟糕。N我知道这样很为难你,可是……
      我愿意。N轻声说。他忽然想起L跟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说,若有可能,你能不能替我照顾她。
      他一直遵守着对好友的承诺,他给那个女孩写信,由初始需要人来翻译成中文,到最后他慢慢地学着用中文写,哪怕很多字他依旧不会念。
      09
      所有的故事都已落幕。
      我的,纳瑞的。
      此时,夜已经很深,盛夏的风肆意吹来,纳瑞带我登上那个如童话城堡般的米白色建筑——渔人堡上。站在这里可以鸟瞰整个布达佩斯的旖旎风光。
      “纳瑞。”我忽然喊他。
      “我叫宁细凉,来自中国江南。”迟来的自我介绍,我用中文,一字一句地跟他说。
      “嗯,我知道。”他亦用中文回应我,“从你讲那个故事开始。”
      “谢谢你。”我转身,轻轻拥抱了他。
      这个善良的金发少年,给我写了两年二十四封信。哪怕到后来,我渐渐从那样巨大的悲伤里走出来,已经可以看出信的端倪,路扬的字迹我那么熟悉,他再怎么致力模仿,亦是可以分别的出来的。而信中中文语句又经常出现前后倒置,不搭调的情况。我记得我回了他六封信,而后,便再也没有回过。但他一直遵守了与路爸爸的那个诺言。这两年来,他跟我说着这个城市的一点一滴,他的信陪伴我走过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在那些看不到光亮的时光隧道里,他的一字一句,都仿佛一盏明灯,照着我从迷途中一步步走出来。
      “能看到如今你好好的站在这里,真好。”纳瑞附在我耳边轻声说。
      我不再做声,低低地唱起一曲昆曲,或许他依旧不会懂得那些唱词的含义,可大抵,世界上的乐理都是相通的。
      10
      在布达佩斯的最后一天,我再次去了那家餐厅,静静地坐在窗户边,一直等到晚餐时分纳瑞出现。
      我说,可不可以再弹一次《Cloomy Sunday》给我听。
      他说,好。
      那熟悉的调子响起,这一次,我不再觉得悲伤。我缓缓走到纳瑞身边,跟着节奏用英文给他伴唱:
      忧黯星期天,你的夜已不远,
      与黑影分享我的孤寂,
      闭上双眼,就见孤寂千百度,
      我无法成眠,然孤寂稳稳而眠,
      告诉天使,别留我于此,
      我亦随你同行,
      忧黯星期天,孤寂星期天,
      我度过无数,
      今日我将行向漫漫长夜,
      蜡烛随即点燃,烛烟熏湿双眼,
      毋需哭泣,吾友。
      路扬,我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我来带你回家,我亦是来同你告别。你曾说过,假使你再也不能陪在我身边,要我好好照顾自己。如今,你可以放心了。
      我静静地退出餐厅,没有打扰依旧沉醉在琴声中的纳瑞。
      11
      当晚,我便飞回了中国。
      我没有同纳瑞说再见,我将带在身边许多年自己非常喜欢的一张昆曲碟片留在餐厅里,托经理转交给纳瑞。
      在等待飞机起飞的瞬间,我忽然想起,第一次见纳瑞时,他在邻座偷偷向我张望,一副欲言又止模样。想必,那时他是见过我寄给路扬的大头贴照片,因而觉得有点眼熟,所以才会一而再的打量我。
      真是奇妙的缘分。
      12
      我没想到几个月后会再次收到纳瑞的信,那是他写给我的第二十五封信。
      他在信里说,谢谢你送给我的礼物,我非常喜欢,每天都在听,我还找了中国的朋友将那些唱词抄给我,它们真美,仿佛一道美丽的谜语。
      我不禁笑开,美丽的谜语?
      他又说,我申请了到中国做交流外教,下个月抵达。届时,你可不可以做我的向导,带我去听最正宗的昆曲?
      在信的最后,他这样写: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噢,我已经明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含义了。
      我将信折叠好,轻轻放进那个木盒子里。
      此时,窗外春意甚浓,院子里开满了鲜花,芬香四溢,我将身体扔到摇椅里,微闭双眼,仿似又看到那个金发少年坐在钢琴前,手指跳跃,便有动人心弦的乐声缓缓地流淌出来。
      


      5楼2010-04-04 19:17
      回复
        “那是不一样的。”L告诉N,那个女孩很独特,她喜欢一切古典的东西,而一封手写的信,比起迅捷却生冷的E-mail更会令她欢喜。
        闲暇的时候,L也会跟N说起他的家乡,说他喜欢的那个女孩的细枝末节。渐渐地,那个在遥远国度的女孩,仿佛就生活在他们身边一样,未曾见过,N已然对她熟知。他时常对好友打趣,那么好的女孩在等你,你一定不要辜负。
        只是,没有想到,他最后到底还是辜负了那个女孩。
        06
        “啊,我上班时间快到了。”纳瑞忽然停止讲述,看着腕表惊呼一声,继而起身拍掉裤子上的草屑,而后问我,“想不想去听我弹琴?”
