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肃皇贵妃吧 关注:736贴子:16,244
  • 3回复贴,共1

从帝陵称呼证敦肃合葬为雍正帝本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敦肃与雍正帝合葬与泰陵是出于雍正帝本意,这本无需赘述,不论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刘毅教授还是研究陵寝的学者徐广源都已有相关论述证明此点。本文意图另(wei)辟(bo)蹊(zhi)径(jiao),从在任皇帝对自己的帝陵的称呼这一角度出发,侧面论证这一点。
清前期的皇帝,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均于生前选定陵址,不过顺治帝在位时间不长,生前并未来及着手营建陵墓。
康熙帝的仁孝皇后崩逝于康熙十三年,紧接着,康熙帝于康熙十五年正月丙申,选定陵址:“谕礼部、工部,仁孝皇后陵寝,已卜定于孝陵附近之山。”无论是从明朝承袭下来的传统,还是顺治帝遗留下的先例,都默认皇后应与皇帝合葬。所以,康熙帝本人的帝陵,此时暂名为“皇后陵”。康熙二十年,帝陵营造完成,仁孝、孝昭皇后入葬地宫,官方仍旧称呼该帝陵为“皇后陵”,并设有皇后陵总管管理陵寝事宜。(《圣祖实录·康熙二十年三月辛酉》)。此后,每一年的相关节日需要派遣官员祭祀帝陵是,对该陵的称呼都是“XX皇后陵”,孝懿皇后入葬前称“仁孝皇后、孝昭皇后陵“,孝懿皇后入葬后称“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综上,出于某种对死亡的禁忌,以皇后陵指代帝陵,是在称呼在世皇帝陵寝的一种权宜之计。
据《永宪录》(卷三)记载,雍正三年十一月,敦肃皇贵妃(作者误抄为肃敏)薨于圆明园。紧接着,“是年(雍正四)九月,命大学士嵩祝……往遵城北二十里九凤朝阳吉地,相度地形,拟皇贵妃卜葬于此。”提取句子主干,即雍正想把皇贵妃葬于九凤朝阳山的吉地。另外,该句句式和康熙帝为自己选陵的话术完全相同:“仁孝皇后陵寝,已卜定于孝陵附近之山。”因而,这句话本身已经形成暗示:雍正对于合葬是有意愿的,且意欲用“皇贵妃陵”指代自己的帝陵。(参与丧事的弘历在多年后仍称敦肃为“大行皇贵妃”,也从侧面说明了敦肃当时的这种地位。)
与之相呼应的是,《世宗实录》在雍正七年十二月壬寅记载了雍正帝本人对自己另辟陵区的解释:“朕之本意,原欲于孝陵景陵之旁卜择将来吉地……后经选择九凤朝阳山吉壤具奏……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而这句话恰好印证了《永宪录》中的记载:雍正最初选择九凤朝阳山作为自己的陵寝,再结合“皇贵妃拟卜葬于此”一句,就是雍正自己想和敦肃合葬,此意毋庸置疑。而后面说九凤朝阳山砂土不合格又改在易州建陵,也与《永宪录》记载相吻合。至于其余零星数言,什么在房山找帝陵,什么他也不知道所谓“肃敏”葬哪儿(《会典》《实录》都明确记载葬于泰陵),什么敦肃的身世飘渺,这些很明显都是作者作为吃瓜群众在八卦之余发牢骚的话,既与史实不符,也于文献无征,可以忽略。
结论:康雍两朝皇帝勘选帝陵的契机和话术是一致的,契机都是有重要的宫廷女性离世,话术都是皇后/皇贵妃卜葬于此,而九凤朝阳山就是雍正最初选择和敦肃合葬的地点。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5-05 21:45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5-05 21:4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5-05 21:46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5-06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