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1日漏签0天
四川大学吧 关注:734,698贴子:19,026,55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 1215回复贴,共81页
  • ,跳到 页  
<<返回四川大学吧
>0< 加载中...

回复:川大著名校友---1950年以后的【非完整版】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发贴有一定道理
  • 默默围观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伊春市市长王爱文

王爱文,伊春市委副书记、林管局局长、副市长、代市长,市长。
  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河北康保人。1985年10月入党,四川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1979年9月——1983年7月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1983年7月——1984年9月河北省康保县第一中学教师
  1984年9月——1987年7月四川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1987年7月——1991年1月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
  1991年1月——1994年7月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力室副主任
  1994年7月——1995年4月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战略室主任
  1995年4月——1996年9月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1995年5月——1996年8月挂职任安徽省霍山县委副书记)
  1996年9月——1997年7月中国劳动报社总编助理
  1997年7月——1998年7月劳动部就业司副司长
  1998年7月——2002年1月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
  2002年1月——2002年4月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主持工作)
  2002年4月——2004年2月劳动保障部财务司巡视员兼副司长(主持工作)
  2004年2月——2005年3月劳动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司长
  2005年3月——2008年2月黑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2008年2月——伊春市委副书记、林管局局长、副市长、代市长,市长


2025-08-01 02:27: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云南省副省长 和段琪
 
 
 
 
  


 和段琪,男,纳西族,1957年5月生,云南丽江人,1976年10月入党,1975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5.08—1978.02 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公社知青 

 1978.02—1982.01 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 

 1982.01一1983.11 云南工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师 

 1983.11一1986.08 丽江地区永胜县副县长(下派锻炼) 

 1986.08—1987.03 丽江地区行署计委副主任 

 1987.03—1989.12 丽江地区行署计委主任 

 1989.12—1992.11 丽江地区行署秘书长(其间:1991.09--1992.05兼计委主任) 

 1992.11—1994.04 丽江地区行署副专员兼秘书长 

 1994.04—1996.05 丽江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 

 1996.05—2002.11 丽江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其间:1996.09—1998.0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系市场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1.03--2002.01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学习) 

 2002.11—2003.0l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 

 2003.01一2004.02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01.03—2004.01中央党校法学理论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 

 2004.02—2007.11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07.11—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8年1月24日在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云南省副省长。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副检察长周光权
教授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刑法学
 
学历背景 
199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在四川省司法厅工作 
2.1999年8月分配至清华大学工作,先后任讲师(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 
3. 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日本名城大学法学部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获奖情况
1.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 
2.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03年); 
4.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2003年); 
5.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4年); 
6.第一届“法鼎奖”(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银奖(2005年)。 

主要学术成果统计 

(一)主要论文 

1997年 

1.“刑法修改的规模定位与制度设计”,《法学》1997(1),P.16~20; 

2.“刑法司法解释的限度”,与陈兴良合著,《法学》1997(3),P.22~30; 

3.“关于新刑法附则”,《公安研究》1997(3),P.19~22; 

4.“单位经济犯罪的刑法调控”,《中国经济时报》1997-7-22(4)。 

1998年 

5.“公众认同、诱导观念与确立忠诚——法治国家刑法基础观念的批判性重塑”,《法学研究》1998(3),P.30~48; 

6.“超越报应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与陈兴良合著,《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P.98~114; 

7.“困惑中的超越与超越中的困惑:从价值观角度与立法技术层面评价新刑法”, 与陈兴良合著,《刑事法评论》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P.1~103; 

8.“新刑法单位犯罪立法评说”,《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2),P.33~39; 

9.“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探讨:刑罚攀比及其抗制”,《法律科学》1998(4),P.43~48; 

10.“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三议”,《中国经济时报》1998-4-14(4)。 

1999年 

11.“量刑基准研究”,《中国法学》1999(5),P.127~138; 

12.“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江海学刊》1999(6),P.61~66; 

13.“过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四川大学学报》1999(6),P.90~97; 

14.“量刑情节冲突及其解决的争议问题研究”,《中外法学》1999(4),P.120~126; 

15.“法定刑配置模式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4),P.17~26。 

2000年 

16.“行为评价机制与犯罪成立——对犯罪构成理论的扩展性思考”,《法学研究》2000(3),P.46~72; 