        依旧是昨日去的那家餐厅,我没想到纳瑞竟是这里的钢琴师。难怪昨天会与他不期而遇。
        他将我安顿在一张靠窗的位置,又嘱服务生端来食物,这次没有红酒。
        如水般流畅的钢琴声响起,我转头去看餐厅中央的纳瑞,沉醉在乐曲里的那个金发少年,神情多么专注,仿佛进入到另一个无比纯粹的世界,在那里,只有他的钢琴,再无其他。
        一曲终了,纳瑞忽然站起望向我,而后朗声说,“下面这首曲,我已很久没有弹过,今晚,我将再次弹奏,送给我远方而来的朋友。”
        纳瑞的指尖跳跃出第一个音符,我的心便砰砰砰地剧烈颤抖,是那首曾一时轰动整个欧洲的《Cloomy Sunday》。
        他曾给我寄过一张唱片,夹在他写给我的第五封信里,他说这是我与一个好朋友以钢琴与小提琴合奏的一首曲子。
        那时,他来到布达佩斯整整半年,我在深夜里一遍一遍听那张唱片,思念如同流泻出的调子,悲凉而又缠绵。
        07
        路扬的人生发生转变,是在高二暑假那年,他十八岁。因为一场国际小提琴比赛,他被布达佩斯一所高校破格录取,并提供全额学费资助。
        那年,他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哪怕在父母以不提供生活费的迫胁下,亦是不相让。他是铁了心的想要朝他的梦想出发。
        不得已的路家父母最后让宁细凉来劝说他,他们知道,从小到大,路扬与宁细凉最为亲近,甚至胜过他们。
        “我不想你去。”宁细凉站在那一壁爬山虎前,声音里仿似带了颤音。
        “可是,我知道任何人都阻止不了你。”
        “所以,路扬,你去吧。”
        女孩看着一直沉默的男生,轻轻地笑了。她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所以,她不会孩子气地以感情为理由来牵绊住他,她亦不会说诸如我等你回来之类的话。
        路扬走的那天,宁细凉请了假去机场送他。
        “你有时间可以多去陪陪我爸妈吗?”原以为一切都不在乎的少年,终是有放不下的心结。路家父母并没有来机场送行,因为同样的倔强脾性,彼此都不退让。
        宁细凉轻叹一声点点头,又自嘲地笑说,“只怕以后你爸妈连我都一同气了。”
        路扬便扬手摸了摸她的头,“不会的。”
        他转身走进安检,背影那么潇洒,到最后,连一个拥抱都没有给宁细凉。
        一个月后,宁细凉收到路扬的第一封信,他说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切都在慢慢适应中,叫她勿念。
        而后,在每个月宁细凉都会收到来自布达佩斯的国际信件,那是她在高三沉闷而又压抑的生活里,最大的乐趣。
        路扬的第十二封信,比任何一封都要短,仿佛一个谶语。他说,阿细,假使我以后不能再陪在你身边,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宁细凉的心,在那行字里突突突地跳得异常激烈,没由来的升起一股恐慌。那阵心慌一直持续到半个月后,妈妈对她说,你去看看你路妈妈吧,路扬在那边出事了。
        她看到路妈妈哭得嘶声力竭,路爸爸仿佛在一夜之间苍老过去,她傻傻地站在路家的院子里,最后蹲下身去,死命捂住耳朵。他们都在骗她,他们说路扬死了,因为潜水时遇见水流,尸身至今都没有找到。
        可她不相信。她拼命同他们讲,这一定是一场恶作剧,可是讲到最后,妈妈竟然要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自此,她噤声。直到半个月后,她收到了路扬写来的第十三封信。
        


        7楼2010-04-04 19:43
        回复
          08
          L出事之前,他仿佛有预感一般。那天他收到家乡女孩的来信,他刚看完封好便碰上N,这时他做了一件十分匪夷所思的事,他竟然将一直视若珍宝的信件交给N。他解释说,院里有潜水活动,他正赶着去校门口与同伴汇合,信件不方便放在身上。L走了几步,忽然又回头,说了一句更匪夷所思的话,他说,N,若有可能,你能不能替我照顾她。
          N蹙着眉,一边消化L那句话,一边与他挥手说再见。
          晚上,L出了事的消息便传了回来。
          一同去的几十个人,被水流卷走了五个。搜查到第二天,只找到两具尸体,三个下落不明。
          N在悲伤之余,同L的家人取得联络,他听到那边电话掉落于地的声响,眼泪便止不住地掉下来。
          而在一个礼拜之后,他忽然接到一通电话,那边说,你是N吗,我是L的爸爸,可不可以拜托你帮一个忙。
          第二天,N便找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将他写好的信翻译成中文,然后,他模仿着L的笔迹,一字一句地抄下来,寄回给那个女孩。
