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 62,760 贴子: 329,776

读圣贤书,让大道行

  • 目录:
  • 国学
  • 84
    论语中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又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大意是说父母活著的时候要按礼的规定侍奉他们,去世了要按礼的规定埋葬和祭祀他们。作父母的最担心子女生病。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意是说:现在所谓的孝,只要能养活父母就行了,狗和马也能饲养,如果不尊敬父母,这又有什麼区别呢?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
  • 39
    首先感谢网友xiegsh2010,望见到此号的朋友速关注之粉丝之 发英译本,希望能吸引一些爱好英文的朋友。 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 OF CONFUCIUS 论语英译 1、Confucius remarked,"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得到) knowledge and,as you go   on acquiring,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A great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意气相投的】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造诣,成就】.But he is truly a wise and good   man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 67
    前面讲“儒分八家”,现在我们再倒过来,讲一讲“八家称儒”。 在《论语》的上半部,子罕第九讲孔子的“内”,乡党第十讲孔子的“外”。在下半部,子张十九是儒家的“内”,本篇则是儒家的“外”。 儒家的内,是儒分八家,八家不同;儒家的外,则是八家称儒,共同指向。 儒分八家,说明我们的道路不同;八家称儒,则说明我们的目的相同。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这句俗话中,条条大路是“儒分八家”,通罗马是“八家称儒”。 我们的
  • 33
       吧里有不少帖子讨论这句话,闲来无事,我讲一下我个人的理解,认同就好,不认同的也可以指出不对的地方,但要具体。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我觉得这句话的核心一句是“主忠信”。     “主忠信”,不能理解狭隘了,其实夫子之道,也就是忠信而已矣。从“有诸己之谓信”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其根源处
    shrinewoo 12-26
  • 45
    对于《论语》,一直没有系统读过,长混迹于论语吧,实则是行滥竽充数。今见人提起孝来,我想这东西不是字面的功夫,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对于那句: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释颇多,均不满意。    这是南师之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讲到这里,我们要向前辈的某些儒者、理学家、读书人告个罪了,他们的解释,又是错
  • 9
    “道”在论语中共有89处,意义各有不同。这里只说学而篇中的五处,老嘲以为历代解释多有不详,逐一对比做解如下。唐突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道,如与“本”相对,原该应做“方法”之解,即立足“根本”之上的处道之法。但前后文“讲孝悌、仁之本”,那么更合理的解释,是“仁之道”,解做“道义、正义”较为贴切。 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
  • 11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上网查到的鉴赏如下:孔子呼子贡之名说:「赐,你爱的是一只羊,我爱的则是告朔之礼。」不行告朔礼,只供一饩羊,非为行礼而杀羊,应当去之。这是子贡爱羊之意。孔子则有另一种看法。继续每月供奉饩羊,一般人民尚可由此而知时令。后世之人尚可见此饩羊而知有告朔之礼,得以考据而有所取。是以不去饩羊,其礼尚未全废,饩羊一旦除去,其礼也就完全废弃了,所以孔子说:「我
    1-21
  • 23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前面,叫他们做。”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家
  • 22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27
    人、仁? (序、学而至里仁) http://tieba.baidu.com/f?kz=378773276 公冶长第五   http://tieba.baidu.com/f?kz=479769431 雍也   http://tieba.baidu.com/f?kz=487634147 述而第七   http://tieba.baidu.com/f?kz=495648974 泰伯第八 http://tieba.baidu.com/f?kz=500025480 子罕第九   http://tieba.baidu.com/f?kz=505779393 乡党篇第十 http://tieba.baidu.com/f?kz=514544785 先进篇第十一
    天下有雪 12-13