17.“罪刑法定原则的观念障碍与立法缺陷”,《学习与探索》2000(2),P.89~95; 

18.“制度选择、规范信赖与秩序形成”,《刑事法评论》第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P.147~158; 

19.“法定刑幅度研究”,《刑法论丛》(高铭暄主编)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P.616~675; 

20.“刑事法解释”,《刑事法总论》,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P.463~503; 

21.“足够、合理而非确实充分:论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P.235~252; 

22.“中国司法改革的三个悖论”,与左卫民合著,《人民法院报》2000-11-25(3)。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教授梁万珍

梁万珍教授1965年出生于四川仪陇,198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理学硕士学位,后在兰州交通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大学普通物理教学,历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97年9月进入香港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3月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3月至2003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做博士后。2003年9月开始任职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和合肥微尺度物理科学国家实验室,职称教授。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职资格。


日前,全国妇联发布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获得者名单,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梁万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她还获得了由省妇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联合评选的第五届“江淮十大女杰”提名奖。

 梁万珍于2001年3月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3月至2003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博士后。2003年9月任职于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学学院和合肥微尺度物理科学国家实验室,次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物理系导师赵仪
教授简介:

经 历 年 限
工 作 学 习 单 位
备注

1964.07
出生


1980.09–1987.07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取得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本科学习


1987.07–1990.07
四川大学物理所,攻读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


1994.07–1997.07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


1998.06–2000.04
free 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
访问


2000.04–2001.10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and champaign,usa
博士后


2001.10- 003.0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usa
博士后

2003.9 - 现在
中国科技大学工作
教授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复杂分子体系动态学,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激光分子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1. 利用准经典,半经典,混合量子-经典方法研究复杂分子体系的动态学性质

对复杂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而言,除经典力学方法外,常用方法为混合量子-经典方法,此方法可以处理动力学中一定的量子效应。在此方法中如何有效地连接量子体系和经典环境分子是关键问题。我们已发展的混合量子-经典方法中,量子体系部分利用bohm量子轨道理论,环境分子利用牛顿经典力学描述,由于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都采用轨道概念,这使量子和经典体系自然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为研究热平衡态的动力学过程(如光谱的研究),我们发展了一种全半经典理论,在此方法中bolzmann算符和随时间演化算符都利用半经典方法描述,从而使研究复杂分子体系中包含量子力学修正的动力学研究变得容易实现。



2. 利用路经积分方法研究绝热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具体到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时,常用的方法有量子散射理论,变分和量子过渡态理论(tst),rrkm理论,半经典初试值表象理论,路径积分centroid方法, 数值分析连续性方法等,然而上述各种方法有各自的限制。我们从严格的量子力学速率公式出发,通过稳态相位近似提出了一种量子瞬子理论。数值测试计算发现,此方法对高温到低温隧道反应速率能够给出非常好的结果(误差小于20%),尤其对低温隧道反应而言,目前还没有任何其他近似方法能够得到如此精确的结果(如目前流行的路径积分centroid方法与精确值有数量级的差别)。由于量子瞬子理论中仅需要bolzmann算符的信息,因此可以推广到复杂分子体系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计算,隧道效应,质子转移等。目前已在全维(18维)直角坐标下结合路径积分技术研究h+ch4 到 ch3 +h2 的反应。此理论结果有望成为其他近似方法好坏的判椐。

3. 利用非绝热过渡态理论研究具有势能曲线交叉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发展了能够考虑非绝热偶合下计算热反应和微正则反应速率的普适过渡态理论.利用最新研究非绝热约迁几率的zhu-nakamura理论代替landau-zener公式,方法能够给出较准确的速率常数.此方法正在用于研究复杂体系中质子和电子转移反应速率。