          L的爸爸说,N,你能不能冒充L给女孩写信,她一直拒绝L已去世的消息,她将自己锁在那个自我营造的世界里,不想出来,情况很糟糕。N我知道这样很为难你,可是……
          我愿意。N轻声说。他忽然想起L跟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说,若有可能,你能不能替我照顾她。
          他一直遵守着对好友的承诺,他给那个女孩写信,由初始需要人来翻译成中文,到最后他慢慢地学着用中文写,哪怕很多字他依旧不会念。
          09
          所有的故事都已落幕。
          我的,纳瑞的。
          此时,夜已经很深,盛夏的风肆意吹来,纳瑞带我登上那个如童话城堡般的米白色建筑——渔人堡上。站在这里可以鸟瞰整个布达佩斯的旖旎风光。
          “纳瑞。”我忽然喊他。
          “我叫宁细凉,来自中国江南。”迟来的自我介绍,我用中文,一字一句地跟他说。
          “嗯,我知道。”他亦用中文回应我,“从你讲那个故事开始。”
          “谢谢你。”我转身,轻轻拥抱了他。
          这个善良的金发少年,给我写了两年二十四封信。哪怕到后来,我渐渐从那样巨大的悲伤里走出来,已经可以看出信的端倪,路扬的字迹我那么熟悉,他再怎么致力模仿,亦是可以分别的出来的。而信中中文语句又经常出现前后倒置,不搭调的情况。我记得我回了他六封信,而后,便再也没有回过。但他一直遵守了与路爸爸的那个诺言。这两年来,他跟我说着这个城市的一点一滴,他的信陪伴我走过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在那些看不到光亮的时光隧道里,他的一字一句,都仿佛一盏明灯,照着我从迷途中一步步走出来。
          “能看到如今你好好的站在这里,真好。”纳瑞附在我耳边轻声说。
          我不再做声,低低地唱起一曲昆曲,或许他依旧不会懂得那些唱词的含义,可大抵,世界上的乐理都是相通的。
          10
          在布达佩斯的最后一天,我再次去了那家餐厅,静静地坐在窗户边,一直等到晚餐时分纳瑞出现。
          我说,可不可以再弹一次《Cloomy Sunday》给我听。
          他说,好。
          那熟悉的调子响起,这一次,我不再觉得悲伤。我缓缓走到纳瑞身边,跟着节奏用英文给他伴唱:
          忧黯星期天,你的夜已不远,
          与黑影分享我的孤寂,
          闭上双眼,就见孤寂千百度,
          我无法成眠,然孤寂稳稳而眠,
          告诉天使,别留我于此,
          我亦随你同行,
          忧黯星期天,孤寂星期天,
          我度过无数,
          今日我将行向漫漫长夜,
          蜡烛随即点燃,烛烟熏湿双眼,
          毋需哭泣,吾友。
          路扬,我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我来带你回家,我亦是来同你告别。你曾说过,假使你再也不能陪在我身边,要我好好照顾自己。如今,你可以放心了。
          我静静地退出餐厅,没有打扰依旧沉醉在琴声中的纳瑞。
          11
          当晚,我便飞回了中国。
          我没有同纳瑞说再见,我将带在身边许多年自己非常喜欢的一张昆曲碟片留在餐厅里,托经理转交给纳瑞。
          在等待飞机起飞的瞬间,我忽然想起,第一次见纳瑞时,他在邻座偷偷向我张望,一副欲言又止模样。想必,那时他是见过我寄给路扬的大头贴照片,因而觉得有点眼熟,所以才会一而再的打量我。
          真是奇妙的缘分。
          12
          我没想到几个月后会再次收到纳瑞的信,那是他写给我的第二十五封信。
          他在信里说,谢谢你送给我的礼物,我非常喜欢,每天都在听,我还找了中国的朋友将那些唱词抄给我,它们真美,仿佛一道美丽的谜语。
          我不禁笑开,美丽的谜语?
          他又说,我申请了到中国做交流外教,下个月抵达。届时,你可不可以做我的向导,带我去听最正宗的昆曲?
          在信的最后,他这样写: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噢,我已经明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含义了。
          我将信折叠好,轻轻放进那个木盒子里。
          此时,窗外春意甚浓,院子里开满了鲜花,芬香四溢,我将身体扔到摇椅里,微闭双眼,仿似又看到那个金发少年坐在钢琴前,手指跳跃,便有动人心弦的乐声缓缓地流淌出来。
          


          8楼2010-04-04 19: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