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飞机如同一只平稳的大鸟,在暗夜里缓缓划过云层。
我阖上书,微微偏头,又撞上左边邻座那个金发少年探究的眼神,见我望过去,他嘴角轻轻牵动,似乎想说什么,却终是沉默地收回了目光。
我心里不禁有了微微的怒意,这已是第五次了!那种被人偷窥的感觉搅得我心神不宁,书页上的字迹仿佛在跳跃。而在飞机愈接近目的地,我心脏便像敲鼓似的,砰砰砰砰。
索性摁掉头顶的照明灯,带上眼罩,轻睡过去。
凌晨五点,飞机准时降落在布达佩斯国际机场。
我站在晨曦未现的夜空下,深深呼吸这个国度的空气,心里潮湿的想要落泪。三年了,我终于亲临城下,却是孑然一身。
“嗨。”
我转身,便又看到了飞机上那个金发少年,他背着一个庞大的登山包站在我身后,双手不自然地搓着泄露了他微微紧张的情绪。
“你来自中国吗?”他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显然,并不是匈牙利裔。
我凝视他片刻,好吧,我承认他长了一张俊朗的脸,那双湛蓝色眼眸盯着你看时仿佛有无限的情深。但他的鲁莽令我没有好感。
我复转身,朝出口走去。
02
布达佩斯曾被评为各国首都中最安静的城市。他曾在信中对我说,其实不然,这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人们十分热爱自由。随处都可以看到热情洋溢的涂鸦,以及拥抱亲吻的情侣。他说,我很想念你,每天在多瑙河边散步看夕阳时我总想起你。
那是三年前,他刚刚来布达佩斯留学时写给我的第一封信。
到如今,一共是36封,刚刚好每月一封。它们被我视若珍宝,装在一个木头盒子里,日久弥香。而现在,它们陪着我漂洋过海,来到寄出它们的这个城市。
我随便拣起其中一封,他写,那家隐匿在布达区巷子深处的西餐厅里,有最美味的肉卷以及最地道的红酒,当然,还有最动听的琴音。彼时,他课余在那家餐厅打工,拉小提琴。
我将其他的信收进木盒子,换了身衣裳,便出门寻找那家叫J的餐厅。
此时是七月,布达佩斯最热的时候,但平均气温也只得22度,却是游人如织的季节。我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寻到那家餐厅。落座时,衣裳已微微被汗水侵湿。
我不会品红酒,向来对它也无甚好感,但既然有意前来,不尝试一下未免遗憾。而见身旁的顾客亦是人手一杯。更何况,是他推荐的。
酒很好,肉卷美味,而钢琴与小提琴合奏,琴瑟和谐,优美动人。我怔怔地望着那个一脸专注拉琴的少年,目光渐渐变得模糊。彼时,他是不是也正站在这个位置,以同样专注的神情,拉动那几根动人的弦。
“咦?是你?”头顶忽然响起一声讶异的轻呼。
我抬头,亦是愣住了。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呀,才隔短短几个小时,竟然又遇见了飞机上那个金发少年。或许是觉得奇妙,这一次,我对他笑了笑,“嗨。”
“我叫纳瑞,意大利人,你呢?”他竟然不请自坐,末了还冲我愉快地伸出手来。
“如你所猜,我来自中国。”我并没有告诉他我的名字,大概在我心里,眼前的男孩依旧只是旅途中萍水相逢的人。转身,便只是回忆里的一个细枝末节。
好在他亦是不介怀,扬手叫服务生又送来一瓶红酒,他与我举杯,“干杯,为我们一天两次遇见的缘分。”
缘分,真是个好理由。我轻笑着与他碰杯。
可我的酒量实在差,顷刻便觉着微微醉意来。我将头偏伏在餐桌上,也懒得去管对面的人,不自觉地哼起一曲家乡的调子来。
“这是什么歌,很好听。”纳瑞忽然凑过来问我。
“昆曲。”
“是不是也有词?”他似乎兴趣甚浓。
我点点头,那些唱词,多么缱绻缠绵,诉说着一个个关于爱与别离的故事。那是他全然陌生的文字,他又如何懂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含义呢。
我看着他良久,忽然说,“你想不想听故事,我讲一个与昆曲有关的故事给你听。”
03
江南的夏天虽红似火,却因了宅子里那一壁疯长肆意的爬山虎而变得清凉一片。本是暑假,可对于路扬来说,却比上学更为痛苦。
