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 12,270 贴子: 92,883

阳明心学研习交流

  • 目录:
  • 保健养生
  • 18
    就是在修行致良知的时候发现,如果现在是致良知的状态,那么有点“双重人格”的感觉。 一重人格是良知。 一重人格是私欲(也叫躯壳之念)。 我想问,这种感觉,是否正常。
  • 1
    知善知恶,可以理解成善知识,恶知识。 心里的念头无数,有善恶两种知识。 这两种知都是人本不可缺少的知,少了哪一个都不能够构成良知。 善的存在是恶规定的,没有恶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善这个词。知道什么是善,那一定首先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恶。知道什么是恶,那一定首先知道了什么是善。用善来区分恶,用恶来区分善。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辩证法讲善是恶的否定。同样恶是善的否定。善恶本是对立统一的东西,就看人选择执掌哪一端。为
  • 8
    事物本来就那样(如是、如其本来),人与事物相接(眼耳鼻舌身意),硬生生给它加了个好坏,烦恼便开始了,相互缠缚迁徙流转源源不断。 是否如此,如何自处,欢迎各位发表高见
  • 9
    毋必,在我个人的实践当中综合几种不同层面的学科和实践经验,得出毋必的具体用法。 1.做事情的时候抱着一颗试探的心去做:我去买棒棒糖,不知道商店有没有,去商店看看,有的话就买,没有的话就买其他的替代品,或者不买转而去做其他的事情。 2.我去喜欢一个女生,试探性的和她聊一聊是不是有男朋友,是不是也喜欢我,如果喜欢我,没有男朋友,我就进一步试探尝试,如果没有男朋友,不喜欢我,我就尝试一下用恰当的方式培养感情提升
  • 11
    今天的时代,还会出圣人吗?
  • 68
    遇到某件事情,心念动处,情绪发作,循着情绪找到私欲所在,根源皆是“财色名利贪嗔好恶”。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私欲该怎么去呢?是静坐下来慢慢的想通吗?还是硬去压抑住这些似乎是本能的东西。 请教各位,谢谢!
  • 3
    此处阳明先生所言“平地有何可见”与为外好高之病有和关系,或者说阳明先生这么说是何意?
    乙向 6-25
  • 16
    如果有两杯水,其中一杯是有毒的,你和另一个人不得不各自喝下一杯,但是你判断出了哪杯有毒,哪杯无毒,那么喝下那一杯才为致良知?
  • 0
    逻辑学里面有黑格尔的辩证法:一:质量互变。二: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三: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哲学基本的辩证认知里面境界最高的一个。 讲的就是在行中知,在知中行。 首先是感性的认知经过实践,形成对事物的客观认知,也就是形成一定的理性认知。这个时候自我会否定掉一些之前的错误的认知,同时继承之前的正确的认知,进而调整认知继续做符合理的事情。 这和知行合一的用法一样,在知中行,在行中知。同样是从感性认知到
  • 9
    首先,心学难以落实实际 我们出现的问题有:读完心学,我们既不能放下手机,也不能身体力行的去锻炼,去学习,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因此,心中产生了落差,及高尚的心学,开悟的喜悦,与改变现实的落差。 其次,在探究心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旁人目光的注视。 有些人自以为开悟,于是眼高手低,开始破坏周围的亲密关系,诸如绝交,决裂。或者不懂得处理周边的人际关系,探究心血的过程中,逐渐封闭自己,闭门造车。 首先,心学是
    赵翔卢 6-23
  • 53
    阳明先生说“心即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都是说明良知存于心中,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天理,一个人之所以会做坏事是因为被私欲所蒙蔽。可是我突然想到,有些人就是天生杀人不眨眼,天生反社会人格,或者退一步说,每个人生来性格不一,对同一件事就是会持有不同的看法,这要怎么解释呢?
  • 3
    我真的讨厌数学!
    赵翔卢 6-22
  • 36
    昨天,亲戚B提出借车一用,心中顿觉不快,碍于情面还是借了。 再一想,前几日,和亲戚A出门,自己主动提出让A开自己车,心甘情愿,毫不计较。 同样是亲戚,同样是开车,因人而异,心中感受却截然不同。想自己心中的不快是因为借车这件事吗?显然不是,换A就没有不高兴的感受。是因为B这个人吗?表面上是的,但再想也不是必然,升起喜怒的情绪终归是自己,若当时自己是一种大度毫不计较的心态,也不会有这些不快。
    赵翔卢 6-22
  • 13
    毫不夸张的说,很多人学王阳明心学都学错方向了 往参禅打坐那个方向走 其实就四个字 辩证唯物,实事求是
    赵翔卢 6-22
  • 2
    如何用心學角度看待男女情感?
    赵翔卢 6-22
  • 7
    张三准备吃饭,发现饭桌上一坨猫屎。顿时心生恶心。 1、猫屎无善无恶。 2、心生恶心无善无恶。 3、道友请表述自己的其他见解。
    赵翔卢 6-22
  • 3
    想接触一下,求教各位应该购买市面上那个版本的心学出版物,谢谢了
    赵翔卢 6-22
  • 4
    闲的时候或者在学校背书的时候就莫名回忆歌曲 或者安静的时候胡乱想别的 这要怎么解决 困扰我好久了
    赵翔卢 6-22
  • 46
    深夜起夜,忽有所感。 以前都是在“去私欲”,用功克制自己的错误欲望,筋疲力竭。现在想来“私欲”千千万,真不如一心放在“良知”上,只一件事就好。 与大家分享。
    赵翔卢 6-22
  • 8
    众所周知,王阳明先生曾有机会入阁而为杨廷和阻拦。杨廷和此举虽行了私心,但不失为名臣、好人。杨廷和经历了大礼仪之争,与皇帝各执一见。那么按照阳明先生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定夺这个问题呢?
    赵翔卢 6-22
  • 55
    最近思想有点迷惑,想不通,早上起床的念头来了,我惊讶的发现我没有听从指挥。倒是保持原样躺着再睡一会,听从了再睡一会。
    赵翔卢 6-22
  • 3
    学习心学除了传习录,有注解的书吗,或者近代的书 小说 等。
    赵翔卢 6-22
  • 236
    天泉论道, 钱王之路孰优孰劣? 阳明心学, 如何真正彻底的发扬光大?
    田园客 6-20
  • 13