  • 3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    【语译】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研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
  • 57
    一楼供养该供养的。 本学记,仅供参考,其注其解其读,供参而考之,习而究之,研而习之。愿各位得一完整的一头大象,故云雨以执一尾供养各位。
  • 10
    曹阿瞒c 2010-0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儒家思想中的学问指为人处世 学而之人=真人,即达到道德最高标准的人 学问来自于社会经验,“观过而知仁”,从作人做事上体会
    1147415810 8-15
  • 7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鲁国不是有道,就是无道。而颜渊贫贱,子贡富贵。孔子到底在说谁可耻?
  • 17
    论语中称子者有几人 除孔子之外。 见,有子,曾子。 其中有子称子,言过其实。-------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15588650816 10-16
  • 15
    人们因为认识世界,而有了见地知识,是人的自我觉醒了。 那么人觉醒了,就会寻找方向。 这个世界真的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可以去寻找吗? 我们总在世界之
    mswds271 7-7
  • 3
    孔子的语录虽然言语散,但是其神是不散的. 孔子有言:人能弘道,而非道弘人. 1)其意思就是说人是能动的是有智慧的, 民众皆有其智慧,而这智慧是
  • 22
    我解的“君子不器”: 君子不应该像一个器物那样死板一块! 无论多么贵重,多么有用的东西,都只能是一种固定的样子。而人应该是伸缩自如的。 工作中
    5-14
  • 19
    请教一下 那位高人知道 《论语》里章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章节标题有什么含义没有?
    shrinewoo 12-29
  • 21
    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不敢说啊。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 19
    论语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
    4-19
  • 179
    1、先说缘起:吧主邓卫东先生在访谈时问我一句“女子小人”,我一时无解,所以看了下阳货。 2、在以前,我解论语时、务求简,那是思考成熟的缘故。本
  • 20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缠解:   孔子说:一切现象,当被认为是恶的就会被厌恶,对此必须摈
    闫六二 6-10
  • 46
    1)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未开化的、文明程度比较低的人、民族和国家,虽然有他们自己的国体、政体(是谓夷狄之有君),但由
    4-19
  • 24
    第一卷 终极旨归 第一章 悟 道 人因何而活?人人都想知道,却非人人都能明白。不明存活之要义,生必迷茫,死必恐惧,所行所言必铸大错。 至
    3-30
  • 38
    奥运会开幕式的引用,引发了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了,这句话在70年代生人及之前的人以及部分80后的人那里,是读yue的,因为那个时候课本就是这样注解的。 现在我看了,商务图书馆出的字典里,注音是le了 所以,就有了现在的现象,张艺谋指导的读yue,而一些咬文嚼字的专家注解为le 其实,我个人认为读yue更合理,因为古代的汉字少,文字表达的时候经常借用一些先有的字来表达,最后,有些字再新造出来,成为同音字,有些字
  • 8
    人、仁? (序、学而至里仁) http://tieba.baidu.com/f?kz=378773276 公冶长第五 http://tieba.baidu.com/f?kz=479769431 雍也 http://tie
    6-5
  • 16
    述而第七 《论语•述而》第七,等于是《八佾》这一篇的注解,讲述在这个世界上,一般的、普遍的规则。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
    4-14
  • 126
    再论“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已在《论语三解》中讲过,也在《论语吧》等“吧”中发过贴子。 本人认为:“巧言令色(此句的解释无争议,故不再讲),不属于仁的行为”,这种解释是传统的解释;但本人更偏重于“巧言令色,是新鲜活泼的仁”的解释,无论何种解释,只要是出于仁的动机,皆可大胆地去实践它。 于是乎,有些网友不接受我的第二种解释而多有质疑者。现在就单说“鲜矣仁”这半句话: 原文是“
    尾巴梢 11-11
  • 2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行为准则,也是绝对光速宇宙观的一个自然的推论,在《道纪》第五章中有相应的论述。当子贡问孔子有没
  • 41
    如何理解“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山东财政学院教授 王蔚 由于所处历史背景不同,现代人与古代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不同。古代人认为对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5

会员: 夫子门生

目录: 国学