飞机如同一只平稳的大鸟,在暗夜里缓缓划过云层。
我阖上书,微微偏头,又撞上左边邻座那个金发少年探究的眼神,见我望过去,他嘴角轻轻牵动,似乎想说什么,却终是沉默地收回了目光。
我心里不禁有了微微的怒意,这已是第五次了!那种被人偷窥的感觉搅得我心神不宁,书页上的字迹仿佛在跳跃。而在飞机愈接近目的地,我心脏便像敲鼓似的,砰砰砰砰。
索性摁掉头顶的照明灯,带上眼罩,轻睡过去。
凌晨五点,飞机准时降落在布达佩斯国际机场。
我站在晨曦未现的夜空下,深深呼吸这个国度的空气,心里潮湿的想要落泪。三年了,我终于亲临城下,却是孑然一身。
“嗨。”
我转身,便又看到了飞机上那个金发少年,他背着一个庞大的登山包站在我身后,双手不自然地搓着泄露了他微微紧张的情绪。
“你来自中国吗?”他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显然,并不是匈牙利裔。
我凝视他片刻,好吧,我承认他长了一张俊朗的脸,那双湛蓝色眼眸盯着你看时仿佛有无限的情深。但他的鲁莽令我没有好感。
我复转身,朝出口走去。
02
布达佩斯曾被评为各国首都中最安静的城市。他曾在信中对我说,其实不然,这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人们十分热爱自由。随处都可以看到热情洋溢的涂鸦,以及拥抱亲吻的情侣。他说,我很想念你,每天在多瑙河边散步看夕阳时我总想起你。
那是三年前,他刚刚来布达佩斯留学时写给我的第一封信。
到如今,一共是36封,刚刚好每月一封。它们被我视若珍宝,装在一个木头盒子里,日久弥香。而现在,它们陪着我漂洋过海,来到寄出它们的这个城市。
我随便拣起其中一封,他写,那家隐匿在布达区巷子深处的西餐厅里,有最美味的肉卷以及最地道的红酒,当然,还有最动听的琴音。彼时,他课余在那家餐厅打工,拉小提琴。
我将其他的信收进木盒子,换了身衣裳,便出门寻找那家叫J的餐厅。
此时是七月,布达佩斯最热的时候,但平均气温也只得22度,却是游人如织的季节。我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寻到那家餐厅。落座时,衣裳已微微被汗水侵湿。
我不会品红酒,向来对它也无甚好感,但既然有意前来,不尝试一下未免遗憾。而见身旁的顾客亦是人手一杯。更何况,是他推荐的。
酒很好,肉卷美味,而钢琴与小提琴合奏,琴瑟和谐,优美动人。我怔怔地望着那个一脸专注拉琴的少年,目光渐渐变得模糊。彼时,他是不是也正站在这个位置,以同样专注的神情,拉动那几根动人的弦。
“咦?是你?”头顶忽然响起一声讶异的轻呼。
我抬头,亦是愣住了。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呀,才隔短短几个小时,竟然又遇见了飞机上那个金发少年。或许是觉得奇妙,这一次,我对他笑了笑,“嗨。”
“我叫纳瑞,意大利人,你呢?”他竟然不请自坐,末了还冲我愉快地伸出手来。
“如你所猜,我来自中国。”我并没有告诉他我的名字,大概在我心里,眼前的男孩依旧只是旅途中萍水相逢的人。转身,便只是回忆里的一个细枝末节。
好在他亦是不介怀,扬手叫服务生又送来一瓶红酒,他与我举杯,“干杯,为我们一天两次遇见的缘分。”
缘分,真是个好理由。我轻笑着与他碰杯。
可我的酒量实在差,顷刻便觉着微微醉意来。我将头偏伏在餐桌上,也懒得去管对面的人,不自觉地哼起一曲家乡的调子来。
“这是什么歌,很好听。”纳瑞忽然凑过来问我。
“昆曲。”
“是不是也有词?”他似乎兴趣甚浓。
我点点头,那些唱词,多么缱绻缠绵,诉说着一个个关于爱与别离的故事。那是他全然陌生的文字,他又如何懂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含义呢。
我看着他良久,忽然说,“你想不想听故事,我讲一个与昆曲有关的故事给你听。”
03
江南的夏天虽红似火,却因了宅子里那一壁疯长肆意的爬山虎而变得清凉一片。本是暑假,可对于路扬来说,却比上学更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