4. 激光分子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更高目标是能够控制其过程。由于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在飞秒量级检测和控制动力学过程变得可能。在此领域中实验需要强有力的理论配合。我们系统地发展了在liouville 空间和hilbert 空间利用激光优化控制分子动力学的理论框架。理论不仅用于气相分子动力学控制还推广用于控制凝聚相中的动力学过程。方法已应用于控制分子的几何结构、反应通道光解产物等的研究。为了使理论和实验测量光谱信号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种研究凝聚相超快激光非线性光谱的计算方法和程序。计算方法已用于泵浦--探测瞬态吸收光谱、瞬态光栅光谱、光回声光谱的研究。我们得到的计算程序与当时已有的数值计算方法相比,所用计算机时间可减小10倍以上。由于理论研究的结果直接与实验测量信号相联系,因此对实验具有重要的直接指导意义。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专著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年。 
《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中华书局2003年。 
(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张法



姓名:张法

职务: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审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著作:《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艺海泛舟--千年华夏艺术一瞥》、《美学导论》、《询问佛境》、《中国美学史》、《别样感悟》…………

简介:

1954年12月生,1984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审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995-96);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97)。第四届霍英东基金奖获得者(1994),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入选者(1995)。《哲学动态》编委(2000-),"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编委(1998-)。


2025-08-01 02:21: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唐克轩

唐克轩,男,1963年12月26日出生,民盟盟员,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英国Nottingham大学生命科学系植物生物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1996年2月至2003年8月,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及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至今,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兼任国家863“十五”计划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和生物反应器重大专项专家、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植物分子遗传、作物遗传改良、热带作物生物技术、水稻生物学)和国家转基因植物及产业化基地等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农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及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及植物遗传工程组组长、四川大学等兼职教授、《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植物学通报》等杂志编委。

头衔: 2004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内外研究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中英科技合作基金等)十余项,开展植物生物反应器、植物代谢基因工程、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植物等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如PNAS、PLANTA、TRANSGENIC RESEARCH、BIOINFORMATICS、PLANT SCIENCE等上发表生物技术领域文章135篇,其中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79篇。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基因共转化技术使转基因莨菪发根中东莨菪碱含量提高了9倍,为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树立了良好典范,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2004年)上。1999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奖励;2001年获得“上海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3年获得教育部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奖励;2004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
、、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国际局局长黄平

黄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读书》杂志执行主编。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1991年获得伦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曾在美国杜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国际文化会馆做短期访问,并在美国霍布金斯大学担任过访问教授。 现为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常务理事、国际社会学会(IIS)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重大项目评审委员、教科文组织“社会转型管理”(MOST)项目亚太地区副主席。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
 
 四川大学历史系77级肄业(1978-1979),,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7年在北京大学东语系获博士学位。1982至1992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东方学系任助理研究员、讲师、副教授。1992年迄今先后任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研究院、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在国内及德国、法国、印度、瑞典、日本曾出版或发表过多种学术著作及论文,内容涉及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佛教语言、佛教文献和文学。其中一些被国内外学者的著作所引用,或有国内外学者用中文、英文或法文撰写的书评。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范伟炬

范炬炜:在第一线记录历史
[ 2007-11-06 17:12 ] 
——记第七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范炬炜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箭手在何处呢?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在公开的场合,范炬炜的话不是很多,可就是这位憨厚的老实人,在20多年的军事记者生涯中,他的名字与解放军报乃至全国新闻媒体的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一起:

第一个完成了环绕中国大陆的“周边行”连续采访,被全国记协和新闻界评价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

第一个随“远望三号”航天远洋测量船连续远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完成了单船出海时间最长、跨越海域最多的海上航行连续采访,被该船授予“荣誉船员”称号;

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采访报道海拔5374米的空军甘巴拉雷达站,到过全国所有56个民族地区、并完成了对全军海拔5000米以上主要驻兵点的采访;跑遍全军所有边防团;驾车走过滇藏、川藏、青藏、新藏等所有进藏线;

他是唯一从发射场、着陆场和大洋上现场跟踪采访报道“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所有飞船发射任务的记者;

他还是新闻队伍中“九死一生”的传奇性记者。

20年间,他出色完成的一系列大型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近范炬炜,采撷到他的不寻常的人生片段,一个忠诚使命的优秀记者的形象,越发清晰。