    孔门嫡传、心学正统的用功要领,我已掌握。 这并非自夸,验证于千经万典,无不吻合。 我虽于道体一无所得,但指南针在手,方向不会错,所以异端邪说可一勘尽破。 若有志于圣人之学,我必不吝啬助你得此功夫头脑,共明此学。若无志于学,则言之无益。 阳明先生言,志立得时千事万事,只是一事。究竟是何事?
    苏复礼 6-18
  • 10
    教无家的人学齐家,教无脚的人学走路,让为三餐奔波的人学优雅,让饿肚子的人学礼仪。
  • 12
    我提供一篇,讲得头头是道,结构完整,语言精炼,但完全是歪曲阳明心学,瞎说八道。如下:
  • 8
    无善无恶心之体,知善知恶是良知。这里心之体是否可以理解成本心 何其自性 本自具足的意思 那么良知算不算心之体,如果算的话本无善无恶 又知善知恶 这样是不是矛盾,望各位指教
  • 22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为阳明先生的“四句教”,大多数人都能看得明白,并认为心学核心价值很通俗易懂,但千万不要小看了心学,王阳明心学真正的核心是不是这个“四句教”,这个是教小学生的,高妙处是王阳明“四无句”,这个记录在《天泉证道》中王阳明两位弟子王畿与钱德洪之争论,即王畿所说四无句是接引利根人的:即“无心之心则藏密,无意之意则应圆,无知之知则体寂,无物
  • 3
    今天读传习录 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 好恶从之是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 在虔州九川将告别先生,写下这首诗。 我所理解的大意,良知何须依赖多闻多见,人生来就有这个天之灵根。好恶从之就是圣人之学,将迎有个私己的心即无处是乾元。 阳明先生曰:若未来讲此学,不知说‘好恶从之’从个什么。 我看诗的意思甚好,好恶从之是圣学一句,足见九川已得功夫要领。但阳明先生一句点破,此诗实际藏有病痛。既然良知不用多闻多见
    苏复礼 6-13
  • 3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出自《论语·子罕》) 对此,我有一个问:如果一个人非常地好色,但是他对德行的追求也如同他好色一般,那么此人可称之为圣人否?
  • 4
    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 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 ,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
  • 1
    我们的目标:(在现实中)始终力行“克己穷理”工夫并一以贯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永远学问思辨、总结完善,直至吾心“去尽私欲,纯乎天理”,以掌握、遵循事物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特殊的和一般的)与心理良知(包括人事人情伦理道德),从而“知性知天、止于至善”,最终实现正确的有终无咎的命运(“尽道以立正命”)。 目前群有66人,学院派和非学院派兼有,提问探讨都含一定的实践和思考,基本不闲聊。 我学理学三年了,完整学
  • 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这不是说弹琴和各个事物里人的主观想法和物质相辅相成,有心无琴和有琴无心都难有声。
    悟能818 6-5
  • 4
    阳明先生说良知不学而能,但是良知不应该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吗,要不然如果一个人出生后就远离社会,甚至融入野兽之中,那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人类的思维方式,恻隐羞恶之心,进而良知?
    悟能818 6-5
  • 5
    四十余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 不知日已过亭午,起向高楼撞晓钟。 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正懵懵。 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尽聋。
  • 28
    何为“戒慎不睹,恐惧不闻”
  • 19
    已经最终完成,特此公告一下。
    峻骁987 5-23
  • 2
    那个王德峰,真的是心学专家?
  • 16
    在历史上,宦官乱政的故事屡见不鲜,如秦的赵高,汉的张让,唐朝高力士,明代的刘瑾,魏忠贤等人。这些人识字不多,几乎都是流氓恶棍,也没有通过考试或者立下战功,为什么能够身居高位,左右朝政,甚至废立皇帝。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19
    心学 此道自古少语人,说破不留半点痕。 行来似异实依旧,迷了千千万万魂。
  • 24
    心学,不是学习心学的概念,而是心如何去学。 执着于那些概念就是信,而不是学了。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 心之体为至善至全,所以无善无恶。而我与事物有了联系,其物性存在于我心,那么这对我来说就是其物之理,亦为天理 天理近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而有动,是为弱者道之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心即理,在我看来,其心为无,其意为有。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理在天,为道。天
    wwwwo0ok 5-9
  • 1
    会不会起冲突 会不会相驳
    wwwwo0ok 5-7
  • 27
    立志,不太易。阳明先生解三十而立为此志常立。 若得立志这个功夫头脑,到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也只是志到熟处。 今天这个学问要紧处,正是可以讨论。明这个志,即致良知。附传习录一篇。 先生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功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 有肯与吧友讲习讨论者,于学问功夫必有所得。
    苏复礼 5-7
  • 12
    各位同道,修习心学,近年都有什么收获。学习后,是否有在现实中,或某一领域取得成就的。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知行合一

目录: 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