不变的信念深沉的挚爱

———他的“周边行”开中国新闻史之先河

范炬炜1959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1982年毕业带着梦想来到部队。1985年,26岁的范炬炜面临着人生之中的抉择,这一年,任副连职干事的范炬炜将要被破格提拔为正营职的宣传科长,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当记者的机会正向他招手。在上世纪80年代的普通人眼里,记者无疑是一个朦胧又带着传奇性的职业。于是,这位还带着一股学生气的青年人放弃了破格提拔的机会,只身来到北京,走进了解放军报的办公大楼。

新闻是什么?新闻就是水面平静的池塘,突然砸进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涟漪。记者是什么?记者就是那个每天站在池塘边不知疲倦地记录并展示“涟漪”的人。

刚刚出道不久的范炬炜对这片“涟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探究“涟漪”下面的奥秘。

1986年,在准备了近半年后,范炬炜开始了他新闻生涯中的第一个冲刺。这一年的3月6日,他和军报另外一个记者张友谦从辽宁省鸭绿江口,即中国大陆海岸线零公里处出发,开始了环绕中国大陆周边的连续采访报道。“中国大陆周边行”在中国新闻史和中国历史上皆属首次,开中国新闻史之先河。解放军报专门开辟了“本报记者海疆行”和“本报记者边疆行”专栏。

中国大陆18000余公里的海岸线,范炬炜他们是骑着自行车,用1年时间连续走完的。踏车万里海疆行,他们在严寒酷暑中风餐露宿,采访了全军绝大多数海防哨所和海军所有舰种、艇种和海航部队,并登上了沿海50多个主要岛屿。在抵达海岸线与边界线的交界处———广西防城县东兴镇后,他们又驾驶越野汽车,从边境保卫战的炮火硝烟中起步,在泥石流、暴风雪、高原缺氧、戈壁断水等恶劣条件下奔波,连续走完了中国大陆22000余公里陆地边界线,到达了全军所有一线边防团和绝大多数高原边防哨所,并对所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风貌、风土民情作了大量采访调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何等的快意。为写好亲历式报道,范炬炜曾随海军潜水兵潜入海底,随骡马运输队徒步走墨脱,随珞巴族向导登临边界最高驻兵点。在乘运水船前往西沙群岛途中,遭遇南海特大涌浪,全船官兵都因严重晕船而粒米未进,范炬炜把自己用背包绳捆在驾驶舱内,为值班的操舵手擦拭呕吐物,写成亲历报道《他们浇灌西沙》;在西北边境最大的风口———阿拉山口,他和战士一起去哨位值勤,被强风刮出数十米,爬回后用满是伤痕的手写下了《疾风知劲草》。这些作品以及《马背上的墨脱》、《冰川上的导航站》、《翻越世界屋脊之屋脊》等佳作,不少至今被边防连队官兵收藏在荣誉室中。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马文锋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助理马文锋捧得第八届长江韬奋奖奖杯,实现了宁夏在长江韬奋奖评选中“零”的突破。 

"拚命三郎"的夜与昼 

——记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助理 马文锋 

 每天上三班 

 因为职称外语考试屡不过关,这个四川大学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中央党校2004级经济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的党委委员兼总编辑助理,在记者这个中级职称上已原地踏步了整整14年。 

 被宁夏新闻界同行称为"拚命三郎"的他,没有时间复习外语。他是宁夏新闻界极少数长年早、中、晚都要上班的人。不论是在新消息报还是在宁夏日报,早晨他都要主持采访部门的采前会,下午处理各种公务。不担任总值班编委时,他每晚都要签发头版头条及其他重要稿件, 协助夜班编辑处理紧急情况, 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家;担任总值班编委时,回家就更晚了,有时要到凌晨五六点。 

………………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驰骋华尔街的华裔巾帼曾琦
 
 曾琦工作的公司主要用数学模型进行投资。“我的工作就是检查数学模型有无问题,与设计的原理是否违背。”她认为,基金经理非常辛苦,每天工作很晚。男性基金经理可以让太太不工作,或者请个保母来解决,他们的事业仍然可以往上走。“但是,女性基金经理成家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她们根本没有时间聊天,下了班就赶快回家。因此,她认为女性基金经理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牺牲。 

 教授邀请担任经理 

 曾琦在1990年从四川大学数学系毕业,第二年来到美国一所大学攻读生物统计硕士学位。拿到硕士学位后,她前往哈佛大学继续攻读生物统计博士学位,三年后拿到博士学位。她说,“一些课程以前学过了,所以提前拿到博士学位。” 

 她的博士论文获得美国统计学会大奖,因此她找工作很容易。“我在美国默克制药公司找到工作。”她说,其实在药厂做统计,工作简单,没有压力,就是觉得浪费时间。于是,两年多拿到绿卡后,她申请到摩根史坦利金融分析师的工作,正式进入华尔街。 

 后来,猎人头公司发现了她,将她推荐到波士顿的州街公司担任首席分析师,手下有六个人,分析世界各地不同的投资产品,向客户提供投资咨询。不过,2006年,她过去的一位教授来到阿卡典公司,邀请她加入这家公司。 

 她说,她到这家公司看后,发现该公司主要用数学模型进行交易,与她的专业很吻合。“而且,我一来就担任基金经理。”工作后,她觉得这家公司很公平,也比较倚重她,没有歧视。因此,她决定不再换工作了,要在这里工作到退休。 

 数学工具华人优势 

 曾琦说,该公司把所有的资料数据化,因此,公司要设计投资模型。“我的工作就是做市场研究,设计数据模型。”因为华人数学较好,因此,许多华人都在做分析师的工作。 

 因为市场不断变化,昨天的模型可行,今天可能就不能用了。她说,投资市场就是像是天气预报。“有的时候预报准确,有的时候不准。”因此,她要经常设计投资模型,全部数字化。“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解决。” 

 该公司的投资者都是机构投资者和一些合格的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额要在两千万以上。”机构投资者有纽约州政府、奇异电器(GE)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等大机构的退休基金。它们也有自己的管理团队。但是,为了分散风险,也拿出部分资金交给外边的公司管理。 

 她说,该公司管理的基金大部分是对冲基金,小部分是退休基金。对冲基金可以卖空。但是,纽约州政府对退休基金的投资有规定。退休基金不能卖空,学校的捐款基金也不能卖空,也有的个人要求不能卖空。 

 基金经理需要社交 

 曾琦估计,华尔街的女性分析师约占20%至30%,“其中约有10%的女性可能升到基金经理的位置”。在波士顿,女性基金经理也就三、五人,华人女性很少。“一到开会,黑压压的一片,全是男的。” 

 她认为,中国男性做分析师的很多,但是提升为基金经理的很少,与人际交往不够很有关系。很多中国男性专业很好,但是语言不行,上不了场面,不能见客户。“他们读写听都不错,就是说不好。”这不是一两天念几本书就行了。“你不和别人交往,如何管人?” 

 这里面可能有歧视。但是,若论歧视,美国人的歧视比中国人的少。她说,中国人离开学校后,就失去和美国人打成一片的机会,形成中国人自己的小圈子,一起吃饭,一起游玩。“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社会语言很差。除了工作,无法与美国人交流。” 

 她认为自己能够担任基金经理与平日和美国人交往有关。许多中国人没有知心的美国朋友,而她有许多美国人朋友和欧洲人朋友,还有许多中国人朋友。“我经常和其它族裔的朋友谈话,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努力工作 勇于担责 

 曾琦说,她进入华尔街时,很少看见中国人和美国人交往,因为不知道日常交往的话怎么说。“你越不说,就越不能说。”等到一有孩子,整天忙于家庭和工作,更没有时间和美国人交往了。 



2025-08-01 02:15: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推倒一时豪杰
  • 手贱退吧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游凌冲博士获06年Parkard 科学和工程奖 

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

 从中国科技大学校友总会获悉,10月13日,美国Packard 基金会授予游凌冲博士等20位青年科学家Parkard 科学和工程奖。该基金会将在2006-2011年间为游凌冲提供60万美元资金,为这位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学家助跑。 

 Parkard 科学和工程奖由Parkard基金会 1988年设立,旨在奖励全美著名大学中最有潜力的年轻教授。游凌冲1994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教授。在中国科大就读期间,他成绩优异,曾获1995年光华奖学金。其后,游凌冲前往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留学,2002年获得化工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生物化学博士后研究。2005年任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基因组科学与政策研究所助理教授。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1215回复贴,共81页
  • ,跳到 页  
<<返回四川大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